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从其对空间组织的创新到重建人与空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升华到借建筑空间表达人类理想,重建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的运转方式,即“器物层”——“组织层”——“观念层”。  相似文献   

2.
重建     
美国在发动战争的同时还在做着另一件事情——战后重建。据说首批重建伊拉克的“单子”已经落入了美国人自己的口袋。这些“单子”在今后将会陆续的出台,而所有那些参加或没有参加战争的国度都对这些“单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都想要从“重建”中分到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技术史案例和技术渐进演化特征的认识,提出了技术圈、技术层和技术层剖面三个概念。技术圈是指某种技术在某个时期内的地理和文化空间分布范围;技术层是指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技术圈遗存物在历时演变中形成的叠压、比对关系;技术层剖面指从某一时刻去追溯、比较赋存在不同文化层中的技术遗存,揭示这些技术遗存的演化关系,以重建技术演进序列。上述三个概念在技术的社会史研究、技术的跨文化研究,以及技术的源头追溯、中间环节的寻找、技术的分支梳理等方面具有明确的指示性意义,有助于推进技术史的“立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的动植物观揭示了动植物与天时及人情之间的关系.“时”是动植物所表现出来的应时性,突出了动植物与天(环境)的关系;“情”是动物所表现出来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人的感染力,凸显了动物与人在情感层面的联系.对人而言,动植物既是“时”的标记,又是“情”的载体.从刘禹锡的动植物观中,可以捕捉到其中所暗含的有机联系式的思维模式,即动植物是被置于天——动植物——人这一关系模式下认识的.在这种整体联系式的认识模式下,动植物是既外在于人又与人有内在联系的存在.这体现了人与动植物之间彼此分离又相互渗透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的溯源构成农产品可追溯的完整过程;完整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基于检测的第一追溯系统和基于“清洁种养”的第二追溯系统的统一。如果说前者的建设直接关乎老百姓是否“吃得安全”的话,那么后者的建设,就更事关中国人“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吃”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  相似文献   

6.
“城市家具”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户外空间环境的关系正随着人类生活观念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密切。从“城市家具”与城市生活、“城市家具”与场所空间、“城市家具”与城市性格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家具”与城市景观环境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互动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问题分别探讨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的批判之间的差异。首先 ,关于现代科学本质的问题 ,胡塞尔认为现代科学的本质是“理念化” ,但它不是真正科学的本质 ;而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的本质是“数学因素” ,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其次 ,关于现代科学遗忘症的问题 ,胡塞尔认为现代科学遗忘了“世界” ;而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遗忘了“存在”。最后 ,关于现代科学危机的问题 ,胡塞尔认为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是哲学危机 ,应回返理性 ,重建科学 ;而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是始终被那不能计算的“存在”的阴影所笼罩 ,任何依靠人的智慧重建现代科学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理论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视角看科学发展观宋海龙①自然选择的迷雾彭新武①从“马恩对立论”透视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袁方①科学的问题谢鸿昆①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论困境及其症结孙道进①语境的逃离与重建——从实用主义观点看环境伦理的话语建构姬志闯①近现代科技革命与传统思维方式博弈论萧成勇②“科学伦理”研究范式的转换谈际尊②解读信用理念形上原理及其伦理意涵的道德生态陈绪新②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原则探析史军②环境物的“内在价值”——第三种思路曾小五②从生物多样性走向文化多样性盖光②“自然”何以“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艳照门”事件中媒体和受众的反应出发,分析并批判了信息时代媒体空间的伦理失序现象,提出信息时代媒体空间伦理研究的新课题,即“对媒体空间伦理的研究必须拓展到媒介伦理和受众伦理互动之上”,同时强调受众信息道德重建的重要性,并以独特的视角给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沈萍 《现代情报》2014,34(9):158-161
近年来“创客空间”在国内发展较快,创客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的活动被视为一种新的知识传递方式。基于这个因素,“创客空间”凭借自身的特性在图书馆领域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创客空间”的概念,分析其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创客空间”与目前高校图书馆日趋成熟的“信息共享空间”之间的关系。从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角度,阐述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实际意义和其具备的显著优势。最后,从空间、资金、人员、项目等方面进行策略分析,说明在高校图书馆设立“创客空间”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威康·吉布森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小说大师之一,也是被众多批评家广泛关注的后现代重要小说家。吉布森借助“赛博朋克小说”这一后现代小说新型文类,想象并描摹了未来人类在计算机构建的虚拟世界里的生活,反映了吉布森对网络时代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的走向的关注。吉布森的小说敦促我们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琳 《科学中国人》2012,(16):62-63
当科技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时.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将人们惯常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带来一次全新的重建。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在近60年的时间轨迹中,也日趋变得紧密。而其中最具有革新意义的,即是“媒介”技术的空前发展所带来的一场波及全世界的视觉文化变革。特别是伴随着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它及时交互、爆炸式的主导力将人类的传播带入到一个癫狂的时代——以数字传播为载体的大众视觉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栏目的设置大大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的编排,教材设置了“回顾与总结”、“你知道了什么”、“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练习与实践”、“问题解决”、“拓展视野”等新栏目。这些栏目不仅使得教科书充满活力——语言生动、简明扼要、形式多样,而且拓展了教材功能——对话功能,充分体现教与学、人(师、生)与书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公路运输如果从1885年德国人本茨制成用内燃机作动力的汽车时算起,至今只有100余年的历史,但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人们使用最广泛、接触最频繁的一种运输方式。汽车的出现与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国就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社会”。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能实现门到门运输的优势,是空间和时间利用上自由度最大的一种运输方式。这里,“空间利用上的自由度”指的是,它的通达深度无远勿届,能到达穷乡僻壤、没有航运、不通铁路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田军 《科协论坛》2010,(1):21-21
为积极动员四川省成都市茶坪村村民积极参与到灾后生态重建工作中来,探索一个尊重科学又注重乡土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重建模式,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联合茶坪村科协、村两委,积极争取到环保部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的支持,并于启动了“村民参与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  相似文献   

16.
廉锋 《世界发明》2010,(12):62-63
很多人认识隈研吾是因为长城脚下的“竹屋”,他利用竹质材料建构的独特空间真正实现了“结庐征人境”。如今他又带来新的思潮——反造型  相似文献   

17.
Alice 《世界发明》2009,(6):12-13
说起雷峰塔,有人会想起《白蛇传》里的神话传说,有人会想起鲁迅先生那篇刊登于中学课本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始建于五代十国的雷峰塔曾是西湖的地标建筑,“雷峰夕照”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1924年9月25号雷峰塔轰然坍塌。2002年10月25日,雷峰塔重建竣工。2008年4月18日至2009年5月31日,“刀锋——重建雷峰塔”实验艺术展在北京圣之空间展出,宣誓着来自西湖边的艺术理想和精神之塔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看艺术展要带蓝牙手机?是的.在位于清华大学工艺美院内的墙美术馆观看“UPDA TING自我超越”青年艺术季的新锐作品展.就是要这么时尚。全国独一无二的互动展览方式.国际最新流行的新媒体作品.22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新锐艺术家用通俗的方式.将无边的想象空间拓展.为我们阐述着最前卫的当代艺术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武,都要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应用的教学过程,即都可归结为“感·知·用”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初中科学教学实践,对“感·知·用”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有关“善的生活”及人的积极自我实现的规范承认概念并不足以解释人之为人的生存论问题.阿克塞尔·霍耐特早期承认理论的这一“困境”要求对承认概念进行深入反省与重建.新型承认概念不能仅仅着眼于“善的生活”的形式伦理构想和积极的自我实践关系,还应该包括使二者得以可能的“原初承认”.意指一种人与社会世界之间情感性、生存性互动参与形式的原初承认,构成规范承认得以可能的先验条件,这也是“道德的本体论基础”的题中应有之义.厘清两种承认关系,为克服承认概念含义不清的矛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前提.保持对两种承认关系的理论自觉,既能沟通国内外学者关于霍耐特物化根源问题的争论,也是承认理论的自我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