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全国卷第40题引发了广泛的热议,灵活的考查纬度也对未来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围绕以40题的解答为线索展开了对此题考查纬度和应答技巧的探究,并针对此类考查提出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提升综合能力的改进建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系和迁移,从读死书转化为活用书;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多维历史联想"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探究意识和对答案自我生成的信心,并以超前思维为学生适当引领学术意识,从而将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自从有考试制度以来,命题者和应考者之间似乎一直在合作一场永不落幕的猜谜游戏。以历史学科的高考而言,教师和学生总是抱怨“教什么不考什么”,命题者则反驳“都知道考什么还用教吗?”反映在试卷上的“未知”和呈现于答卷中的“已知”,实际上构成了中学历史教学测量与能力培养目标中的核心因素——“历史解释”。由谜面到谜底,到底可以勾画出怎样一副思维路线图呢?我们不妨由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第40题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3.
自教改以来,中职历史教学工作的方向性更加明确,即在现行高考制度没有大的调整下,在教授学生历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模块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着重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以此为背景,文章主要通过对历史自身特性,即历史的严肃性与灵动性、延续性与时代性等特点的分析,明确历史的基本要义及其作用,对现阶段历史教学尤其是中职的历史教学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在普遍认为,高考历史题的命制有语文化的趋势,历史题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较高,似乎更像语文阅读理解题,以至于“文史一家”的观点让人深信不疑。但笔者认为语文化的解读不应套用于历史,历史的解读应体现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二者不应混为一谈。现以2013年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第27题为例,浅谈在高考有效复习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历史图表题是指以历史图片或统计表为载体创设历史情境,以考查考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题型。在2009年高考中,历史图表题大放异彩。实践证明,借助图表进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教学新模式,它可使历史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分析2009年历史高考图表题的考查形式,整理历史图表的不同类别,反思、探索历史图表教学的方法,让这种教法更科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招生考试通讯》2011,(3):28-30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历史学科新课标《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上保持一致.没有变化。在“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的“题型示例”上有四处变化:1.“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2题;2.“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35题:3.“描述和阐释事物”中的“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47题;4.“论证和探讨问题”中的“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能力中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40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高考对学生的考查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材料解析题从1989年高考出现至今已20多年了,材料解析题以其考查范围广、类型多样化、评分误差小、突出综合能力选拔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青睐。那么,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认为:思维在发生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的智力品质,即思维品质。1虽然高考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但是我们可以从高考中看出教学方向: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最高目标是"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近几年高考命题中的开放式题型如解读题、论证题,阅卷标准中的SOLO评分法,都是希望能检测出学生的思维层次差异和水平等级。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历史图表题是指以历史图片或统计表为载体创设历史情境,以考查考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题型.在2009年高考中,历史图表题大放异彩.实践证明,借助图表进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教学新模式,它可使历史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分析2009年历史高考图表题的考查形式,整理历史图表的不同类别,反思、探索历史图表教学的方法,让这种教法更科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命题研究和试题设计,应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拓展课程资源,引领教学改革,尤应在训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发挥作用。本刊为此特别举办“阅读历史创设新题”活动,敬请读者朋友参与。【征稿内容】“阅读历史创设新题”务请作者围绕以下专题赐稿: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及其实践;世界潮流中的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35):141-142
高考历史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复习已学历史知识,借助思维导图学习工具,提高高三学生历史复习的质量。文章就思维导图在高考历史复习中的应用情况展开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梅 《辅导员》2009,(24):54-54
在上世纪后期英国的历史课程改革中,“神人”被引入到历史教学领域,被视为一种引导学生历史思维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神入”的教学也由西方历史教学界传人我国,引起了学者和中学历史教师的关注。究竟是什么“神入”?如何对“神入”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许春凤 《历史学习》2004,(10):33-34
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一种重要题型,其分值占总分的半壁江山,题量也占80%。所以,学生解答选择题的准确率,直接影响了历史高考的分值。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存在一些常见的思维障碍。根据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克服选择判断时的思维障碍,提高判断的正确率。一、精敲细打,抓住关键词,克服笼统思维障碍思维模糊,对概念分析笼而统之,不分层次,抓不住中心,停留在历史知识的表面,由于平时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满足于似懂非懂,解题时往往不能准确判断。在这时应抓住题干或题支中的关键词,把握出题者的考测意向。例如: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思维培养是历史学科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国史学史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自觉性,对传统思维进行合理扬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15.
张震华 《甘肃教育》2002,(10):24-24
历史教学发展到今天,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已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而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则是实现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发展历史思维的前提。但是从目前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看,对教与学、主导与主体关系的认识,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仍采取简单化的“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等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被动、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海华 《考试周刊》2010,(40):185-186
在国家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历史教学迎来了相应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为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这里,我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历史思维。何谓创新性历史思维?意即: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所特有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活动。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兼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类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一门承古启今、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末的学科,具有时间性、综合性及具体性等特点。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想、多向思维,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本文,笔者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课例。分别从“用联系的观点看历史”、“勇于质疑”、“多角度探讨”、“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四个方面出发,讨论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下,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了重视,特别是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思维,学生才能准确找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并在复杂交错的历史中找出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学新思维中的创造性思维,并对创造性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史料,精心编排,适当补充,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和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历史     
2013年高考文综试卷41题通过两幅相关联的历史地图,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建立、概念与逻辑的运用进行了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