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内江科技》2016,(4):51-52,84
白秋地区采用大斜度钻井,岩屑混杂,显示级别低,电性油层特征,油气显示层解释评价困难。而气测录井是目前唯一于井口实时连续检测钻井液中可燃气体总含量和组份的一种录井技术,在录井过程中,可检测到多项参数,它具有简单、快捷、灵敏、连续、在线的优势。本文在分析本区油气显示层气测显示特点后,依据试油(投产)资料和气测资料的关系,提出了本区气测异常识别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幅差形态法异常解释评价方法,建立了两种解释图版,经过实践检验,这些解释方法评价方法能够满足本区解释评价需要。  相似文献   

2.
南阳凹陷张店北区采用大斜度、PDC钻头钻进技术,导致录井岩屑较细,含油级别低,显示识别评价困难,气测录井是本区常用的录井技术,以其实时性、灵敏性为各方所重视。本文在介绍本区基本地质条件后,分析了相关录井资料,认为由于气测组分资料不全及油气水层气测组分资料没有规律,因此气测组分资料不能用于评价本区油气显示层。分析气测全烃绝对值、全烃异常相对幅度、灌满系数,与油气水层的响应特征后,认为这三个参数能够反映本区储层流体性质,而且全烃异常相对幅度可以消除环境、井深、脱气效率、钻井液性能对气测录井资料的影响,最后选取全烃异常相对幅度、灌满系数用于建立本区气测解释图版,经实践检验能够满足解释评价需要。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6,(3):76-77
为了准确识别和综合评价春光探区沙湾组稠油层,本文开展了对稠油层的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性等"四性"关系研究,在广泛收集录井、测井、试油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总结该区稠油层岩、电关系特征,并提出稠油层识别及评价标准,达到提高油气显示发现率和油气层综合评价符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油气成藏类型的多元化,使得不同地区的油气显示特征有一定差异。但不同地区的油气显示特征仍然存在着共性的东西。通过共性与个性的表现规律——即油气层在综合录井参数上的响应特征可以判别出录井显示层是油层、油气层、油水同层或水层。进而总结出了科学合理的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家庄凸起为东西走向,横亘于济阳坳陷中部。而凸起北坡东段东端录井于馆下段均见较好油气显示,显示了本区的较好勘探前景。本文针对凸起油源条件复杂、含油性南北、东西各异的情况,对油源不清的凸起北坡东段东端地区,利用各类分析化验资料,将本区的油源与其相邻的渤南洼陷、孤南洼陷的原油及烃源岩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确定了本区的油源。  相似文献   

6.
<正>春光油田沙湾组属于稠油油藏,受地层非均质性强、油气水层共存等因素影响,解释评价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沙湾组地层测井、录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优选特征突出的参数,建立了测井参数与录井参数的交会图版,并据此形成沙湾组油气层测井、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春光油田沙湾组油气层解释评价符合率,同时对其它油层组的解释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解决西湖凹陷油气藏类型多,油气显示特征复杂的问题,对本区域9口探井的综合录井及地化录井资料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综合录井资料及地化录井资料特征,引入"芳香烃含量指数"和"正构烷烃重中比"两个解释参数,建立了西湖凹陷地化轻烃参数解释图版。该图版实际应用于本区域新钻3口探井的油气解释,解释符合率达到95%,该解释图版在西湖凹陷录井资料解释评价上体现了实际的应用价值,对以后的西湖凹陷油气性质的识别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钻井液混油或加入有机添加剂后,根据现场录井实践资料及实验分析资料总结出混油及加入不同有机添加剂对各种录井资料的影响,并据此利用多种录井技术对真假油气显示进行识别,进而使得录井资料达到去伪存真,为准确评价储层流体性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之洋 《内江科技》2010,31(4):107-107,138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勘探开发,泌阳凹陷已进入特高成熟勘探阶段,资源探明率迭到70%,明显的岩性、构造、断块油气藏基本已探明,余下的是小断块、薄层油层。本文在简单介绍本区地化录井参数的意义后,简述了利用地化参数关系法、剖面曲线形态法、幅差法等评价薄层油气显示层的方法。这些方法经过了370、B377解释检验,试油结果与解释结果一致,证明这些方法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气测录井在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气测录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气测录井除具有发现油气显示、现场油气层快速解释等常规基本功能作用外,识别水淹层、辅助识别岩性、剖面恢复、以及地层压力监测是新形势下应对新的钻井技术挑战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内江科技》2015,(5):32-33
马3断块于1984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限于过去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使得部分油层被认为是水层或者干层。通过对这些储层的录井资料和动态试油试采数据的研究,发现一些测井解释的干层和水层试油显示为油层。因此,我们对这些储层的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具有油气显示的储层当中,一些小层测井解释结果为干层和水层,但这些小层的电性值达到含油标准下限,并且试油结果为油层。所以,有必要对类似的储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油层,实现老区的增储增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本区构造及沉积特征、油藏类型及油层分布特征后,以N79井为实例,介绍了本区油气藏特征分析在解释评价中的应用。基于本区油层分布特点,文中提出了勘探开钻探时应在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确定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后.采用大斜度井沿断面钻探的方式进行钻探,以最大限度地钻遇多套油层,提高警惕油层钻遇率及在解释评价时应在“生、储、盖、运、圈、保”等成藏因素充分论证的基础时,多种资料进行综合解释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维荧光分析在油气勘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岩屑荧光录井和二维荧光录井技术存在灵敏度低、易漏失油气层和不能满足现场快速钻进要求等诸多不足,在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分析基础上,通过现场应用和室内分析认为,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由于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检测上限、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任选性、更多的图谱表现形式和更丰富的参数信息等特征,能够较好的弥补了岩屑荧光录井和二维荧光录井技术的一些缺陷和不足,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三维荧光技术在识别真假油气显示、判识原油性质、发现弱油气显示和轻质油气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化录井技术进行油气特征评价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对储集层含油性如:储层含油丰度、流体性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评价。本文就是针对该井的复杂情况,结合岩石热解、定量荧光、热解气相色谱参数,对车66井储集层的原油性质进行定量评价,区分真假油气显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凸显了地化录井技术在复杂情况下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的能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孙岗地区的成藏条件,认为该区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层,油层及油水断层主要集中在断点以下150 m范围内。基于这一分析,认为该区油气层解释评价的的首要工作是通过地层对比判断是否钻达断层,提出选择解释评价目标层的四个条件。应用这些方法评价B437井油气显示层,发现高产工业油流,实现孙岗地区勘探再次突破。  相似文献   

16.
随钻轻烃录井是近年新引进的技术,它既有气测录井实时、灵敏、人为影响因素少的优势,又有轻烃录井分析参数多、特别是有芳烃等油敏感参数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南襄盆地多口井实践经验,总结了油气水层的不同响应特征,提出了通过纵向对比定性识别储层流体的基本方法。通过多种参数组合对比分析后,本着减少人为因素、便于解释评价的原则,选择对储层流体响应明显的油气比、芳烃与环烷烃比值建立了随钻轻烃解释图版,并利用参数特征、结合解释图版及纵向对比评价储层流体性质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以后,剩余油的分布十分复杂,剩余油饱和度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变化异常大。利用录井资料判断储层水淹程度,寻找剩余油分布,具有快速、成本低、量大的优点。本文在分析录井水淹层识别的地质依据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传统录井水淹层评价方法,考虑到目前技术进步情况,重点介绍了核磁共振、轻烃在评价判断储层水淹程度的技术方法原理、解释评价标准,经过实践检验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评价储层水淹程度。  相似文献   

18.
气测录井作为油气勘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监测手段,在油气发现、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镇泾油田长8油层组为例,介绍气测录井在油、水层识别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8):63-65
本文通过对郑寨子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低阻油层判别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通过实例,利用建立的储层判别模型、视自然电位计算模型与岩心、试油等动态数据对比分析,该方法适用于目标区域储层判别及其流体性质判定,为该区域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关丽 《内江科技》2012,(9):133+128
东营断陷湖盆广泛发育滨浅湖相的滩坝砂沉积,该油藏具有层薄、低孔、低渗、油层高低阻并存的特点,并受常规测井仪器分辨率的限制,薄互储层的油气识别面临较大的困难。地化和气测录井受储层厚度影响较小,能反映薄层的含油信息,本文利用地化气测录井资料,结合测井、地质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薄互油气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