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昶 《未来与发展》2015,(2):57-63,5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都更加注重对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监管。本文根据金融监管和银行业监管的主要目标选取三大类七个角度共21个指标,构建了较为全面完善的我国银行业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该体系计算出银监会建立以来我国银行业监管指数,反映了历年的风险和监管状况。最后基于该指标体系提出了控制银行业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各国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尤其是对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监管是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国际金融组织及各国监管当局迫切需要应对的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厘清了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风险的类别和层次,阐述了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未来我国银行业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一般模式,构建了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风险监管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服务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大量进军我国市场,加剧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给我国银行业监管提出重大挑战。但我国目前银行业监管制度非常薄弱,特别是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由于缺乏经验更显得苍白无力。2006年已经是入世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显得非常紧迫,应积极利用WTO规则来实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完善具体的监管方式和监管内容,构建完整的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2007年次贷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都更加突显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本文通过构建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二者动态博弈与相互学习作用,推导出在资本监管约束下,银行业采取低风险策略的理想区域和向理想区域转化的有效途径,得到资本监管约束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激励的条件是存在破产风险、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和市场约束作用,有效地论证资本监管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动态作用机理,并提出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就目前对银行业的规范经营、监督管理的现实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监管水平,根据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如何规范银行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监管水平提出几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以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为视角,通过对我国现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受此次危机的冲击所显现出来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应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扩大银行业监管的区域合作范围,建立和健全银行监管协调机构及信息共享制度等对策。以此促进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增强我国银行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反行政垄断与监管权力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行政垄断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反行政垄断的关键就在于减少政府干预,合理界定银行监管边界。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国银行业反行政垄断的背景和必要性,继而分析了银行业监管的理论边界和现实边界。最后,针对中国银行业监管的越位和缺位现象,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其统一监督管理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是为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银行业监管工作不断加强,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成效逐步显现,银监会组织体系各级派出机构相继成立,地市级银监分局下设监管办事处。办事处成立经过一年多来的运作,做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对整顿金融秩序,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保一方金融平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旗县监管办事处运作过程中仍明显存…  相似文献   

9.
为2006年底银行业全面开放做好准备,适应国有银行改制上市需要,银行监管体系完善是一个系统性与主体性的工程。在这个工程的构建中,立法者不仅要考虑到各法律规则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而且还要顾及法律规则的创新性与整合性。虽然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毕竟还年轻,因此,公正而客观地评价目前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法为主线,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特别是保险业、证券业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的替代品不断增多;而随着银行业逐渐地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使我国银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另外,银行监管当局和客户通过供给能力和议价能力也会影响银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从修订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出发,分别从表外业务风险计量方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以及表外业务信息披露三个方面,讨论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的研究现状,借此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监管方式,是银行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经营环境、银行素质、盈利能力、风险状况等四个方面建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选择一家银行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国际金融风暴已经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产生了潜在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要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信贷资金证券化和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来加强其危机管理。但要从根本上消除不良影响。必须加强支农力度,从源头上增加农民消费能力,拉动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研究的最新进展,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教训,开放状态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以及我国开放资本账户的前提条件和开放次序。重点探讨了资本账户开放对宏观经济特别是人均福利的实质性影响以及保证开放目标顺利实现的政策选择。结论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变得越来越复杂,只有与一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定开放次序,并与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并行实施,才能使资本账户开放实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何蛟  傅强 《科研管理》2011,32(5):78-86
银行效率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金融行业和监管当局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为此,提出了采用修正产出法确定参数法中的投入和产出项,然后再通过参数法来估算银行X-效率值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中国十七家商业银行1996年至2006年间的效率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提高赢利能力将是中国商业银行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管理中,激励商业银行等私营金融机构履行其全额清分义务,减少重复调运有利于缓解中央银行在现金发行与清分处理上的成本压力。本文基于人民币现金闭环供应链框架,构建了商业银行的现金运行成本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弹性罚款机制下现金清分与调运的最优策略,证明了该罚款机制能够激励商业银行对回笼现金进行全额清分,且对不同存取业务的银行具有奖励与惩罚双重作用。通过数值算例,深入讨论了弹性罚款机制对商业银行的重复调运量和现金运行成本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弹性循环罚款和央行现行的代理发行库的双重机制下,商业银行重复调运量的降低幅度随单位押运成本的增加而增加,随现金保管价格和私人清分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对商业银行的现金运行成本的影响效果与央行清分服务价格同向变化,与代理发行库现金保管价格和私人清分价格成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基于储蓄中间变量新视角的网络DEA方法对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0-2010年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将储蓄作为中间变量,既是投入也是产出,克服了传统DEA方法在测度银行效率时难以抉择将储蓄看做是投入还是产出的困惑。实证结果显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不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纯技术效率并不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差,且表现很稳定。同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的技术效率波动大,且易受到国家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股份制结构改革确实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此外,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排名和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银行业效率提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16家商业银行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科技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成本,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减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所需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呈负相关关系;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亲周期行为减少,呈现“信用悖论”现象。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立足自身优势,与金融科技进行深度融合,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 DEA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41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2000—2018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不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导致这种差异化增长的决定因素也各不相同:技术创新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贡献率最高;区域性商业银行则更多地受益于自身的效率改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和效率改善上都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增长率相对较低。研究结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增加技术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并改善经营效率,借助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采用基于投入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1994-2001年间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化。我们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识别技术有效和无效的银行,并确定规模报酬变化。根据技术效率平均估计来研究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总体变化趋势,推断出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是很低的,这与当时情况相符合;同时还预测了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