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定参照物,通常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一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选择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是有些相对运动的问题中,题目本身就要求以其中一个运动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此时若物体的运动情况稍微复杂就不容易判断其相对运动的结果了.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中物质运动一章,时常出现给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判断此物体有这种运动情况所选用的参照物,或者给出几个物体的相关运动情况,要判断这些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情况.这些题型对初学者来说感到难以下手,这里介绍一种用数学方法来“求解”参照物或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所以不妨假设物体相对于地面(即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速度为v物,选择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参,并且选取参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速度v参的方向为正方向,如果某物体运动方向与v参相反,那在它的速度前加“-”号.  相似文献   

3.
分析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都在运动的问题时,如能选择适当的物体作参照物,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运动时,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例1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从一楼送到二楼,若自动扶梯不  相似文献   

4.
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选地面为  相似文献   

5.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确定物体足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参照物.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物体的相对运动时,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我们习惯于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但有时选择相对于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可能会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方便、快捷.下面简单举例来说明.例1一艘船在河中逆流而上,河水流速为3米/秒,经过一座桥时,船上一只木箱掉  相似文献   

7.
参照物就是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我们常说物体是运动的或是静止的,是拿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比较的结果.具体的讲: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位置改变了物体就是运动的,位置不改变物体就是静止的.看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也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参照物的认识还要注意几点:①参照物的选择实际是人们的一种无意识的活动.人们习惯常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往往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如:奔驰的骏马,刺破夜空的流星,飞舞的蝴蝶等.②参照物是可以任…  相似文献   

8.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非常重要,解运动学的习题时恰当选择参照物会使题目难度降低,把复杂的运动过程简单化。  相似文献   

9.
参照物就是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我们常说物体运动或静止就是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比较的结果.具体的讲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位置改变了物体就是运动的,位置不改变物体就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参照物的认识还要注意几点:①人们习惯常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往往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如:奔驰的骏马,刺破夜空的流星,飞舞的蝴蝶等.②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你认为不动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动的物体也可做参照物.③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判断结果就可能不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你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看路旁的树木、建筑物,向后闪过,你会说:“我是运动的”,而你看看列车,又说:“我是静止的。”④参照物一定要选择的合适,选择好参照物,会把相对运动问题的解答过程大大简化,使问题的处理变的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一)重点解读1.参照物的选择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时,被事先选定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这里要注意三点:(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情况下都选地面作为参照物;(2)对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如坐在汽车里的乘客,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而相对于公路两岸的树木则是运动的。(3)在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2.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而且运动的快慢程度始终不变,这种运动被称为匀速直线运动。这里“匀速”二字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1.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参照物.而在选择参照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说来,任何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应适当,即以研究问题方便、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为原则. 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所选参照物不同,最后结论一般来说就不同. 4.当我们选定某一物体为参照物时,不论其实际上静止还是运动,我们都认为它是静止的.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则说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说该物体是静止的.比如,爸爸骑摩托车把小明由家中带到学校,在途中若以…  相似文献   

12.
一个物体相当于男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物理学将机械运动定义中被选作比较"标准"的"另一个物体"称之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对运动形式的描述却不尽相同.比如,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竖直丢下一颗炮弹,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其运行轨迹是抛物线,但若以运动着的飞机作为参照物,炮弹的运行轨迹却是一条直线!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最为普遍的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要以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称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是十分重要的。在解题的时候,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几乎形成了思维定势。但在某些问题中,恰当的选取参照物可以简化问题,便于更直观的分析和求解。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坐在向前飞驰的火车上时,会看到窗外的树飞快地向后移动.树真的动起来了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自己或车厢作为参照物的缘故. 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不动的物体,它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是把它的运动情况与参照物相比较,看看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是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不  相似文献   

16.
正运动的描述是中学生学习相对运动的难点,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描述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学生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总是会以地面作为参照物。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必须要创设真实的情境、切换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于是,笔者制作了相对运动演示仪,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考试》2008,(Z1)
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切物体都处在不停的运动中,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有可能不同。在解决有关行程问题时,如果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则能使情景化复杂为简化,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 ,首先要选择参照物 ,在某一参照系下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质上也就是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规律 ,参照物的选取不同 ,所表示的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就不同 ,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会使物体的运动规律表现得非常简单 ,否则会很复杂 ,因此 ,参照物的选择在解题中是相当重要的。根据相对运动观点 ,当选择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时 ,就应将这一物体当作静止来考虑 ,其实质就是参照物所具有的运动参量被掩盖 ,以此为前提研究物体的运动 ,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中与参照物运动规律相同的部分将反映不出来 ,所描述…  相似文献   

19.
参照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叫做参照物(或称之为参照系)。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参照系,其运动的描述不相同。 一、参照系的分类 中学阶段,参照系主要指惯性系,但或多或少地要接触到非惯性系或质心系的问题。 1.惯性参照系 《必修本》的叙述为: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常取地球作参照物,即惯性参照系。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参照物,也是惯性参照系,物体在各个惯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平常在研究物体时。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对于一个物体,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其运动状态作出判断,说这个物体运动或静止则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