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具身学习是一种视学生的身体和心智为一体而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全息具身唤醒学生的数学经验,通过全员具身激发学生的系统思维,通过全程具身使学生习得身体化的数学知识,通过全效具身促进学生的情智同生共长。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运用学具,为学生搭起学习的平台,使其思维在实践中真正“活”起来呢?笔者就此做了如下探索:利用学具的诱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利用学具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利用学具的灵活,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利用学具的直观,加深理解数量关系,发展学生思维;利用学具的生活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4.
苏雅 《江西教育》2022,(40):88-89
“具身认知”是学生美术学习的一种有效样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具身认知”的情境,使其从“单一”走向“丰盈”;引导学生开展“具身认知”活动,使其从“模仿”走向“建构”;引领学生的“具身认知”,使其从“干涉”走向“启发”。通过基于学生“具身认知”的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具操作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要基于适当的时机、学生的特点和课堂生成,突显学具操作的必要性、过程性和思维性。  相似文献   

6.
杨静 《教育探索》2021,(1):52-56
认知理论经历了由传统身心二分的离身认知到身心统一的具身认知的发展历程。具身认知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三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校德育也经历着由离身德育向具身德育的转变。在离身德育中,学校德育缺乏对"人"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在德育过程中被忽视,出现学生身体参与度低、德育方法缺乏互动生成、德育情境创设不合理等现实困境。具身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新转向,对还原道德教育的本真、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具身认知开展学校德育,应牢固树立具身的德育理念;让学生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回归道德教育;采用动态生成的德育方法;创设贴合学生经验与实际生活的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需要尽快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转型,通过具身认知让学生主体“在场”。离身认知的主要教学表现有:重抽象,轻具体;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而具身认知是一种整体性认知,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更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感知、想象等。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具身认知,教师要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开展评价,激活学生具身认知的外在、内在和活化因子。  相似文献   

8.
陶文静 《福建教育》2022,(30):55-58
具身学习理论以身体参与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核心,强调身体与心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给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教师可从“代理具身”“增强具身”“直接具身”“虚拟具身”等角度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物理学具为例,分析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创新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制学具来获取物理知识,在自制学具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和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师在实验中渗透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制学具是为了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学生自制学具可以亲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自制学具是必要的,而且它在课堂上的应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教具学具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利用教具学具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具学具制作与应用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教学效益,本着省时省力、适时适度、与多媒体整合以及创新的原则制作与使用教具学具.文章重点介绍通过教具学具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教具学具的制作与应用,在具体法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活动中人的身心一体性,是一种“在场”认知。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认为具身就是肢体运动,二是认为具身仅适用于低年级。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身体具身、思维具身、想象具身与情感具身,让各学段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在场”。  相似文献   

13.
将具身认知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质量,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但是目前的情境教学在使用中存在被动窄化、浅层化、非全体具身化的情形,制约了学生的具身性学习及其对具身式情境教学法的掌握与运用,因而需要全面认识具身视域下的情境教学法,注重全局性的情境设计,关注全体化的具身转向,以此改...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制作物理学具,不仅可以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用自制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自制学具过程,学生体验通往成功之路中获得的不同快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并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在进行"光的色散"教学中,教师做了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色光的实验,学生看到了十分惊讶,也十分好奇。教师顺势指导学  相似文献   

15.
具身认知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强调引导学生在与周围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建构认知,提倡学生借助自身的行动来生成概念,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指引。文章首先对具身认知理论和数学概念具身教学进行简单阐述,然后分析小学数学概念具身教学的基本原则,最后详细探究小学数学概念具身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自制学具的巧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自制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具,善于抓住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契机,及时诱导学生的创造欲望,使自然课的学习和创新培养得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一、用学具开展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孩子都是喜欢活动的,更喜欢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怎样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使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做了一些尝试。譬如在教学《磁铁的游戏》一课时,教师先演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吴溪  丁家骏 《英语教师》2023,(17):179-182
介绍具身认知理论。从小学生、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三个方面分析具身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表现。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具身认知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教师要创设实感具身教学情境、实境具身教学情境和离线具身教学情境。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具身认知理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可以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由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向实践应用转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发展思维获取知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谈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量感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具身体验要求教师在量感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身体的各项感官,借助身边熟悉的场景,让学生建立丰富的单位表象,逐步形成清晰的量感。教师在提升自身量感、培养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具身体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在丰富具身体验中促成量感的生根、发芽和结果,进而为学生抽象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形成创造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