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许多教师把创设情境看做是一节好课的重头戏,于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中,出现了许多牵强附会的情境设计。创设情境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更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莉 《江西教育》2011,(4):23-23
在教学文言文时,有些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自觉不自觉地满堂灌,也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读懂原文,只好串讲、直译,过分强调"字字落实",而忽视了学生对作品人物的情感体验。这些误区直接妨碍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实现新课标规定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3.
情境教学是中国教育传统的宝贵财富。从"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母对环境的重视,强调环境的"习染"作用,同时注重教育情境,断织设喻,促其惊醒、惧怕,使他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促其发奋笃志,勤奋治学。孔子主张"相机教学",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美术课都被看做技能类学科,以为美术课主要是教给学生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正确观察和准确表现周围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强调的是对学生动手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英语教学情境氛围的创设,而"情境"的关键在于"情",尤其是学生对教师的"情",有了情的"情境"才称得上"神似",注重情的投入才能使情境真正有灵魂.本文旨在强调情境中"情"的重要,试图从创设情境的态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师生心境的沟通、学习态度和目的的强化、对后进生的关心、师生的劳动创造、教学环境、师生人体本身的媒介作用等方面,探索创设情境中对"情"的挖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容莉 《文教资料》2007,(19):125-127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李吉林老师潜心研究的“情境教学法”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教改实验之一,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探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情境教学原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这一问题,将情境教学由一种教学方法转变为一项教学内容。这一转变将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政治课堂因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极有必要借助情境资源来鲜活政治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以南京天环集团为例,用"南京猪肉价格一路飙升带动食品类物价上涨"报道作为背景材料导入新课,并且贯穿全课的教学运用,通过教学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借助情境资源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等几方面来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就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施鲁燕 《成才之路》2012,(18):54-54
"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并在课堂中制造出一种氛围,表达出一种情境,无形中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融汇,形成共鸣。情境教学正是将学习者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结合,以追求教学的整体效益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锣鼓闹台"——给情境展示升点温、"略施粉黛"——给情境材料化个妆、"欲擒故纵"——给情境呈现加道"槛"等手段呈现情境材料,才能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触"境"生情,从而情不自禁地融入心灵与心灵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仇丹 《海南教育》2014,(16):76-76
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音乐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音乐新课程标准专门对教学过程与方法突出了明确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使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2.
何丽 《考试周刊》2023,(11):57-60
知识并不能完全脱离个人和环境,个人的认识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学科要将口语交际教学置于情境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情境认知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均强调了情境对教学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情境认知的相关内容,随后从多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情境认知基础上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雷雨》的戏剧情境设计总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缺憾,一是过分强调事件的偶然性而损害了事件的逼真性,二是在营造情境时忽视了人物关系的作用。文章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这些缺陷对作品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邵英 《双语学习》2007,(7M):164-165
《雷雨》的戏剧情境设计总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缺憾,一是过分强调事件的偶然性而损害了事件的逼真性,二是在营造情境时忽视了人物关系的作用。文章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这些缺陷对作品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追求自然平和的教学状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用案例介绍当前流行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设计理念,旨在帮助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践中最正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的性质框定在“特殊认识活动”的范围内.教师“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老师讲,学生听,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从根本上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成为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有效地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包括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模式立足情与理的互动交融,强调价值引导与意义生成的统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性和真理性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景、情、理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情境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情境体验"在学生生活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搭建起"桥梁",抽象原理与生活体验实现沟通,从而达到对原理的理解以及对原理所蕴涵的价值取向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李桂珍 《考试周刊》2012,(57):92-93
情境教学让学习者如临其境,触景生情。英语情境教学策略的要义是"美、思、情":以"美"为源,创造多彩语言;以"思"为魂,落实创新思维;以"情"为神,实现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9.
众说纷纭话教改,各显神通为过海。点点实践融心血,引出"创设"课题来。一个好的教学创意会派生出一个好的课堂情境,必然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触"境"生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创设情境"作为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一个平台、一项载体,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充满矛盾的,其中预设与生成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生成,忽视预设,最终影响了教学的生成。本文结合高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A老师)和高一"影响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