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逸青  张蓝夫  马青 《内江科技》2013,34(4):157-158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岩性、录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2个四级准层序组,5个五级准层序,建立了塔里木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内识别出三角洲、潮坪、泻湖、台地、河流等五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长岭凹陷西南斜坡青山口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较大的区域不整合,长岭凹陷西南斜坡青山口组可划分为一个二级层序以局部不整合和沉积转换面为标志,青山口组又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通过对不同层序发育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油气在层序地层内的生储盖特征及油气藏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钻测井资料、野外剖面等观察分析,把志留系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石牛栏组组成下部三级层序、志留系韩家店组组成上部三级层序;明确了陆棚沉积体系是志留系主要沉积模式,局部发育台地及三角洲沉积,其中志龙马溪组以深水陆棚沉积为主,发育富有机质笔石页岩、石牛栏组主要为浅水碎屑陆棚、韩家店组主要发育深-浅水陆棚,岩性为紫红色泥页岩,局部为条带状砂岩。  相似文献   

4.
曹飞  胡雅洁  郝立华 《内江科技》2006,27(2):127-127,F0003
以大港地区新近系馆陶明化镇组为研究对象,依据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的方法原理,以地震、钻井和古生物资料为基础,得出该区新近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并分析了该区各个三级层序内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地层学理论研究、石油勘探开发中,层序地层分析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研究的关键是各级次层序界面的划分,以及内部的旋回结构解析。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岩心比较少、地震资料分辨率达不到精度要求等,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层序地层研究过程中需要应用较多的测井资料。测井资料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包含大量与沉积地层旋回变化有关的信息,是地层岩性和物性等的反映。通过不同方法科学的分析提取这些信息,会大大提高层序地层研究的定量化水平。不断提高测井资料的利用程度,充分发挥测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分析中的作用和应用范围,将有利的促进测井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测井信号小波分析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中的适用性及其地质意义.对测井信号进行一维小波和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后可识别出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地震、测井、岩芯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合适的小波尺度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小波分析对深水碎屑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传统方法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董贵能  何小胡 《内江科技》2012,(10):164+156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涠C-3油田流三段进行沉积基准面分析和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将流三段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3个短期旋回。在此基础上,进行沉积演化研究,研究认为:第一个中期旋回至第二个中期旋回的前半旋回为冲积扇-河流相,第二个中期旋回的后半旋回至第三个中期旋回为辨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预测有利储层的分布位置,指出由第一个中期旋回跨越至第二个中期旋回的转换面和由第二个中期旋回跨越至第三个中期旋回的转换面是形成有利储层砂体的主要位置,是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剖析八道湾组岩芯、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层序地层界面进行了识别和划分。八道湾组共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和4个体系域。  相似文献   

9.
王敏芳  黄传炎 《内江科技》2005,(3):80-80,36
盐湖沉积体系是一种特殊的沉积体系,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包括盐问储层特征研究和盐岩沉积层序特征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了盐间储层和盐岩沉积层序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盐间非砂岩油气藏的重要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莺歌海中央底辟带中浅层储层是盆地天然气主要富集层段,四级层序控制砂纽发育,本文主要进行了四级层序沉积特征研究,分析了四级层序的划分、沉积相演化和储层岩石学井征及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5)
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系露头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露头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分析原理,对其层序界面特征层序构成特征以及沉积相类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叠系须家河组露头主要发育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层序界面以河道的冲刷面和不整合面为识别标志,在须家河组中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2.
徐兵 《内江科技》2008,29(5):115
本文通过对层序地层、构造演化、沉积体系、成藏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主力含油层段沉积体系、储层的发育分布、储集空间类型与储油物性平面变化规律;确定了2种油藏类型3套含油层系,指出利932、935井区为有利的勘探潜力区域,并提出了井位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各套开发层系均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研究精度开展储层沉积模式研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河流精细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了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精细解剖技术;共识别出2种大相,6种亚相,19种测井微相识别模式;精细刻划了Ⅰ、Ⅱ、Ⅲ类储层9种沉积模式,明确了各沉积单元的沉积环境,明晰了沉积环境与沉积模式的对应关系;分析了沉积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旭望 《内江科技》2007,28(4):85-86
本文探讨了层序地层学理论中关于层序的定义,讨论了不同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以及主要模式,尝试性总结了松辽盆地层序地层的划分原则,归纳了松辽盆地层序地层单元的识别和划分标志,讨论了松辽盆地层序地层的基本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5.
闫晓霞等 《内江科技》2014,(4):113+112-113,112
<正>地层发育研究是进行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研究、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地层发育状况是油气生成的基础条件之一。本文层序地层为基本单位,分阶段研究了寒武-奥陶系的地层展布情况,最后综合整个下古生界地层厚度展布情况及沉积中心迁移特点,以期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及岩相古地理控制下的下古生界油气资源研究做铺垫。华北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稳定、为一套厚度变化不大的碳酸盐岩建造,早期石油普查曾把古生界海相沉积作为主要找油  相似文献   

16.
层序及其边界的形成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沉降作用;相对海(湖)平面周期性升降;沉积物供给量;古气候。层序是这四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构造作用和海平面是控制层序形成和演化的关键;相对海平面周期性升降直接控制着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速率;沉积物类型、物源特征及沉积环境等还直接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发育;气候因素对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沉积物类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韩颖 《内江科技》2012,(6):57-58,73
针对前陆冲断带的特殊构造位置及沉积特征的复杂性,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夏前陆冲断带的沉降史与和沉积响应特征,并得出了以下认识:海西运动晚期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前缘发育前陆盆地;印支期进入陆内坳陷继承性挤压活动阶段,前陆冲断带再次逆冲,哈拉阿拉特山急剧抬升,后缘和什托洛盖盆地形成;燕山运动期为陆内坳陷的填充消亡阶段。冲断带的幕式构造活动,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并伴随相应的沉积体系,直接控制沉积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地层的划分对比,将营城组地层划分为四套沉积层序和一套火山岩夹层。根据取芯资料、测井资料,并结合岩石薄片、粒度等综合分析的结果,将营城组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分为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并结合单井沉积微相,综合分析了营城组的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彭旋  罗小平  郭川 《内江科技》2011,32(12):128-128
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长兴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进行研究,得出: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研究区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等相带;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与下部三级层序HST相比,还发育局限台地相,其中台缘礁滩和潮坪相,以及台内礁滩相为有利相带。研究区西南部台地2个三级层序HST时期,礁滩体发育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屑滩更为发育;而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物礁更为发育,且具有向研究区东部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QHD32-6油田主力含油层段明化镇组下段属于曲流河沉积。由于河流改道频繁,砂岩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地层对比特征不明显。加上海上钻井密度小,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在旋回对比中的基础作用。本文通过对小波变换与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划分地层层序地质依据的研究,选用合适的尺度和时窗对井旁地震道划分出了不同级别的层序,使其中的频率结构得以暴露,据此可探测到各个频率段之间的突变点或突变区域,这反映在地质上就是沉积环境的突变。由此开展了沉积旋回及层序检测技术的研究,搭建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使得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在可靠的地质背景下进行,保证了地震综合解释和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