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秋的气魄     
提起秋,人们马上联想起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其缘甚远. 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日语的“红叶”一词,有时泛指各种颜色的霜叶,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照射着的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毋宁说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试想,如果将我们的居室住宅,涂满上述各种色彩中的一种,我们生活的心境定会变得坐立不安吧.这种不安和秋的无所倚凭的心境,完全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2.
舒曼的艺术歌曲就如同浪漫主义时代的诗人的作品一样,富有诗意、幻想.从充满诗一般的意境、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丰富的钢琴伴奏表现力等方面分析了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3.
    
鲁迅 《考试》2010,(Z2)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  相似文献   

4.
雨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着泪奔跑的人。——题记立下一个美丽的心愿,为你的成功增添一份勇气和动力,为你的前行找到正确的方向,为你的生活布下一个合理的棋局。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就得付出相应的行动,向着自己的梦想奔跑。  相似文献   

6.
从校园网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Internet环境下,校园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造成的危害;提出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策略,包括:网络安全设备的配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建立、病毒防护体系的构建、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7.
雪听     
飘飘洒洒的雪漫天舞蹈的声音,一片一片的雪花落地时相互碰撞又层层叠叠覆盖着的声音,那些躺在雪的温暖怀抱中的麦苗,发出香甜的鼾声,蛰伏的蛇的呓语还有冰下的鱼无声地滑动的声音。一只鸽子飞过,翅翼上蹈的声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以及知识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发展,使中学生的校外活动较以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呈现出理想逐渐与实际靠近、定位比较明确、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成人化社会行为开始出现等趋势.中学生校外活动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如加强中学生的角色意识教育;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来影响中学生的社会化;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管理体制;强化学生的成才意识;正确处理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加速培养学生校外活动的骨干力量等.  相似文献   

9.
刘燕楠 《河南教育》2007,(11):29-29
农村学校中的"弱势群体",是指学习有困难的智障、残疾儿童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以及流动人口的子女.由于所处的困难环境,这些家庭的子女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常常远离集体,不爱与他人交往,一旦受到外界歧视,就会产生挫败感.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难光靠他们自己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外力的帮助.首先是制度的支持,其次是政府、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协助.  相似文献   

10.
衡量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且具可比性的标尺.由于高等数学的地位与作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普遍为人们所重视.当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多与教学学时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改革,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改革应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进行,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从教学的某些方面进行改革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有鉴于此,下面主要就如何优化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国光高举“当代红学”大旗,目的在总结六十多年来红学界的是非功过。“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是他的“当代红学的宣言书”。他猛烈批判红学两个“凡是”派的代表周汝昌,深入论述高鹗的巨大贡献;批判周汝昌支持的红学丑闻“震惊人类的发现”,捍卫中国红学和中国学术的荣誉;与欧阳健论战,肯定胡适新红学和脂评本发现的重大意义,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国“红学”健康地迈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红楼梦》中“家的”“三曹对案”“通书”的含义,并由此对《红楼梦》的作用、源流及其艺术创造作了阐说。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区别古今中外小说名著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包含令人深思的哲理,思想上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是《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融合剂",非佛而不佞道是《红楼梦》的辩证法思想之重点。《红楼梦》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鲜明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刘世德先生近作《四种〈红楼梦〉程乙本的差异》一文讨论了四种本子的细部特征和版次问题的基础上,继续考察青石本、中本、吴本、仓石本、陈本、津藏本等六种《红楼梦》活字本之差异、重叶、缺文、"异植字版"现象,考辨青石本乃活字印本中的早期过渡本;中本、吴本次之;仓石本、陈本、津藏本等又次之。同时,廓清刘世德所据"异植字版"现象考论活字本孰先孰后之误及其举证之失。  相似文献   

15.
有正本《红楼梦》,诞生于民国元年,是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一手炮制的,是《红楼梦》伪本的始作俑者,戚蓼生的序很可能是伪托。它的批语为当时"著名小说家"所加。《石头记》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多抄自有正本批语,而署上"脂砚""脂研"等名号。有正本对程甲本《红楼梦》大肆篡改,狄葆贤眉批为其篡改张目,有意欺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推崇《红楼梦》在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促成红学成为三大显学之一。毛泽东要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他信手拈来《红楼梦》事例,连类比喻,说明深刻革命道理,异彩纷呈,表现了他的革命红学观。他从文学上解读《红楼梦》,表现了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致的思想。晚年的“吊膀子”是为了“掩盖政治斗争”说,无疑是认识《红楼梦》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17.
学界历来主张己卯本为“董康旧藏”,但检点董康《书舶庸谭》有关《红楼梦》之记载,并未发现与此相关的记载。(《红楼梦》现存各版本对太虚幻境“六司”之记载存有异丈,诸多迹象表明甲戌本作“夜哭司”曾遭后人篡改。  相似文献   

18.
周汝昌之所以把从文学角度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等开出红学大门,是由于他没有中文系的学历,"文学理论水平又十分低下",扬长避短,就把从文艺学、美学角度研究《红楼梦》从红学中开除出去了。至于他的红学四学"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几乎全从臆断出发,证假为真,不具备"学"的特质。他的红学观从一个侧面证明曹雪芹"假作真时真亦假"预言的正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程伟元现象及其产生的成因进行梳理分析指出,百年红学的最大冤案就是割裂《红楼梦》后四十回;红学应当重建,摒弃糟粕,加强理性,营造弘扬和追求厚重深沉的人文底蕴、自由独立的学术品格、健康无私的理论批评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密西根大学林顺夫教授曾撷取“透过梦之窗口”这一精巧比喻诠释了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文学梦”。从《庄子》到晏几道、苏轼、吴文英的词再到《红楼梦》,他的研究指出这些“文学梦”并非仅仅以实际的梦境经验为基础,而是将作家特殊的哲学思考付之于特定语境的再度创造。“文学梦”既包括“我思故我梦”的层次,也包括“我思。我梦”的内容。“梦之窗口”既是一种特殊的观物方式,又创造出一种新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