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不同虫害干扰强度下森林景观的长期变化,采用APACK统计软件计算落叶松和白桦及各龄组的分布面积以及物种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虫害干扰降低了落叶松分布面积,提高了白桦的面积比例;降低了落叶松的成热、过熟林面积,增加了白桦各个龄组分布面积;降低了落叶松的聚集度,增加了白桦的聚集度.虫害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森林景观的破碎化.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分析道路网络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道路网络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与景观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不透水层受道路网络的影响最显著;景观生态风险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国和泰国部分的景观生态风险相对较高;道路网络和景观生态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道路网络密度和等级的增加,景观生态风险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针对不同区域和景观类型应制定相应的道路建设和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下载郑州市2004、2009、2014、2019年遥感影像图,借助RS技术对遥感图进行解译,得到4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和Fragstat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郑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004—2019年,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减少,耕地斑块破碎化明显,优...  相似文献   

4.
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土壤类型及分布、水土流失现状)、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及景观生态学评价几个方面对双桥水库供水工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采用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综合指标体系、城镇非农人口指数和经济职能指数等对新疆绿洲城镇的时空动态格局演变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新疆的城镇首位度始终处于增长态势,乌鲁木齐的首位度不断增长;其他城镇相对规模较小,城镇分布较为分散;中心城市极化作用明显;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同步发展;北疆城镇的数量、规模和等级都高于其他区域,城镇分布的区域不平衡性明显;城镇的等级和规模与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呈正相关关系. 自然地理格局、历史、经济发展基础、人口规模、交通指向和行政管理等因素是造成城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景观结构对水分的运动影响原理和不同景观因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设计了三个不同实验地的多种土壤、作物和立地条件组合。分析试验数据,为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减少水土流失,合理农业种植与保护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六安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对2003年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阻力面模型研究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构建源地、生态廊道的景观组分优化景观格局.加强保护核心斑块源地、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黄家二岔流域为例,分析该区的景观格局,选取斑块大小、斑块破碎度、等高连通度、顺坡连通度和斑块相对位置指数5个指标对景观格局进行量化,再结合地形,将该流域分为阴坡和阳坡分别计算它们的景观格局,并分析它们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最后得到,黄家二岔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人工草地,其中阳坡以人工草地为主,其斑块较完整,等高连通度大,斑块排列顺序也利于保持水土;而阴坡以耕地为主,斑块完整,顺坡连通度大,斑块排列顺序不利于水土保持.因此阳坡景观格局利于保持水土,而阴坡景观格局利于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9.
高校新建校区的景观建设是近十来年各大高校发展所经历的较为凸显和集中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各高校快速发展的最好证明。在新建校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认真分析校园景观建设的现状同时也要规划好景观建设的思路,决定其校园景观建设的重点也各不相同或各有倾向。从高校新建校区校园景观建设的建设思路及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消除由于时相差异造成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值的不可比性;用2km格网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表征土地利用格局,以中国哈尔滨市为例,研究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并呈增强态势、市区总体地表温度升高。各用地类型随面积比例的升高平均地表温度相互间差异变小,建设用地对热岛效应的作用增强,水体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减弱,热环境的空间差异性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从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中提取贵阳水源地三大水库水源涵养地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景观指数法进行水源地土地覆被格局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以三大水库为中心的水源涵养地总面积为127584.63hm;旱地、水田和建设用地三种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严重的用地类型占研究总面积的59.91%,而林地和灌草地占33.71%,若单独考虑林地,则仅占总面积的22.60%,斑块大小上仅具有相对较大的,平均斑块面积为4.49hm;旱地具有最高优势度,是人类生产活动导致大斑块耕作所致;综上所述,林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具有一定难度;灌草地破碎化严重,斑块数量多,平均斑块面积不大,可以考虑对灌草地的林地化改造,部分实现原有林地的连接,扩大林地面积。  相似文献   

1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景观优势度、植被生物量,以及景观多样性3个景观格局指数,从结构和稳定性两方面构建生态完整性综合指数,对丰满水电站库周生态完整性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生态完整性综合指数从1979年的0.8698下降到2008年的0.8419,生态完整性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恶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埃塞俄比亚加里农业示范区的生态恢复项目中,树种选择至关重要,必须充分考虑了不同植物品种在不同农业气候带,海拔区域,在景观中的特殊生境,土壤要求,抗旱能力等因素。本文建立了植物品种选择模式,该模式体现了控制水土流失和实现生态恢复的一种观念。  相似文献   

14.
利用SLEUTH模型,在3种规划预案下研究沈阳-抚顺都市区城市规划。结果表明,低生态保护的城市增长预案导致了城市快速扩张和农田、林地等其他景观类型面积迅速减少.严格的生态保护规划预案虽然能很好地保持聚集的城市增长格局,减少对其他景观的侵占,但限制了城市增长速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相矛盾.如果扩散的城市增长格局能得到进一步的控制,适当生态保护的城市增长预案将是沈阳-抚顺都市区未来发展的推荐预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重构城市景观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直接作用于土地之上学科,如何有效地从以审美为核心转向以环境生态和文化身份并重的新内涵,在新形式下发挥更为有益的作用,在当下尤为重要。在当前发展趋势下研究景观的形式与内容的深刻变化以及景观规划设计在生态和文化两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针对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贵州省荔渡县境内。主要包括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小七孔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境内已经出现不同等级的水土流失现象。通过3s技术,选用2006年5m分辨率的SPOT遥感数据、1:1万地形图,运用GIS软件提取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遗产地境内水土流失现状的强度等级。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实施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