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不断发展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倡"以人为本,深化人格"的思想及自我实现的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强调对学习者的尊重与信任,教育就是要激发和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要符合学生人性发展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人本主义的这种教育主张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定位,学生学习观,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学习环境的宽松自主。  相似文献   

2.
崔亮 《金秋科苑》2013,(15):122-124
“文化寻根”是8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寻根小说家们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挖掘,他们将审美笔触延伸到积淀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及心灵信仰层面,去探寻文学的民族文化之根。本文则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动植物图腾、无生命物图腾进行解读,了解图腾文化和寻根文学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文化之根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来,日本文学作品的销售量比10年、20年前大大减少,读者对文学创作也不再像过去那么关心了。于是,有的作家甚至于提出了“衣食足而忘文学吗?”的问题。尽管人们对于上述现象进行了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由于作品质量降低,有的认为是由于社会环境影响等),但是文  相似文献   

4.
弘扬人文精神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已基本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相比之下,对本应与之相辅相成的人文精神的弘扬却略显不足.有鉴于此,本文论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本身;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科学应关注人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柳晓萌 《科教文汇》2009,(14):250-250
人性是新时期文学众多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里程的《穿旗袍的姨妈》通过一个叫“骆驼”的小男孩的视角窥探“大革命”时代的人性问题。本文通过细读小说,揭示了那个动荡年代掩盖的人性——人内心的物质和欲望;透过儿童的视角讽刺成人内心的虚伪。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或本体论地位,是文艺学中最复杂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20世纪以前,不少著名的美学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诸如黑格尔、弗·施莱格尔和别林斯基等,都对文学作品的特殊本质和特殊价值作过不同程度的探讨,然而,他们都未能提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或本体论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文学作品为什么让人们抱有负面态度?与学术作品相比,它对人性的培养存在优势吗?图书馆人应该如何对待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何以成为人本主义的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主体性的确定决定了只有人本主义才能作为人类价值的中轴,科学技术只能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一种确证,这是人本主义的初衷,然而不加规约的科学技术必然会造成对人本主义的挤压。只有基于人本主义的中轴,对科学技术进行人本主义规约才能消解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制,惟有如此,人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在科学技术的再次确证下继续向前延伸。  相似文献   

9.
龚海龙 《科教文汇》2014,(20):69-71
索尔仁尼琴---这位在正义里守望、逆境中前行的伟大苏联作家,以其批判性的文学作品,采用独特的人文主义情怀来阐述人性之爱。本文以索尔仁尼琴的《红轮》为研究对象,首先将《红轮》以及命运多舛的创作历程呈现出来,然后从社会环境、文学传统以及宗教信仰三个角度,对《红轮》创作的文学背景加以深刻分析,目的是透过《红轮》这部长篇巨著,为现代人展现俄罗斯革命时期的芸芸众生与社会百态,最后则从《红轮》的文学视角出发,对索尔仁尼琴所具有的人文主义、批判主义等文学思想加以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0.
顾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167-167,294
文学翻译的基本单位是意象。意象作为文学作品创作的关键因素在文学理论中可以找到其理论依据,因此,意象也应该在文学翻译中作为最重要的翻译单位出现。文学意象蕴含在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语音层面、语义层面、结构层面。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文学都是人类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它们因受同一个历史力量的支配而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作曲家经常从文学作品中寻找素材并获得灵感。文学家也会有意识地借鉴音乐的表现手法。从主题和表现形式方面分析艾里森如何将音乐融入小说《无形人》的创作中,以及这种写作手法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咨询理论强调生命的意义、人性的价值和潜能的发挥。在咨询过程中,营造安全和相互信赖的氛围,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能够激发个体的潜力,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新批评派代表人物和评判的“法宝”两个方面对西方文学作品及作者做出分析,从而得出评判过程中,注重文学作品本身,忽略作者本身的情感或意图,希望对文学教学和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美国现代经典文学作品《麦田守望者》的主题分析,探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表达现代人宗教信仰迷失,寻求出路的历程;并引出世人的爱和责任才有可能是解决迷茫困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生态批评的发展和主要特征.生态批评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正式汇入了英美文学界的批评浪潮.生态批评包括生态文学研究和评论,它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主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批评呼吁人们要重新审视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批判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是我国一大传统游牧民族,他们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由此诞生出独特的蒙古族文学艺术.蒙古族文学历史发展悠久,其发展特点和艺术风格与该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人文艺术背景息息相关,大部分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其中20世纪50-70年代的蒙古族文学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个独立时代文学的鲜明特点.笔者在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19XZW033)过程中,通过阅读《蒙古族文学与文化论稿》一书对蒙古族文学的时代特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围绕20世纪50-70年代的蒙古族文学特点展开进一步剖析,为全面推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做出有效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吴正英 《科教文汇》2009,(36):98-99
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都以塑造形象、创造深远的意境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不同的只是两者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学是以文字为主,而绘画则是以线条和色彩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把绘画艺术引入其中,即通过绘画艺术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把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表现出来,可以激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审美情趣,进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诗意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师生双方在快乐和谐的互动中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伦理结”是聂珍钊教授提出来的关于人物伦理纠结反复、缠绕不清的概念。伦理结原本是指文学作品结构中矛盾与冲突的集中体现。伦理结构成伦理困境,揭示文学文本的基本伦理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伦理结属于文学文本的横向结构。文学文本的伦理结只有同伦理线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文学作品叙事的伦理结构。我们在这里仅就伦理结的问题展开讨论,不再涉及伦理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性,探讨了原文文本中心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局限性。指出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一味追求与原文的对等,则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各种咨询治疗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看法之上.本文着重对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人性观进行对比研究,以帮助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界定目标,有清晰的理论取向,使心理咨询治疗工作更富成效,并方便咨询师对咨询工作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