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汇报高级记者吴培恭的新闻传播论文集《新闻改革与创新》,已由文汇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吴培恭长期紧密联系新闻工作实践研究新闻传播理论,撰写了《新闻的求索》、《人物报道写作》两本专著,并在全国各地新闻刊物上发表了350多篇论文。这本集子精选了其中50多篇论文,作者提  相似文献   

2.
著名记者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把新闻写作看成是“一种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处理”。艾丰认为,新闻写作不只是处理作者与文字或者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地,是要处理记者和读者、记者和采访对象、记者和编辑等等之间的关系。这种把新闻写作过程“一支笔,一杯茶,一篇妙文纸上爬”的表象深化为处理新闻写作中几种要素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其实就是系统思维在新闻写作研究中的具体表现。系统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中。本世纪40年代以来产生的系统理论与系统科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自然界、技术系统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解放军报社主任编辑、律师曹瑞林所著《新闻法制热点纵横》最近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这部以作者近年来发表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权威学术刊物上的40余篇论文为基础形成的专著,以敏锐的记者眼光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透视近年来新闻法制若干热点问题,对近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的新闻官司几乎都有所评析。该书30万字,分“舆论监督论”、“新闻侵权论”、“新闻作品著作权论”和“附录”四个部分。适合记者、编辑、通讯员、法官和新闻、法学院系师生阅读。穴叶郝舒雪《中国新闻年鉴》2004卷《中国新闻年鉴》2004卷已出版发行。这是《…  相似文献   

4.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如果只能选择一位记者作为20世纪的新闻界代表,那我选美国记者和报刊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他连续从事新闻工作56年,写作时政专栏文章1万多篇(结集90多卷),另外还出版专著50余本。由于版权问题,他的论著被翻译成中文的很少,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01,(6)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程天敏的新著《新闻纵论》(41万字)2001年1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新闻纵论》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发表在诸新闻报刊与学术期刊上的诸多新闻学论文与文章中选出36篇的汇编。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级记者胡国华作《〈新闻纵论〉序》称:“在新闻研究领域,程教授虽然涉猎很广,但主攻的方向却一直是新闻写作。”“他已年近七旬,仍孜孜不倦地研究新闻写作,兴趣之广泛,钻研之勤奋,实在难能可贵。”“现在研究新闻理论的人虽然为数不少,但长期执着地研究新闻写作的就不是很多了。有…  相似文献   

6.
5月16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记协新闻发展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报业网共同主办,《中国记者》、《青年记者》、《新闻与写作》、《新闻实践》、《今传媒》.君风传媒等期刊、传媒机构联办的“中国传媒经营模式创新研讨会暨60报60年全国巡礼活动座谈会”和“红色报刊校园行——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相似文献   

7.
他姓陈名金松,笔名“劲崧”,浙江海盐人.在军事新闻的沃野里勤奋耕耘40载,当过记者、宣传处长、杂志社社长.从他笔端涓涓流溢出的千余篇消息、通讯、散文、报告文学和言论相继在全国全军许多报刊登出;他在离任后仍笔耕不辍,近几年不仅承担着《长缨通讯》的编审工作,还挤时间撰写出百余篇新闻与写作研究文章.去年他的专著《笔苑探艺》问世.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报社主任编辑、《军事记者》杂志主编朱金平所著《新闻典型论》,已由长征出版社出版。该书论述了典型的内涵和特性,典型如何发现和选定,典型报道的采访、写作和宣传要注意些什么,同时对如何搞好典型的后续报道和反面典型报道,以及在中外典型宣传的比较上,都做了理论探讨。这部系统论述典型的专著,着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融思想性、理论性、全面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值得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一读。《新闻典型论》由长征出版社出版@锦平  相似文献   

9.
这部专著分为“理论研究篇”和“实证与案例研究篇”。对新闻资源的内涵与特性、新闻传播活动与新闻资源开发的内在关系,以及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原则、操作技巧等展开了系统论述,并对新闻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并以大量数据和例证剖析了目前新闻媒介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运用特点和问题。该专著适用于新闻院校应用新闻学的案例教学.也适用于新闻从业人员自学新闻报道策划业务。  相似文献   

10.
郁崆 《新闻记者》2004,(3):43-43
新闻论文集《新闻改革与创新》近日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文汇报高级记者吴培恭撰写的新闻传播理论文章选集,分为新闻理论探索篇、多类报道采写篇、新闻采访写作篇三部分,探讨了服务报道的崛起、新闻传播的双向性、晚报现象、人物典型宣传的新突破、参与性报道、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等问题,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和有价值的观点。■(郁崆)《新闻改革与创新》出版@郁崆  相似文献   

11.
《实用新闻写作手册》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新闻写作与采访的新闻理论专著。文章在阐述新闻写作与采访的同时,对中国新闻发展的现象作了探索性研究,对重要作品、经典作品作了比较精要的评析,并附部  相似文献   

12.
程道才教授是一位新闻写作研究的勤奋耕耘者。他的新著———《新闻写作基础》,已于2004年10月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他近年来在新闻写作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反映了他对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考。作者在该书的“前言”中写道:“《新闻写作基础》是一部专门探讨新闻写作规律与方法的著作。与一些侧重于介绍新闻写作方法、技巧的新闻写作著作不同的是,本书除了介绍上述内容之外,十分注意从写作理论方面进行探索,力求以理论统帅与指导具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认真读完全书,笔者认为,这段文字对该书的特点概括得十分准确。注意从理论上探…  相似文献   

13.
由黄石广播电视报社孙发友撰写的《同题新闻写作思辨》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探讨新闻同题写作现象和规律的专著.在这个新闻激烈竟争的历史时期,让自己的作品在同行中出类拔萃,是每个记者梦寐以求的.作者从“同题材新闻”的写作这一角度入手,探求如何达到“同”中求“异”.全书由一则导言和九章组成,介绍了九种采写方法:“居高临下”式、“视觉感受”式、“全息照相”式、“软些,再软些”式、“以情感人”式、“直取内核”式、“反向思维”式、“无中见有”式、“变静为动”式.这九章既是一个整体,又可独自成章.  相似文献   

14.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出镜记者形式的出现要晚20余年.从教育角度,我国对于出镜记者的培养体系、培养方式尚不完善,记者相关专著、教材多侧重于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而结合播音主持专业方向的出镜记者培养专著则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日报社《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与北京金五星商厦联合举办的“金五星杯”成功之路征文,历时一年圆满结束。经由有关专家及领导组成的评委会认真审评,共有12篇作品获奖。著名作家浩然的《在自己面前踩出一条小路》和高级记者鲁光的《难忘的“第一次”》荣获一等奖;杨玉辰的《我的笔杆“三重奏”》、初小玲的《记者:在满足与沉重之间》等10篇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为期一年的成功之路征文,受到广大读者和作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老前辈穆青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许多记者的新闻写作实践早已印证了这个道理。 一篇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取决于这篇新闻写得是否生动活泼,其中有许多制约因素,比如,文章的思想内容是  相似文献   

17.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18.
以此为题写这篇文章,是由我出的一本书想到的。这本书名为《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1998年7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选辑在书中的78篇文章,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新闻写作的经验教训。新华出版社、中国新闻书店在向读者介绍这本书时写道:“本书与已经出版的诸多专门谈写作之类的书相比,别有独到之处:既有见报稿,又有原稿和评析,读者可以从两稿对比中研究、探讨新闻写作之功和编辑运斧2道……。”引用这段话,并无“王婆卖瓜”之意,而是想以此说明,这本书可以为记者、通讯员总结自己写新闻的经验教训提供参考和借鉴。从编…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文章开头难”,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更有这样的体会。不仅是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即使是一些老记者,也常常因一篇新闻的导语,而感到“难为”。英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辑以及新闻系的讲师都会自然设想,如果记者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没有水平。”新闻导语之所以难为,因为导语的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选准了事实就为全篇定下了基调,事实选择得当与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我加入经济日报社开始记者生涯。并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我,写作能力平平,虽然攻读了新闻学硕士学位,但主要是理论方面的学习,再加上没有新闻实践的积累,因此完全是一个“白丁记者”。所以,当得知自己采写的《同是造纸厂盛衰两重天》获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时,我着实诚惶诚恐;接到《新闻与写作》让我谈谈新闻写作的约稿,更是忐忑。不过,盛情难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