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近百年考证派新红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一、新红学的发展历程。1922年“胡蔡论战:”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走上历史舞台;“自传说”与“续书说:”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的桥头堡;俞平伯、周汝昌:撑起“新红学”脊梁的双子星座。二、褒贬参半、命运多舛:胡适新红学范式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2.
周汝昌先生直接承袭和充分发展胡适红学观念,将“写实自传说”、“高鹗伪续论”和“脂本真本观”作为三大主题贯穿于自己的红学研究体系;而对于胡适红学观念中的某些“合理内核”,则不仅不予重视,反而遭到他的严厉批判乃至彻底否定。从而使其红学思想显示出极端的荒谬性和非科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国光高举“当代红学”大旗,目的在总结六十多年来红学界的是非功过。“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是他的“当代红学的宣言书”。他猛烈批判红学两个“凡是”派的代表周汝昌,深入论述高鹗的巨大贡献;批判周汝昌支持的红学丑闻“震惊人类的发现”,捍卫中国红学和中国学术的荣誉;与欧阳健论战,肯定胡适新红学和脂评本发现的重大意义,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国“红学”健康地迈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4.
本文细致地论述了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的基本观点 ,它对“索隐派”的批评与超越 ;“新红学”自身观点的发展变化 ;“新红学”所受到的政治打击以及学术界对它的误解 ,并对“新红学”给予了全面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主观唯心论,是解放后思想文化战线上一次著名的运动。它对胡适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影响作了清算,并推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作为思想批判和文艺批判,是必要的,有重要意义的;但以政治运动的形式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也产生了某些严重的缺点错误和消极后果。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从此产生了所谓“新红学”。比起以索隐、附会为特征的“旧红学”,“新红学”的出现是《红楼梦》研究上的一大进步。胡适对“索隐派”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考证也有一定的成绩。但他用的是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方法,又抱有阻挠马列主义传播的目的,所以对《红楼梦》的总评价是错误的。他把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贬低为  相似文献   

6.
曲沐 《文教资料》2001,(6):77-85
20世纪之初 ,曾是中国思想文化界最为活跃的时期。被誉为“本世纪十年代后期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三个巨人”的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 ,不仅都是“新文化运动” (胡适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 ,而且对《红楼梦》这部旷世杰构的小说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蔡胡二人都是赫赫红学名家 ,陈独秀却淹没无闻 ;其实 ,尽管他的论红文字不多 ,但其见解却自有其高明之处。胡适曾推崇陈独秀说 :“他有充分的文学训练 ,对旧文学很有根底……他更崇拜小说 ,他说曹雪芹、施耐庵的《红楼梦》《水浒传》比较归有光、姚姬传的古文要高明的多 ,在那时说这种…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政治思想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反动同盟的集中表现。胡适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言论以及政治活动,充分说明了他政治思想的反动实质。一、胡适的政治主张是改(?)主义的,彻头彻尾是反人民的胡适的反动政治思想,是美国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实用主义(胡适叫做“实验主义”)在政治方面的应用。胡适自己说过:“我谈政治,只是实行我的实验主义。”(胡适:“我的歧路”) 实用主义哲学是主观唯心论的哲学,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相反,它不承认客观世界和  相似文献   

8.
1921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刊行,掀开了“新红学”历史的第一页,直到1954年,新红学始终是红学园地上的主要潮流。我们把红学史上的1921年到1954年称之为新红学时期。在新红学出现以前,旧红学中的索隐派在《红楼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压倒优势,使红学陷于停滞状态。新红学以收集的确凿史料,考证的确切结果,否定了索隐派的形  相似文献   

9.
红学中的所谓胡适红学模式,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腰斩《红楼梦》”的红学模式;而“曹著高续说”则是这一红学模式的根本特征。周汝昌先生将胡适发明的“曹著高续说”推向极顶,并发展为“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四大支,其目的就是打倒程本,摧毁后四十回,为“腰斩《红楼梦》”的总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0.
韩进廉同志住《红学史话》(一)中写道: “一九二○年后,隐晦已久的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反动文人胡适为了贬低《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硬把曹家和贾府,曹雪芹和贾宝玉混为一谈……”“反动文人胡适出于其反动的政治目的,喊‘白话’,抓‘热门’,大搞小说考证。一九二一年抛出了《红楼梦考证》。他依靠‘孤本秘籍’对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作了如下的判断:……这些判断大致正确。”读后深感其词闪烁,深文周纳。其一,“隐晦已久的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这是“新红学”的贡献。由谁考定?主语不明。其二,“反动文人胡适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却“大致正确”地判断了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岂非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90年代以来,史学界同仁更注重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陈独秀的评价、关于“二次革命论”思想、陈独秀的爱国思想和抗战主张、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问题、在党内实行家长制统治问题、陈独秀晚年政治思想的研究和陈独秀与胡适、梁漱溟思想比较等问题,进行了实事求事地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胡适将杜威的实验主义运用于《红楼梦》研究,建立了新红学。新红学把长期受到贬抑和轻视的小说提高了与经学、史学等传统学术主题平等的地位,不但改变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也改变了传统学术的重心,推进了现代学术的转型。这可以说是胡适新红学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本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章中 ,有多处提到胡适 ,当然也有应当提到而未提及的地方。解放初期 ,大陆曾展开过大规模的批判胡适运动 ,胡适被称为“帝国主义走狗”、“买办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反动文人”、“国民党反动派的代言人”等等。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胡适重新评价 ,在许多方面得出了比较客观公允的结论。因此 ,中学教师在现今向学生授课时 ,如何介绍胡适 ,掌握怎样的褒贬尺度 ,就成为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如何从整体上认识、介绍胡适首先在学术上 ,胡适是开风气之先的…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民众无不激愤,纷纷要求政府抵抗日本的侵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抗战主张,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胡适也不例外,他时刻思虑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提出了“苦撑待变”的抗日主张。这一主张虽然是在他后来出使美国时才明确提出的,但早在抗战开始以前,针对日本的侵略,胡适在公开讨论和给政府当局提议中国的对日对策时,已充分体现了其“苦撑待变”的思想。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其思想内涵也随之逐步丰富和深化。一、外交交涉,等待日本“醒悟”“九一八”事变后,胡适极力主张同日本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前震撼了中国古老大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当时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专制双重重压下屈辱挣扎和艰苦求索的中华民族,是一次现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一大群接受了形形色色现代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被时代大潮推涌到这出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的前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胡适(1891—1962)是他们中间某种类型的一个突出代表。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首举义旗之急先锋”(陈独秀语),也是“五四运动的右翼”(毛泽东语)。剖析胡适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对于我们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军阀是封建性的事物,军阀们的思想意识充满了封建主义。中国近代军阀主要指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诸派系。他们入民国后,表面上不宣扬“天命”、“神权”、“君权”一套,但实际上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依然主要是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和迷信思想。其统治思想和统治方法,无一例外都是封建主义的,或者说基本上是封建主义的。如果说和古代军阀有所不同,则是由于历史条件不一样,中国近代军阀除封建思想意识外,还伴有资本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湖北省古典文学研究会,武汉市红学会等单位发起召开的“当代红学研讨会”,1988年11月30日至12月8日在湖北大学召开。与会的红学专家、《红楼梦》研究者、爱好者共190多人,会上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1954年批判俞平伯运动1954年,由当时的“两个小人物”,引起的批判以俞平伯先生为代表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对当代红学以至我国整个思想学术界,影响至深。现在虽然有关部门已为俞平伯先生在政治上平了反,但是,那场运动在思想、学术上的恶劣影响还没有肃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评论的这部《楚辞新考》,是何天行先生1937年的旧作。 本世纪初,廖季平率先提出“屈原否定论”,但影响甚微。到了二十年代,经胡适进一步煽动,“屈原否定论”遂成为学术界的一股思潮。何天行的这本《楚辞新考》,从思想内容上说,不过是从属胡适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19.
《邯郸师专学报》2012,(2):F0003-F0004
红学大师、中华文化研究专家、诗人、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在家中仙逝,享年95岁。周汝昌先生是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有7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2):129
红学大师、中华文化研究专家、诗人、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在家中仙逝,享年95岁。周汝昌先生是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有7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