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根据校情特点,申报了科研课题《农村学校德育社区化建设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力量整合德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了“三位一体”全员、全程、全控育人的体系。注重德育队伍的素质培养,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在构建德育体系,强化德育功能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罗芳 《江西教育》2006,(11):22-22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初中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育成长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情,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3+1”德育改革实验报告○邓振辉武小龙(江西省黎川一中)我们学校1995年3月开始实施的“3+1”德育系列工程研究与实践活动,为江西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二级子课题。《江西日报》、《德育报》头版头条,《学习与宣传》、《...  相似文献   

4.
"德育"之"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把“教学“(“德育类”课程除外)排斥在“德育工作”以外。表明这个《规程》,算不上是“德育规程”。只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规程●从“德育”之“育”的角度看来,有效的“德育”至少应包含教育、训练与感化诸成份●从非理性的“德育”向理性化“德育”的转化。是近代以来“德育”演变的大势所趋。这种”德育”,着眼于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并发展其社会性,力求唤起学生理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和承载,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主体为基石。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学生德育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认知与身心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和谐德育原则.构筑了以学校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桥梁的“三位一体”和谐德育体系,呈现出学生德育的整合力、辐射力和渗透力.奏响了学生和谐德育的乐章。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校的《哲学》课应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空谈为实际,求“近”,使《哲学》课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德育的实效;求“趣”,使学生在趣味中体味《哲学》课的内涵.感受德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吴晶晶 《广西教育》2006,(9A):45-45
自从我校开展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题”——“学校学科德育的深化研究”的实验以来,我坚持《德育》读本与《成长册》的合理使用,坚持在艺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艺术教学与思想感情教育紧密联系结合,从认知、操作、情感三方面进行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陈光全 《湖北教育》2005,(11):27-29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在新课改中脱颖而出的新型德育课程。课标指出:德育新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是“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深入开展对主题活动的研究,无疑是建设德育新课程的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瑶是宜宾市武庙街小学新生代教师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几年,该校异军突起,发展引人瞩目,这应是校长何涛特之以恒抓教师队伍建设之必然。既教语又教《品德与社会》的陈瑶十分注重学科的整合,注重学生活动产生的体验在学生品德教育中的实效。她说:“真正有她的德育不是靠说教能够抵达的,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道德建构。”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中小学德育规程》(以下简称《德育规程》)正式实施,是我市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加强青少年学生基础德育工作的一项有力举措。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纲要》和《德育规程》,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按照《纲要》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紧紧抓住了《德育规程》中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突破口,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一、利用课堂主渠道,落实《德育规程》内容思品课的内容和《德育规程》的内容是一致和相通的,我们充分利用思品课这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学校德育创新机制研究》是我校于2006年申报、经中央电教馆批准的“十一五”全国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我们借助课题研究,探寻信息技术和传统德育的有机整合,开辟德育新途径,开放德育视野,体现和谐育人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创办德育特色学校的思考与实践临江市建国小学一、“特色理论”是构建德育特色学校的灵魂与核心1.研究建立德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体系我们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为镜子,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尺子,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高考评估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时常产生心理问题,这种现象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为了减少学生及学生家庭的负担,降低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特制定了“五项管理”“双减”“五项原则”“美育”等《意见》。笔者将自己的想法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德育美育措施,并就中学德育校本资源开发与整合探索的作用“,双减”背景下学校德育美育校本资源开发与整合探索的思考提出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思考,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如何针对藏区“9+3”学生的实际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藏区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是“9+3”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9年开始了省级重点科研课题《藏区“9+3”学生德育管理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建立中职校藏区“9+3”学生123德育管理策略,即坚持一条原则;作好二个保障;抓好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校开展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题”——“学校学科德育的深化研究”的实验以来,我坚持《德育》读本与《成长册》的合理使用,坚持在艺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艺术教学与思想感情教育紧密联系结合,从认知、操作、情感三方面进行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一、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充实德育内容,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超越德育的过程不单是让学生接受道德常识,转变思想的过程,也是伴随学生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一书中 ,作者檀传宝表达了他在德育研究中许多新的成果。使人耳目一新的是在德育理解上“守一而望多”原则的提出、从德育在生活中的“存在”理解德育本质、对德育个体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的独到见解、“新性善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整合、对于道德发展阶段的概括性理解等等。而在德育目的、德育内容论述中所表现出他的知识视野和研究功力、在德育课程研究中以问题和理论思考相结合研究的方法和对于大众媒体对学校德育影响分析的深度都是让人敬佩和在以往的德育…  相似文献   

18.
张永胜  贾亮  贾丽娟 《中国德育》2005,(1):61-62,72
法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入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整体构建边远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恩想品德评价深化研究与《德育》读本和《成长册》推广实验”的实验研究以来,我们把法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为深化研究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内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重在务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校被江苏省教委确定为“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学校”。多年来,我们认真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不断探索奋进,初步形成了“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德育思路。以下是我们的认识过程和做法。学校德育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制约、多层次相互交织的有机整体,为有效避免顾此失彼、舍本求末现象,我们坚持“统筹兼顾防片面,齐抓共管求落实”的做法。(一)德育目标层次化。根据《中学德育大纲》要求及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我们将德育目标细…  相似文献   

20.
校园风采秀     
李星明  蔡鹏 《课外生活》2009,(4):F0002-F0002,F0003
近年来,安徽省庐江县城关小学积极探索“小学德育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开展特色鲜明的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做人、乐作文”,一大批学生佳作应运而生。2008年,该研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立项为省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