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我怀揣着梦想和希望走进了小学数学的课堂。同事们强烈推荐我订阅一种杂志——《小学教学》。好意难却,就这样,一开始工作我就结识了《小学教学》,从此相知到结缘,20年来相依相伴。很多美好的回忆都珍藏在彼此的心间。其中最想与大家分享的便是我与《小学教学》结下的“梦”缘。  相似文献   

2.
力求完美     
我是一名初涉讲台的青年教师,从教四年来,我相继订阅了好几份杂志,几年来屡有更换淘汰,惟有《小学教学研究》这本杂志一直坚持订阅。《小学教学研究》无论是从文章的选择、排版,产品的印刷、包装,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小学教学研究》把每一期的内容分为三大块:语文、数学及其他。而这三大块就是连页边上的花纹也不一样,中间灰白相间的格子就提示了读者,有格子的内容就是“数学”,前面则是“语文,后面则是“其他”。虽是一个小小的不同,却让读者更为方便。但作为一本上乘刊物,我想更应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如《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第3期…  相似文献   

3.
回忆起与《小学教学》相识的事,至今记忆犹新。这还得从2008年的春天说起,应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之邀,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专家邱学华老师作为学校顾问来作报告,经邱老师推荐,我认识了《小学教学》。说实话,那时的我阅读《小学教学》,完全是出于对邱老师的崇拜与敬仰,走马观花地浏览一番,偶尔有些感悟,却也未能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告别了2006年,迎来了2007年,《小学教学》也以她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的面前。读完2007年第1期《小学教学》(语文版),我有两点突出的感觉:一是好文章更多了,二是校对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次我没有发现一处差错。我由衷地祝贺《小学教学》的进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陈益 《小学语文》2011,(5):50-51
《麦哨》是一篇写给孩子们的散文,只有一千来字,却得到了颇多好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收录了这篇散文,这很出乎我的意料,当然也很让我高兴。因为我可以通过《麦哨》与更多的孩子交朋友。我在网络上浏览时,无意中发现一些教师就《麦哨》做的教案,也有人寻找作者的资料,以便教学课文。恰好《小学语文》的编辑老师约稿,让我谈谈与《麦哨》有关的情况,借这个机会,我把如何采撷麦哨的过程回顾一下。  相似文献   

6.
2002年,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订阅了《小学青年教师》。事实证明,它不但没让我失望,相反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离不开它,我成了《小学青年教师》的一名忠实读者。在林林总总的小学教育杂志中,《小学青年教师》是一本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刊物。编辑老师们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几乎每一个栏目我都喜欢:“卷首语”文字优美,理论性与指导性并存;“讨论吧”中涉及的都是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见仁见智的讨论中,有利于思维的互相启迪;“教育文稿写作辅导”指导性很强,我就是从这里迈入了教育文稿写作的殿堂。刊物贴近教学,与课改同步,是…  相似文献   

7.
读了《小学教学》2013年第4期张广明老师的《我没想到,他却成了……》一文,我仿佛走进了张老师的课堂.分享着张老师“让意想不到的生成拓展下去”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给我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我不知问过自己多少次。特别是身处西部落后山区的一个已有20来年教龄的我,已把《小学语文教学》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我想,我从中有如下收获:  相似文献   

9.
爱的温度     
1981年,我武冈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为了使自己不误人子弟,我订了《湖南教育》《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好几种杂志,从那时起,我与《湖南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写点读后感寄给编辑部,后来也参与教学失误分析50例的探讨。1986年,我的第一篇文章《工程问题教学的自我剖析》刊登于该杂志第7期上。从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7,(3A):53-53
情景再现 最近,我执教了两堂英语公开课。一堂是小学二年级《牛津英语》2A第七单元Weather(天气)教学后的拓展故事教氅另一堂是小学四年级《牛津教材》4B第2模块第1单元AnimalFriend(动物朋友)内容的教学。两节课,我都设计了请学生在小组内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并表演的环节,但两个环节对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却迥然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缘续     
《小学教学》,对我来说是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因为我认识你时,你还叫《小学青年教师》。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与你初识了,记得刚与你相识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师范生,有一天偶然与你相遇,就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年过半百的我与《小学教学》牵手,如今的我已七十有五,却依然对她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13.
看到“我与《小学青年教师》”征启事,又激起我的情感涟漪。《小学青年教师》(原《小学教学》)伴随我走过的日日夜夜,又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使我备感亲切,备感温馨,促使我欣然命笔,记下《小学青年教师》伴我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我已连续订阅十多年了,每期必读,受益匪浅。她既提升了我的教学理论素养,又充实了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本人也有拙作陆续见于贵刊一隅,我想,这与我长期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1期刊发了王金华老师的《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  相似文献   

15.
在这次课改的浪潮中,《自然》课将更名为《科学》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务必求真。 我曾在不同的地方讲过《保护大自然》一课:乡村学区小学讲过,镇驻地小学讲过,平度市实验小学讲过,奇怪的是地方不同出现的情况却相同。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我是一棵随风飘摇的小草.任凭自生自灭,毫无渴望与追求。然而。自从与您相知以来,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原来我也可以坚韧执著,原来我也可以根深叶茂……”在《小学教学》创刊30周年之际.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心灵独自。风雨携手十五载,《小学教学》给了我教学生涯中最丰盈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朵强 《云南教育》2005,(2):35-35
《乌鸦喝水》是小学语文中一篇传统的课文。该课的教学,我曾经观摩过许多次,自己也教过,早已烂熟于心。但这一次教学却让我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每每捧读《小学青年教师》,心中便激动不已,她是我人生的转折点。现在,她已成为我教学中的伴侣、老师。我一刻也离不开她。记得初识她时,我还是一个涉足教坛不久的毛头小子,对待教学工作心中没底。无意间结识了《小学青年教师》,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教学工作有这么深的奥秘。是她告诉我光教学不行,还要研究学生、教材、教法;是她告诉我,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勤于动笔,敢于动笔,写感悟,叙得失;是她教给我写的方法,叙的技巧;是她让我认识了许多名师并欣赏了他们的教学艺术;也是她提高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上,《小学青年教师》给我的帮助说…  相似文献   

19.
最初关注到“李绍贵”这个名字是1999年,当时我正在编辑《小学自然教学专题研究简报》,为的是整理我们与《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合作进行的专题研究(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原则)所取得的一些收获。在当年第9期《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我看到了李老师的文章——《大气压力》实验的改进,吃惊不小,因为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实属不易,何况他是一名西部山区小县村级小学的兼职自然老师。当时我就认为,这个老师不错,肯动脑筋、勤于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不老的情缘     
我与《小学教学》结缘,是1986年,屈指一算已过去24年了。那年5月,我应邀参加在河南省荥阳市召开的全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试会。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