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亲情是人类所有感情的基础,是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前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洋溢着温暖柔美的亲情,让我们感到无比温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亲情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温暖的亲情情境,让亲情化作温暖的"手",引导孩子成长。要以教材为载体,传输文章中那浓浓的亲情,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欣赏中不断地回顾自己的过去,反思自己,从而懂得亲情、回报亲情。将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记录。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不仅教语言与文字,还是传承民族文学的主要阵地,其中包括民族传统的审美情感教育。这种审美情感教育要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和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情感教育。一、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美丑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亲情教育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用真情感化人。它的着手点是真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有效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持续的亲情教育。由于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加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有着写人含情、写景藏情、写事蕴情的特点,它们就成为丰富的情感传播的载体。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亲情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教育对情感特征比较突出的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在“情感教育”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时情感教育和新课标的细致分析,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特征和教学特点,情感教学成为在小学语文中占据重要比重的教学内容,并贯穿语文教学的始末。经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客观研究可以发现,其选中的课文无一不是作者运用语言这一外在表达形式对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进行情感教育的设计,利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情感上的感染和教化。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反馈。1.走进课文激发情感。语文朗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回归课本,让学生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教师必须教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之中,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读出情感,要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抒发当时的情感,不但要了解作者在写什么,还要做到和作者有一个心灵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让语文课文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这不仅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充满情感的课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交融下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的鉴赏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焕平 《考试周刊》2013,(42):43-43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传授的过程,更是探究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升华、体验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教学目标重要的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感情,教师必须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效挖掘,达到学思有效结合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叶文春 《成才之路》2012,(35):68-69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应该以课文作为基点,课文既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写照,更是情感的栽体。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大致分为:爱国情、故乡情、亲情、友情,而要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笔者有以下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小学语文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而良好的情感教育又能同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篇文章均普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体验,是作者情感同现实碰撞而迸溅出的文字火花,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有哲思和对情感的深刻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情感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各个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他们的学习。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时,不应只是从文字学习的层面讲授,而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领和点化,以课文中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素材为切入点,加强情感教学的渗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提高心理健  相似文献   

12.
王彩霞 《广西教育》2014,(41):49-49
正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蕴涵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读课文,带着丰富的情感去细细品读文本中的语言,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品读课文呢?一、换词比较,品词语之美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妙不可言。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经过仔细揣摩、推敲得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词语的比较、推敲中理  相似文献   

13.
陆少玉 《广西教育》2013,(13):31-3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一是教师的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二是挖掘文本的人文思想。语文教师要让人文思想浸润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或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怀,或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文质兼美,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正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以情动人的文章更是色彩纷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仔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深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美、所抒发的情;上课时一定要先动情入境,在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借助作者的感情,营造美的情感氛围,拨动学生的情弦,促使它发出动听的心声。实践告诉我们,只有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情感型”课文,很多教师也喜欢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学“情感型”课文,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让学生的体验过程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把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情感和内心感悟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和交流。一、重组教材,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期间结合相应的教材特点积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并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来拨动其情感之弦,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不断情动辞发,大力捕捉作品的情和意,从根本上达到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7.
韩霞 《学周刊C版》2011,(6):125-125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和重视情感教育,本文从语文教师要有激情,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创设情境,要从语言品味中悟情.要讲究语言艺术等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语文教材中充满了大量美好的情感内容,如自然美、心灵美、人情美、语言文字美等。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情感教育。现行的语文教材提供了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条件,教学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变课文的"此情此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教材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信念等情感的生发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为核心,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为目的的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呢?一、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文章不是无情物。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题材广泛,生动形象、文情并茂,无不包含着作家丰富的内心体验——情感。有些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如《五彩池》、《九寨沟》、《黄山奇松》、…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多数从教者所认可,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被课文所打动,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运用情感教学,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本人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