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行业特征而展开。在专业教学中,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行业的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道路,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积极探索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途径,推动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阐述了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应用该模式的必要性,并探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大工程观"理念被工程教育界广泛认同,为现代社会所需要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复杂工程背景下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践表明,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推动下,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与个性化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相结合的学科,其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成熟模式很少。本文紧密结合我校专业特色和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对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进行探索,完善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框架构建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4.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四个基本要素入手,研究了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归纳总结了本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裴钰鑫 《文教资料》2014,(9):116-117
大学生转专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先驱试行.本文对国内一流高校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通过学习一流高校先进的专业选择理念,为广大普通高校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发展的转专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较好的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基础,与社会要求相比,该专业的创业教育现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专业教师的认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创新创业活动的结合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业教育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吸引专业技术投入创业教育、创业知识“柔性”进入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创新活动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学院承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是我校骨干校建设中四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计算机学院在学校创新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和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力争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突出开源技术特色的国内一流专业。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流专业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需要和基本保障,探索工科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通过探索与实践适应了汽车产业发展和国家汽车强国战略的需求设置,适应了应用性工科专业的发展要求,建设工科一流专业需要坚持特色定位办专业,树立面向就业的教育理念,以"双一流"建设要求为纲,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重视以学生为本,"以结果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套具有长安大学特色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经验,通过融合创新型实践经验,持续改进与完善了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传统的学科建设和管理外,中外合作办学在国际化背景下己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服务材料科学与工程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材料科学专业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的高级创新科技人才是材料科学专业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中国计量学院材料科学专业为例,围绕材料专业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小老鼠麦克对小熊布鲁大叫道快点吧!大笨熊!布鲁、麦克和朋友们正愉快地远足,但是布鲁在回来的时候却慢了下来。他说他是在欣赏风景,麦克却认为布鲁有点疲倦了。布鲁埋怨道:说我是大笨熊?我随时都能比你跑得快。即使我把我的左脚和右手绑起来,我也跑得比你快。就连我的左脚朝上绑上我的右手,然后  相似文献   

13.
14.
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大学新生对就读专业的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专业满意度差异非常大,许多专业中只有少数大学新生对就读专业满意;入学前选择专业的志愿是否达成对大学新生的专业满意度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影响,反映出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无法确定所选专业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