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的评改,传统的教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习作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作批改、讲评在习作教学中尤为重要。其中批改学生的作是最令语老师头痛的事,既费力,又不讨好。学生精心构思的一篇章,都希望得到老师细致的批改和评价。面对所有学生的作。教师要做到每篇都精批细改,是很难做到的,除非语老师不做别的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批改作上,我想语老师如果能做到这样,不去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营养,到时候也就会导致“江郎才尽”,造成恶性循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批改学生习作总要给习作写评语,因为教师批改习作的目的就是正确地指出其优缺点,使学生看到长处和不足.一则好的评语能启发学生思考,触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而一则较差的评语,不仅达不到批改的目的,而且有可能引起学生的不满.请看下面三则习作评语.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给学生批改作文写评语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语文教师把握好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恰当的作文评语 ,不仅能使学生从中悟出习作的成功和不足 ,还能明确改进方向 ,激励学生乐于习作 ,提高自己作文的水平。然而 ,我发现大多数教师批改作文不够细致 ,写出的评语没有针对性 ,全是程式化 ,呈现出一副冷冰冰的说教面孔 ,毫无感情。久而久之 ,学生对作文会产生厌倦、反感的情绪。我认为 ,只有结合作文教学实际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改革作文评语 ,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唤起写作的欲望 ,提高作…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批改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煞费苦心,耗费了特别多的时间和精力。作文本发下来后学生只关心分数,却对教师绞尽脑汁写的评语视而不见。学生的习作水平并没有因为教师费心费力地批改而获得提升。那教师如何进行习作批改,既能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又能事半功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习作批改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批改习作,不但要有眉批,还要有总批,但学生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就是那么几类,几十本作业批下来,教师评语枯燥乏味;学生看惯了类似的评语,对老师的辛苦并不理解,对评语并不感兴趣。这种传统作文批改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使我们的评语再亲切、再委婉,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厌烦、麻木。因此,我们教研组尝试了引导学生间进行习作互相评改,改革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习作评改,开辟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作教学中。除了指导习作方法之外,对作的批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可以起到思想的启迪、感情的疏导的作用。据调查。有85%以上的学生拿到发下来的作后。最先看的是教师评给的等级,紧接着就是看章后面老师写的评语。可见。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评语,在学生心中却是字字重千斤。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习作批改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批改习作,不但要有眉批,还要有总批,但学生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就是那么几类,几十本作业批下来,教师评语枯燥乏味;学生看惯了类似的评语,对老师的辛苦并不理解,对评语并不感兴趣.这种传统作文批改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使我们的评语再亲切、再委婉,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厌烦、麻木.因此,我们教研组尝试了引导学生间进行习作互相评改,改革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习作评改,开辟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提起作评语,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构思巧妙、首尾呼应……”等句子就会在我们脑中浮现。这些评语从小学到高中,成了我们大多数语教师批改作的习惯用语,然而学生却不喜欢看到这种模式化的评语。作批改,如何写出受学生欢迎的评语,笔在自己的作批改中,做了一些尝试,即: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霍山县白莲岩乡小学朱运章评语是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评语不仅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改正缺点、修正错误、提高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批改作文要求“批”和“改”相结合。改,是改正习作中的病误,作一些...  相似文献   

12.
批改作,在教师的整个作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都有通过批改,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能螺旋上升的愿望,这就涉及到了批改作的目的。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就是:“非教自己作,乃修正学生之意义及字句也。”这就是说,批改学生的作,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为作所付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75):53-54
<正>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大部分老师依然应用"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背靠背式的传统批改方法,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作文评语,甚至不厌其烦地帮学生"改"作文。试想,有几个学生能从老师的评语里,获得写作的长进呢?又有多少学生能从老师的"改"里琢磨出道道呢?所以,常常能听到老师们无奈的叹息:  相似文献   

14.
任隽 《甘肃教育》2014,(15):98-98
正作文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当是:作前指导——学生习作——作中指导——教师批改——讲评赏析。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围绕训练目标反复提高的过程。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讲评总是被忽略掉,作文批改也往往只是打个分数,加上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利用好习作讲评,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提高习作水平。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  相似文献   

15.
我们当前的习作评改教学中,学生习作大部分是由教师在家或办公室批改后发给学生,教师兢兢业业地圈画错别字、修改病句、润色语句、增删材料、调整段落结构、提升主题思想、撰写批改评语,很少有教师要求学生给予及时的反馈,这种辛苦费时的习作评改教学模式带来的是习作评改教学的滞后低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克拉森教授的作文理论,我觉得在习作评改教学中,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构新的习作评改教学生态。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中学生作、周记的评改一直成为广大语教师的沉重负担,不少教师废寝忘食地将学生们的作、周记圈点评改得通篇殷红,却未收到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学生的作水平也没有突破性提高;有的学生还不断抱怨老师的批改欠当,评语不合理;有的老师的批改和评语也的确欠妥,甚至打击压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主要包括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三个部分,而作 文评语是作文批改中一个不可小视的重要环节。一则作文评语是否中肯艺术,是否富有情感 ,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态度优劣、教学能力强弱、审美水平高低的标尺,它将直接影响学生 的作文兴趣、作文水平和做人的准则。一则优秀的作文评语,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谐振,情感共鸣,它输送给学生的信息是广泛而深 入的,有的甚至是终身受用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评语”的启迪、教育及引导 作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一篇作文通过教师千辛万苦的批改,发到学生手里后他们首先要看…  相似文献   

18.
习作批改评价语是学生习作批改的重头戏。教师要关注习作批改中的评价语,多给学生一些赏识激励性评价。交替使用四类赏识激励性评价语,唤醒的是学生提笔写作的自信与热情。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习作应该怎样批改?怎样写好习作的批语?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面对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的作文。我们教师常常无从下批。而教师的评改。不仅影响学生以后的写作。还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感情。评语正确地反映出学生写作中的甘与苦.学生更是引为知己.评语明快指出作文的优点与不足,使学生对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学生在阅读评语时受益良多。就会把评语视为摸索前进中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常的作教学大多是老师唱独角戏。计划教师订,题教师命,习作的指导、批改、讲评等全部由教师包办,学生只有完成习作的任务,几乎没有别的参与机会。这样的作教学,学生一直都处在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不符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广大语老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全面参与作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习作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