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画是用植物的叶组成的画,是我们小学生十分喜爱的小制作。制作叶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科技活动,其过程如下: 1.采叶:应采集带有叶柄的叶片。要注意采集各  相似文献   

2.
陆伟 《生物学教学》2004,29(1):53-53
去掉叶片上的一部分叶肉 ,并使叶片去掉叶肉的部分或者保留叶肉的部分形成一定的图案 ,从而由于叶肉的有无使经过处理的叶片形成一张人为雕琢的图画 ,称为叶雕画。制作叶雕画的方法称为叶雕。现在 ,偶尔可以在市场上看到作为商品出售的叶雕画。但到目前为止 ,还未见对叶雕画制作方法的记载或报道。近几年来 ,我们在科技活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叶脉标本制作的同时 ,对叶雕画的制作方法进行了反复研究 ,从而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1 材料的采集于七八月份在野外将木犀科白蜡树的完整叶片从树上采回来 ,放到不透气的容器中 ,用…  相似文献   

3.
虎掌叶的发育体现了生物重演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又名掌叶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其块茎药用。本实验在前一年的秋季采集虎掌的成熟种子,于第二年的春季单粒盒种。其叶片在一年的春天至秋天里不断地生长、成熟、枯萎、死亡,再在生长的块茎上长出新叶。笔者对其叶子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系统观察,结果如下。 虎掌种子春天播种后,长出的第一枚叶片是心叶,单叶全缘。小块茎上长出的第2枚叶片也为单叶,但叶片两侧向叶基外延,叶基为戟  相似文献   

4.
舒欣 《中学科技》2013,(3):28-29
植物叶片是植物识别和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常用的植物叶片保存法是将其压制成腊叶标本,但是腊叶标本容易损坏,保存的难度较高,相对而言,植物叶片拓印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采集各种叶片,用颜料着色,将它们拓印下来,制成拓印叶片,虽然不属于植物标本,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植物鉴定分类以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彭静 《中学生物学》2001,17(6):27-27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实验中仍然建议用菠菜叶作为绿叶材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由于菠菜叶中含水量比较大,充分研磨的难度也就比较大.菠菜叶还要到校外去购买或采集.笔者在准备这个实验时,对绿叶材料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发现迎春花的叶片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叶的标本的新家族──复印标本泾源一中李清海叶的标本,除了传统的干制蜡叶标本和拓印标本外,我在教学实践中还制成了复印标本。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一、制作方法1.叶的采集。在野外.选择教学需要的、完整的、无病虫害的植物叶片,平整地夹在标本来中备用。2.确...  相似文献   

7.
毛连华 《生物学教学》2001,26(11):18-19
观察细胞质流动是高中二年级生物学科学生分组实验之一。要做好此实验 ,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 实验材料的选择到目前为止 ,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最理想材料仍然是黑藻。黑藻亦称“水王孙”、“轮叶黑藻” ,水鳖科 ,沉水草本 ,茎细长 ,叶线形、轮生、边缘有小锯齿 ,生于未污染的静水池沼中。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实验前 ,将采集或购买到的黑藻放在实验室的大水槽中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继续生长。在实验中我们发现 ,黑藻中那些生长旺盛、植株肥大、茎粗壮、叶片肥厚且色泽鲜绿的不如那些生长势较弱、茎细、叶薄且色泽淡黄的植株的叶片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制教材初中第一册生物学教科书第50页,有关植物叶片下表皮的观察实验,是用镊子撕取蚕豆(Vicia faba L)等植物的叶片下表皮进行观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困难:一是由于季节原因,实验时不易采集到蚕豆叶;二是学生实验用具质量不高,很难用镊子撕下植物叶片下表皮,因此,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将此实验作了部分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物》第一册 (上 )实验十二“观察叶片的结构”中 ,是用新鲜的蚕豆叶片作观察叶表皮的实验材料。我们还用过青菜叶片、槐树叶片、菠菜叶片、卵准莲座叶片等等。在比较研究这个实验的材料时 ,我们发现观察表皮的最好材料是卵准莲座叶片。卵准莲座 ,属于景天科 ,枷蓝菜属植物 ,叶对生 ,叶片肉质状 ,俗称“厚脸皮”。用它作为观察叶片表皮的实验材料有以下优点 :1 取材方便且经济 卵准莲座可用叶繁殖 ,繁殖速度较快 ,在我们校园、教工宿舍阳台都有栽培 ,所以实验时取材非常方便 ,不像蚕豆、菠菜需要专门种植或者要到市场上购买。2 叶…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物》第一册 (上 )P .50实验七中 ,直接在新鲜叶片上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 ,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新鲜叶片比较脆嫩 ,加之是初一学生 ,用镊子撕取不易成功。我们在实践过程中 ,将植物叶片略为晾干 ,直接用手撕叶片 ,取下叶片下表皮装片观察气孔 ,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 :将白菜叶、菠菜叶等植物叶片 ,略为晾干 (以叶片稍萎蔫为度 ) ,然后 ,用双手捏住叶片两边 ,将叶片下表面朝上 ,左手向下 ,右手向上撕叶片 ,可见右手叶的断面有下表皮 ,用刀片切下装片即可。撕取叶的下表皮有妙法$湖北广水市实验中学!43…  相似文献   

11.
叶着生在茎上,主要有制造有机物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正常的叶一般是绿色的,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如棉花的叶,扁平的部分叫叶片,细长的柄叫叶柄,叶柄基部有两个呈三角形的部分叫托叶。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生物》全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叶的功能部分,讲到气孔是空气和水进出叶片门户。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气孔的这个作用,除了做蒸腾作用的实验外,我们又补充了一个小实验。我们采用容易培育而且实验效果比天竺葵明显的蚕豆幼苗作实验材料(在花岔里培育即可)。采一片蚕豆叶子,将叶柄插入一段较细的橡皮管(橡皮管可用自行车气门上的气门心),管的另一端与打气筒相连。把叶片放进盛着清水的器皿里或脸盆中,叶的下表皮向上,然后打气。  相似文献   

13.
1.采一采让学生采一采,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地点,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前,对学生进行采集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如何选择采集地点;采集工具的准备;怎样采集及采集的技巧;采集后岩石的处理;注意安全,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采集岩石的实践活动。反思: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4.
根据小学自然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自然第一册《植物》一组课文要注意培养哪些能力呢? 一、培养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叶形的能力 教“植物的叶”一节时,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植物的叶,边采集边观察,课上分小组讨论,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叶形的异同点,在同中观察其异,在异中观察其同。在观察了数十种叶片后,  相似文献   

15.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下面以《认识岩石》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实践。1.采一采让学生采一采,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地点,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前,对学生进行采集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如何选择采集地点;第二点,采集工具的准备;第三点,怎样采集…  相似文献   

16.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即孢子萌发后的原叶体,平时难以发现,需人工培养,现在介绍一简单培养方法如下: 一、采集成熟的孢子从野外或盆栽的蕨类上采集孢子。蕨类植物孢子小,一般都聚生成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在孢子成熟时用手搓摸着生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的叶片或羽片,会有棕褐色的粉末状孢子散出。采下这些部位,放于纸包内风干,并再采一份标本压制,鉴定后可知道培养的是哪  相似文献   

17.
叶形造型     
叶着生在枝上,展示于空中,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在开展课外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搜集各种各样的叶,并将叶形不同的叶装贴成富有艺术性的不同造型。采集和制作过程如下: 一、采集根据所需造型,有目的地采集各种叶。采集时间,一年四季皆可,但以叶完好、嫩老适当为宜。把采集到的叶记上叶名,暂时放在所  相似文献   

18.
漆膜标本是腊叶标本的一种类型,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腊叶标本。一般腊叶标本虽然制作简便,但不能保色,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损。而漆膜标本比较牢固,不易损坏,但是保色还不够理想。为此,笔者对这类模本的制作,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制成的标本色彩逼真。现将具体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一、取材:在晴天上午,将从野外采集到的叶片、花或整株植物,带回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整理。然后上标本夹稍加压制,使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9.
端午前夕,家乡成了粽叶的世界.漫山遍野的绿色,此时哪里抵得过那粽叶的清香.它有百合的淡雅,又夹杂着竹叶的清香;有青草的清淡,又带着点茉莉的芬芳. “采粽叶去噢!”每年这个时节,我或许还在梦乡,妈妈就站在屋外的小路上,对着村里吆喝起来.天还只是蒙蒙亮,人们就三五成群地朝山上出发了.淅淅沥沥的雨点,丝毫不会影响大家的心情.我们用的粽叶,是阔叶箬竹的叶片,形状酷似竹叶,却比普通竹叶更光滑,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品种和施氮量对喷硒肥后水稻不同生育期器官及稻田鸭硒含量的影响。方法:水稻插秧前、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酵母硒溶液,氮肥设置3个施肥量,水稻采用3个品种,放养稻田鸭,水稻于分蘖期采叶片,灌浆期采穗,成熟期采叶、茎、穗,稻田鸭采血,测定硒含量。结果:水稻分蘖期硒在叶片中无积累;成熟期硒含量大小为叶>穗>茎,叶与茎、叶与穗的硒含量差异显著;穗部硒含量大小为成熟期>灌浆期,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茎的硒含量大小为红香糯>润珠银占>润珠香占,润珠香占与红香糯的硒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梯度硒元素含量大小为N0>N2>N3>N1,N0、N1、N3之间差异显著;成熟期穗的硒含量大小为红香糯>润珠银占>润珠香占,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梯度穗的硒含量大小为N0>N2>N3>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