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勰的<谐隐>有两种:一种谐隐是一种文体,像笑话等诸类,而笑话诸如先秦诸子中的一些,大部分从民间而来,跟街谈巷议的小说,都属于民间文学,故刘勰把谐隐比作小说;一种是在文章里运用诙谐的笔调或伪饰的手法,这类不成为一种文体,就像赋,尤其是俗赋,其手法语言特点极像小说.这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及统治阶级的喜好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中存在大量文体命题。刘勰运用训诂学方法对文体进行释义,既有声训,也有义训,以"义训"为多。刘勰依据"义训"释义的特点,从文体实用角度出发,为文体"释名以章义",体现了刘勰"据用索义"的文学思想。这种义训释义文体的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尚实重义"的传统,更为后世的文体定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李丽琴 《现代语文》2007,(4):100-101
抒情小说是在小说的基础上吸收了抒情散文、诗等抒情文类的特征综合而成,与传统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因研究界过分注重其文体特征的研究,出现了对抒情概念提法繁多混乱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整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刘勰的文体学思想,既往研究多偏重于就文体论文体,理论系统性不是很强。从文化角度看,刘勰的文体学思想起始于文观念,中经文明、文饰、文道、文体、诗体、史体等环节,并最终凝定于语言结构。刘勰的文体学思想有注重文体逻辑本质和相关创作经验传统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的文学,都强调写小说首先要"像小说",即小说的文体边界约束较强;语言学转向之后出现了杂语体叙述,小说的文体边界约束相对松动.杂语体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说叙述在文体方面的变异特征.本文评析不同学科视野中的"杂语体"概念表述,同时指出"杂语体"研究中存在的概念含混和"语体"-"文体"纠缠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所论的是广义的文章,虽然其中很多文体至今已经消亡,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并不大,但是整个文体论部分包含了许多文学理论,值得我们加以总结。这里论及四个方面:依书中的文体类分,可以看出刘勰的文学观念;书中对文体发展的描述,直接体现刘勰的文学史观;文体论中运用文体比较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刘勰自觉的文体意识;全部文体论中贯穿刘勰文学功用的思想,它统摄在宗经观念之下,与《文心雕龙》全书的指导思想正相扣合。  相似文献   

7.
小说作为当代文学中的一种主要文体,其文体特征值得研究;只有从研究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开始,才可能把握小说文体的方方面面。作为作者正在写作中的专著《小说文体学》一章的摘要,论述了小说文体的虚拟性、故事性、兼容性及其语言的审美变异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提倡小说界革命的纲领性文章,他从文学的艺术本质和特征出发给小说进行了文体定位,提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以及“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观念,从而使小说真正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体,奠定了现代文学文体分类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在文体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吸收并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这些被移植的"小说"成为<金瓶梅>有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表明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10.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了“体由性定”的文学思想。按行文的内在理路,刘勰应该阐明文体创造的根本动因,即创作者的思想情性问题,但是刘氏选择用低层次的“形式训练”(摹体以定习)的办法来创造文体,并视之为“文之司南”。故此,刘勰在阐发如何解决根本问题的途径上,出现了理论漏洞,这是刘勰在面对理论困境时使用了“分身术”的缘故。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质性》诸篇对《体性》篇的理论漏洞做了修补。  相似文献   

11.
陈妍颖 《海外英语》2014,(5):106-107,109
小说的文体特征与作品的主题和美学价值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文学文体学不仅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在文学翻译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讨论了《布里尔小姐》的翻译,旨在说明只有对原文的文体特征有了充分的把握,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具有文体意识,译者才能避免"假象对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培养和训练学生分辨文体的能力,是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写作实践来说,作者是否具有分辨文体的能力,即文体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写作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写作必然要分文体,而文章分体不是现代才有的,在我国“古已有之”。我国的散文之祖《尚书》,就有明显的文体区别。它的典、谟、训、浩、誓、命就是六种朝廷公文的文体。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把文章体裁分为三十四类,和刘勰同时代的萧统在编著《昭明文选》时又把文章分为三十七类。到了明代,又出现了两部专门研究文体的著作,即吴讷的《文章辨…  相似文献   

13.
日常教学中,常有语文教师因忽略文本体裁特征,导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所偏颇。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均会出现人物描写,然而其解读方法与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小说教学必然需要依照小说的文体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小说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小说主题,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八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出现的《动物小说》这一新文体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物题材小说,也不同于动物童话和动物故事,正是在同这些文体的区别中显现了自己的特色,树起了自己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对各种文体的论述,并提出了"体要"的概念.本文通过梳理这些论述,在文体的基本品性和不同文体写作的关键、要领等方面,对"体要"进行解读,在事义、辞采、情志、结构等具体层面上阐释并重构"体之要"的内涵.对"体要"整体而合理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刘勰的文体观念与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刘知几《史通》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小说观念的学术著作。他以史学叙事原则规范小说、否定小说的独立文体地位,却在事实上促进了小说理论的发展。他将“偏记小说”分为10类,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小说文体的精细辨析。他总结的小说文体弊端,说明了小说独立的文体特征。这些都在实际上为唐代小说的文体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
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创作在1909年度达到高潮,从而成就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翻新小说借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体的写法,承继传统小说的模式,整合融汇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以其独具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谱写了晚清新小说创作最后的辉煌乐章。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创作在1909年度达到高潮,从而成就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翻新小说借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体的写法,承继传统小说的模式,整合融会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以其独具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谱写了晚清新小说创作最后的辉煌乐章。  相似文献   

19.
小说有自己特殊的文体表达规范和方式,还有各自特殊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小说作者,又有各自创作和写作风格,本文以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为例,从门罗的语言特征、叙事手法等角度,对门罗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究,来印证门罗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色彩,哥特式风格,以及其女性主义和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20.
试图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基于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按照Leech与Short在1981年提出的小说文体分析模式,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四个方面对小说《老人与海》进行了系统的文体分析。并与BROWNAA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老人与海》的文体特征有显著的差异。《老人与海》的文体简洁自然,而且独具匠心,内涵丰富。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的应用也给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