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比较的眼光阅读《月亮的青春》可以见出,去国后的王性初的创作心态从幽怨变为思念,创作题材从本土进入异域,创作风格从朦胧转为写实。在这种单主体比较所展现的变化中,诗人表露出一种对故土化的执守望。  相似文献   

2.
自南朝以来,闽籍诗人以及宦游、流寓福建的非闽籍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是福建诗词创作传统的核心,当代福建诗人,包括旅居海外以及港澳的闽籍诗人,继承和发扬了福建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福建诗词创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子是当代诗坛上重要的抒情诗人与史诗诗人,是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从创作心理角度分析海子诗歌创作的特点,指出早熟与早慧的内在分裂构成其创作心理的基本面貌,并导致了他最终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清代广西的闺秀诗人群体及其诗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广西出现了以桂林为中心的闺秀诗人群体,这些闺秀诗人大多生活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有较好的学习与创作条件。尽管闺秀诗有诸多的局限,但清代广西闺秀诗人的涌现,为清代广西诗坛增添了许多耀眼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5.
附庸风雅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朋友的段子,讲的是一个名诗人评价另一个现在已经有名气的更年轻一辈的女诗人。别人间,这人以前是干什么的?名诗人一愣,继而不屑地说,她?以前不过是和我们一起伙着写诗的。诗歌很崇高,名诗人语言也很吝啬,这个年轻的女诗人哪怕是自己独立创作写诗,名诗人也不能轻而易举就呼了这些无名小辈为诗人,而只能是——伙着一起写诗的。伙着写诗,有点像伙着做生意开饭馆,自然我们是主体,股份要在51%以上。也就是说我们是老大,你是附庸。  相似文献   

6.
王琦 《文教资料》2011,(7):9-12
元后期诗人兼画家王冕的梅花诗创作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其梅花诗创作的成因问题,历来鲜有论述。本文运用文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对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问题进行探究,得出其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基于诗人心理定势的选择;二是源自诗人心理驱力的触发。  相似文献   

7.
《义安诗集》是越南名作家、诗人裴辉璧(字黯章。1744—1818),在义安镇为官三年所写诗的一个结集。黎朝名史臣黎贵停(字允厚、号桂堂。1726-1784)为这个诗集写序。在这篇序中,他不仅对这个诗集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和创作经过分别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8.
本对白族诗人杜乙简的诗歌创作进行了评析,指出他创作中追求古为今用,语言平易简练以及古朴清新,醇厚严谨的诗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千古名句。王勃不但诗歌写得好,散也非常出色。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的男女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上存在着不同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视野。从创作动机上看,汉魏六朝的男性创作动机更加多元化,而女性的创作动机则相对单一;从创作经验上看,汉魏六朝时期的男性诗人们在创作视野上要比女性诗人们广阔得多,创作经验也更加丰富,而女性诗人们的创作视野则显得比较狭窄,创作经验也更单一。  相似文献   

11.
诗谶作为诗歌阐释方式之一,注重对诗歌作品的创作根源、诗旨内涵以及诗人的背景资料、创作心态进行描述和探询,因此,它对诗人具体的诗歌创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宋代诗谶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可以藉以发现其与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可对宋诗特色的形成有一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对《蜀道难》艺术成就的推崇,前人几乎众口一词;而对其立意旨趣,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立足《蜀道难》的思想内容,结合其创作背景、诗人当时的创作状态和创作初衷对该诗的旨趣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李白,在道教、儒家等思想的熏陶影响下,隐居、求仕、饮酒、游仙,在独特的身世遭遇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发想无端、变幻莫测、飘逸洒脱、气势磅礴,再次印证了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诗人何其芳的早期爱情诗作,往往是在为他逝去的爱情吟唱挽歌。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一首《雨天》,并结合何其芳真实的爱情体验进行解读,在理解诗人爱情感伤情绪的基础上,对诗人早期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淑英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3):41-43,57
唐宋两个朝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宋诗人的寿命、年龄看起来只是一种简单的生命现象,实际上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和文学信息,与诗人的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生存状况。而其中又以诗人创作中的“四十岁现象”最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唐诗的重要题材,几乎唐代所有的著名诗人都写有过咏乐诗。而不同诗人的咏乐诗又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正是通过对三首咏乐诗的比较,来辨析三位诗人的不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与创作特点三个方面,对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创作的二十一首圆舞曲中的《升C小调圆舞曲》(Op.64-2)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从中可以体会肖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8.
唐宋两个朝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宋诗人的寿命、年龄看起来只是一种简单的生命现象,实际上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和文学信息,与诗人的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生存状况。而其中又以诗人创作中的“四十岁现象”最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夔州诗是诗人入蜀后的盛作,由于数量多、内容广、艺术性高而形成了创作的第二个高峰,它足可同诗人在入蜀前于安史之乱前后达到的第一个创作高峰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边塞诗源远流长。它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各部落间军事冲突为题材的歌谣;秦汉帝国建立后,边塞诗得到进一步发展;到唐代,边塞诗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盛唐,可谓“高潮中的高潮,巅峰上的巅峰”(黄刚师《边塞诗论稿》)。盛唐取得这种成就的原因多而复杂,尤与当时诗人的创作心态密切相关。本文拟就边塞诗人的心态,对盛唐边塞诗的创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