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一、指导思想 1.高三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淡化,一些学生上体育课“出工不出力”,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难以抵挡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为此,需要对其体育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 2.通过一年的选项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某个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掌握该项目较系统的锻炼方法与技能,可以终身受益。 二、何谓选项教学 该教学是指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结合学校场地器材、教师水平等实际情况,由教师设项,学生自行选择1—2个体育项目,然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课选项课的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发现选项课教学虽然能够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选择自己喜好的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为大学体育课的学习内容。但是由于一些高校由于选项课的项目过于守旧保守、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在运动项目技能和知识方面的相对匮乏、学生分班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等因素下导致选项课的教学模式的开展遇到了一些瓶颈。面对这些瓶颈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课选项课教学模式的更好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八十年代初期,我省各大专院校的体育课陆续实行了体育选项课。其主要做法是:一年级上普修课,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个体育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选项课。这一教学形式的改变在当时能够较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目前选项课这一教学形式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从改革的角度出发,就选  相似文献   

4.
王德义 《体育世界》2013,(5):105-106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广泛的向学生教授各种体育项目,而每一学期的体育课程有限,导致学生虽然学习的体育项目很多,却是泛泛而学,没有精通的一门体育项目。由于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没有选择权,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权,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和专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然而由于体育选项教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许多的体育教师还没能好好掌握这一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具体阐述了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选项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选项教学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运动兴趣,在学校师资、场地允许的情况下,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的一种教学模式.选项教学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就选项教学实施后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喜欢的项目和学生对选项教学的认识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中北大学2004级的学生公共体育课选项的全过程,发现学生在体育课选项过程中存在从众现象,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加强对开设的体育项目的介绍和宣传;加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利用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正面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公共体育课教学。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体育专长和个性,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能力,湛江一中进行了体育课选项分组上课试验,并进行了公开教学,引起了来自湛江市各县区200多位体育教师和体育干部的极大兴趣。课后他们普遍认为选项分组上体育课,学生组织纪律好、自觉性高、掌握动作快,有利于课的任务完成,值得推广。从我们的实践也初步证明选项分组上体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是体育教学可行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目前特殊高职院校的体育授课仍采用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严重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听力障碍学生上课兴趣不高.体育教学改革受特殊高职院校目前实施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约束了体育课程项目的开展,使得体育课内容单一.残疾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复杂性,是影响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特教学校应借鉴普通高校体育选项教学的经验,积极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引进或开发较少受场馆限制、适合残疾学生开展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9.
沙鑫  张军 《精武》2012,(29):54-54,56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政策的推行,选项教学成为了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并培养着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体育课选项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和矛盾,本文旨在分析高中体育课实施选项教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学生进入高中三年级时,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淡化,甚至不想上体育课,出工不出力,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抵挡面临高考的压力。因此,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所谓“兴趣选项”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由学生自己选项,教师辅导,然后按项设置锻炼小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体育教学主体性的提出,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整合取向,成为体育教育的主导思想。体育教学的主体取向,一方面要注重主体德性、心智和身体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尊重学生兴趣,教师的素质特点,这样就可以使主体积极能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学习。在体育课程的开发中,只有注重多样化、个性化的道路,尊重地区文化、学生差异、环境资源、师生的个性,才能使体育课程设置更合理,教学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体育教学现场课以及体育论文、录像课评选等形式,对要针对学生的情况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个体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教师要对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更加清晰,才能在今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比较明确处理好教材重点、难点与健康知识、动作技术理论的关系;处理好教学方法、手段与达成目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2级、2003级、2004级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体育兴趣的调查分析,基本了解并掌握了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所在,并根据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与爱好,逐步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教学体系,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条件,调整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以提高高职大学生队伍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的运用能力;针对高职大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的特别爱好,培养其在这一领域的专项才能;另外,根据此次的调查与分析,进一步调整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时间,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使大学生具有完备的条件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及培养状况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认知主要体现在体质健康方面,在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健康状况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健康认知能力的发展应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亟待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完善教学思路,积极调节自身功能定位,重视学生健康认知综合能力培养,深度推进面向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因素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稳定性、兴奋性、忧虑性、紧张性4种个性特征总体状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总体高于普通人群;男女生在稳定性与忧虑性两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年级之间个性心理健康表现出“两头好、中间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许莉 《体育科技》2007,28(3):58-62
"轻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为身体的健康而运动。对女大学生实施"轻体育"运动实验后证明:"轻体育"运动对提高女大学生身体力量素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女大学生心血管机能;有利于女大学生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健康;可以改变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使体形变得更加健美。"轻体育"是非常适合女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一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CL-90对397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并与国内同龄青年、普通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基本属于轻度,出现频率较高的心理问题有强迫倾向、人际关系敏感、敌意情绪、偏执和抑郁;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典型的专业特点,即总体水平上略低于国内同龄青年,而又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与文科专业大学生相比,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意问题突出,与理科专业大学生相比,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意更突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试析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促进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的发展,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激发学生心理潜能。章就体育教学中加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校学生体育的达标合格率总体达标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体育课正在失去兴趣 ,调查了在校三个年级 5 0 0多名学生 ,从调查中反映出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地都表示了希望体育课改革的愿望。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高校体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以利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把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课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拓展训练与体育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均有重要作用。2)拓展训练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传统体育课程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两者只有很好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预见:用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必将受到重视,那样可以更好地挖掘体育项目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建议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开设部分拓展训练课程,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