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积极开展“质疑问难”教学模式的探索。则预习质疑——细读质疑——精读质疑——学后质疑,从始至终引导着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问”和“学”来展开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一、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预习是学生自学、自己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学生预习首先接触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内容的钥匙,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能够统领全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启发学生质疑: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  相似文献   

2.
“交互式质疑教学法”的学生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互式质疑教学法”是在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质疑——释疑存疑——教师质疑——引导释疑”四个环节,辅以精当的练习,以达到培养探究品质、训练创新思维、提高读写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①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许多疑问并亟待解答。有些疑问,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得以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在教者的启发引导或师生交流中找到答案。所以一开始上课就大胆让学生质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学生的互相教育和教师的点拨引导,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而对一些学生一…  相似文献   

3.
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质疑能力。如《草船借箭》一课,引入课题后,学生质疑:“我觉得诸葛亮不是借箭,而是骗箭。”他的这种想法,充分说明孩子在预习课文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者首先充分肯定他善于动脑,大胆质疑,这是会学习的表现。请大家读课文后说清自己的意见。究竟是“借箭”还是“骗箭”?孩子们兴趣大增,调动自己探究的意识,同时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2.引导学生在课中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经本人多年的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在出示课题后,我就问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前面几篇课文也体现了训练的轨述从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提问,到根据课题质疑,并能在阅读课文中根据人物的表现提出心中的疑问。本课的教学重点则是学习抓住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问。由于有了前几课的学习,加上新教材从二年级起就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质疑方法,这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课文的5、6两小节时,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提示学生注意课文中前后矛盾的地方。对于初学提问的学生来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上。解决问题则放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只重点解决“文中前后矛盾的地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韦剑 《考试周刊》2014,(3):45-45
<正>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是事实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就行的,而在于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一段话或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一、质疑要有价值,宁缺毋滥学生具有质疑能力,确实对他们学习课文大有裨益,但要把学生的质疑落到实处,体现出质疑的价值,不能为质疑而质疑。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读完课题以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音乐之都维也纳在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提倡预习,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但是,学生的预习需要引导。教师的引导工作可从下三方面着手: 一、引读课题。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与“窗户”,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题,抓住题眼深究,在解题中提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如:《将相和》,看题知道是写将军和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一个可用性很强的资源。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便于学生理解课题和文章的内在联系,激起探究欲望,诱发学习兴趣。如教学《寄往南极的信》,我先板书课文标题,再引导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谁给谁写的信?”“为什么写信?”“信上写了什么?”“信是怎样送到南极去的?”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分类后,有的让学生自读…  相似文献   

9.
一、大胆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教材、怀疑权威的精神,教育和鼓励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大胆质疑,要让自己的思维“飞起来”。具体措施:每学一篇新课文,都布置学生进行阅读预习,在预习时积极思维,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老师,  相似文献   

10.
虽然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质疑的重要性,都在想方设法激疑,但一落实到教学实践,效果就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①明知故问讲形式。教师平时引导机械,致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定势,养成只动嘴巴不动脑的不良习惯。如一遇见课题就随口问:“这篇课文写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耍写?”②水上浮萍不到位。五六年级的学生,按理应该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仍有不少教师将字词的解释、浅显句意的理解等疏通性问题作为质疑的重点。⑧离题万里费时间。不是引导学生静心与文本对话,尉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而是让学生游离文本,提出毫不相干的问题,既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收不到任何效果。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促使他们积极探究呢?  相似文献   

11.
严伟 《小学生》2012,(8):76-76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会产生许多疑问,但由于学生的不敢问、不善问、不会问,影响着他们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为学生终身所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质疑,并教给他们质疑方法,使学生读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答,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质疑的能力。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质疑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从容地、实实在在地去质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扶——引——放”的方法,由浅人深一步一步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通过自学 ,巧妙指导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古人称学习为“学问” ,要学必要“问” ,不无道理 ,“问”是开山斧 ,“问”是深耕的犁。古诗意境深邃 ,寓理含蓄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解难能力尤为重要。因而 ,课前可安排学生运用已有的自学能力 ,通过预习 ,借助字典 ,尽可能弄懂一些自己不明白的意思 ,对于那些通过自学仍有疑难咨询的问题 ,欢迎他们大胆提出来。为了避免有些学生的疑问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会”这样的问题上 ,这就要求教师相机指导、巧妙引导。诗题是全诗的诗魂 ,扣住它的题眼 ,用设问法引…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活动 ,是衡量课堂教学优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 ,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案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中存在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不停地问不停地讲 ,根本没有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即使有的课设有“质疑环节” ,但也形同虚设。或在检查预习情况时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可教师仍按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教学。究其原因是 :如…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但很多学生不愿发现问题、懒于发问,教师只能“孤独地教”.本文将以数学中的《函数奇偶性》为例,围绕“问题”展开研究.一、质疑:预习工作的核心要想能够发现疑问,并且能够做到提出疑问,学生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如果是教师设计好相关的提纲及其思考题,学生带着这些既定的提纲与问题去预习,还是属于被动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创造力的源泉,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在教学中根据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适时地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创新思维的熏陶,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抓住联想和质疑这两个关键环节。  一、运用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课文的结果进行联想,展开讨论。例如,教学《小…  相似文献   

16.
一、设置环节,鼓励质疑。学生有疑问,才会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安排质疑的环节。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开始时我总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出这样一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请写下来,问题越多越好。起初学生只能提一些词语意思,或不着边际的问题。心里想想总觉得有点恼火,认为学生启而不发。  相似文献   

17.
谈质疑     
在课堂上,让学生质疑,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质疑”,就是让学生提出向题。课堂上的质疑,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假设型。在预习课文之后,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学生往往要抓住几个问题,作为设疑的形式提出来。这种质疑,多半是非疑而问的。 (二)反诘型。在课堂中,尤其是在对课文进行讨论时,有些学生不赞成别人的意见,便以反诘的形式提出问题,来跟别人商榷。这种质疑,往往是无疑而问的。 (三)疑难型。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临近结束时,有的学生尚有不甚理解的地方,便提出来要  相似文献   

18.
一、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每篇课文教学之前 ,我都布置学生先预习 ,要求学生从课文的字词运用、句式表达、篇章结构等方面去深思、生疑 ,并将疑问记下 ,新课开始之前拿来交流。例如学生预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 ,提出了不少疑问 ,比如 :“全军战士都潜伏在茅草丛中 ,火苗又趁着风势乱窜 ,为什么没窜到其他人身上?”“我们平时烫一下就哭闹不止 ,邱少云真的能纹丝不动吗?”“我能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 ,离得很近的敌人就闻不到吗?”甚至有的还提出这样的质疑 :“邱少云身上的炸弹为什么不会爆炸呢?”等等。我马上有选择地对同学们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一、对预习提示的质疑现行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以上的课文都有预习提示,这对帮助学生学好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在预习中,学生初读课文时,按预习要求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对知识本身进行疑问探究,这就促  相似文献   

20.
一、注重课前自主预习,发现已知与未知的知识点,为课中教学打下基础。表面看来,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自觉性差,似乎不适宜进行课文预习。但我认为,针对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可对他们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课文预习可安排在学完汉语拼音后,从字、词、句的预习慢慢过渡到课文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采用我摸索出来的“一标自然段,二读课文,三画生字词,四答问题,五问疑难”的五步预习法,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围绕“任务”自主学习,这也就是建构教学理论所强调的“任务驱动法”。例如,在教《精彩的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