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山东商职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为例,通过以产学研活动为载体,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学业、企业、就业、创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创业就业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紧迫问题。以典型院校为案例,从教学体系、实训体系和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及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覆盖三个维度构建了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对"三阶段"模式推进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三平台"联动模式完成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分类指导"模式保障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能为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毕业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展现自我价值的基本要求。根据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办学定位,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方法、考核制度及就业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推动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青岛科技大学坚持在产学研合作中发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逐步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协商定计划、产学研融合强能力、产学研转化育氛围"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就业,增强国家经济活力,实现国富民强的必然之路,成人高校要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从正确定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建设优质高效的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创新校企合作教育下的高职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既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毕业生充分而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大举措。高职院校只有在校企合作教育的全过程中,创新高职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不断提高社会贡献度。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创新创业即将转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根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必须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进行合理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步实现由功利性战略目标向非功利性战略目标的转移,切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实践,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社会系统工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形成国家战略、政府主导、高校引领的联动态势。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四是完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加剧,就业渠道狭窄,就业领域受挤压,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观念陈旧,创新创业驱动较弱等现实问题.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多渠道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要突出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向创业教育转变 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以填补现有的就业岗位为目标,背离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必须向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创业教育模式转变.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体系中要融入创业教育,构筑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符合创业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定位不准确、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融合度低、与专业内涵建设脱节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了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为职业教育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业导向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针,然而,对于硬技能的单方面重视,使得高职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制器",却不重"育人"的现象。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全人教育"为基本理念、以"三业联动"为基本思路、以"三导并进"为方法策略的高职就业教育体系,将提高就业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落实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构建学业、就业、创业三者的联动关系,前置就业教育,构建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创业引导3个就业教育特色子体系,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变单纯重技能培养转为软硬兼顾的全人教育,培育"硬技能过硬、软素质不软"的合格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业高职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以及其他农业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化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已成为关系世界发展的共同命题,主要发达国家构建了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发展成大众化教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融合培养、分段培养、协同培养等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教育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阻碍其大众化进程,尚未建成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202-205
从工程型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特征着手,根据基于知识的创新创业过程,结合培养人才的服务方向,以大工程链项目化教学为载体,按照宏观产业链中不同位置的人才需求,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拓宽工程实践平台、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从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趋势下,探索基于知识的工程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就业+知识创业双出路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挑战。以乳品工程专业为例,阐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探索组建就业与创业的"多师型"教师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建立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同时实行"大""小"双导师制,并探索建立新的培养模式下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通过毕业生的自我反馈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现行改革的方向。因此,本论文结合笔者在华南地区高职院校茶艺类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结果,提出了茶艺类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树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健全完善的教育创新创业体系,努力营造校园创新创业的氛围,积极打造校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8.
何佳 《文教资料》2009,(13):201-202
由于创新意识的缺乏和创业能力的不足导致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偏低是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目前独立学院开展的创业教育,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作者结合所在学院的实际,提出以专业社团为依托,实施项目创业初探,并推广普及应用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这不仅是对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的有益尝试,更是独立学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专业教育轻创业教育的教学现状,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不相符.迅速开展并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对提高该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缓解就业压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深化政府、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创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一系列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的,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产教学研联动模式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分别通过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改革、促进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联合企业建设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推动教科研成果转化、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等措施,探索通过校企合作提升环境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