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提倡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一要求,仅就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就需要具备更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出众的专业技能,同时又要求教师具有更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参与性的学习,教师责任重大,许多教师觉得举步维艰。然而如同地球的重量比一个人的重量要大数以亿万倍,只要有一个足够坚固的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就可以将地球转动一样,只要我们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看来困难的事情,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风的源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存在的情况下,推动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那地球上的风向就十分单调,只有从高纬(极地地区)吹向低纬(赤道地区)的风,且一律是冷风。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自转偏向力,使地球表面的风向也变得复杂起来,如何正确地判断各地的风向,也就成了同学们学习中较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基本目标: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物理地球     
地球是一个美丽而充满魅力的星球.它的美丽不仅表现在丰富的自然资源、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色,还孕育着智慧的人类……本文将从物理学的角度,向你展示一个全新的、魅力十足的地球.  相似文献   

5.
春夏鲜花盛开的时节,一只工蜂每天要外出采蜜40多次,每次要采100多朵花。酿1公斤蜂蜜,工蜂要飞行12万公里,等于绕地球三圈。白天采蜜,晚上还要酿蜜,工蜂要把花朵甜汁吸到胃里经调制再吐出来,如此反复约200次,才能酿成香甜可口的蜂蜜。  相似文献   

6.
“探究四季的成因”是小学科学课中地球与宇宙领域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由于其中涉及地球运动的知识相对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四季形成的有关概念出发,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提出此内容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期望能对教师因地制宜的课堂教学有所借鉴。一、四季形成的有关概念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公转,形成很多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7.
皇冠的秘密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曾经说出过“给我一支点,我可以移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相似文献   

8.
学习活动设计 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你相信这句话吗?他想用什么工具来撬动地球?  相似文献   

9.
汤国荣 《考试》2004,(11):48-50
经纬网是地球的最基本知识之一,掌握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是学习地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近年高考能力要求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仙女的妙招     
孙伟哲 《辅导员》2010,(19):46-46
一天,玉皇大帝心血来潮想到球上旅游,决定先派仙女到地球上视察环境。仙女接到命令后,马上前往地球探访。她来到地球后都看傻了眼,到处一片乌烟瘴气。仙女惊奇地喊道:"我们向地球撒下的各种美丽的花草怎么都没了呢?地球上光秃秃的地方怎么多了?而且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思考的空间,创造和谐地学习环境的氛围,促进他们主动地、有效地学习,鼓励他们探究地球的来龙去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经济地理意识,从而扎实地推进地球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一座古城的护城河被严重污染,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你是这个城市的市长,你该怎么办?” “上理论课时,多数学生想睡觉,如果你是任课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生物层遭受严重破坏,假……  相似文献   

13.
风婆婆招生     
风婆婆的孩子是很快乐的,它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可是看到地球上的孩子们每天辛苦地学习,还要被逼着上那么多兴趣班,风婆婆好心疼。  相似文献   

14.
在上教版第二册《杠杆》一节中,我问学生“在古代有四两拨千斤之说,为什么四两可拨千斤?阿基米德有一句著名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可能吗?”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想像。  相似文献   

15.
1.上好绪论课。初中地理、高中地理的开篇都有一个绪论课,这是学生开始学习地理开宗明义的第一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学什么?以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提出一些自然现象,比如:为什么日月星辰每天都绕地球东升西落呢?为什么有些地方山岭崎岖,另一些地方却平原坦荡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常常会遇到别人问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中国人的脚下,地球的那一边是什么地方?有人会不假思索地、颇为自豪地回答:“美国!我们这里是白天,他们那里是黑夜。”  相似文献   

17.
<只有一个地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思想感情渗透在五项叙事说明之中(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不能够居住在别的星球上;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全文由题目贯穿,它虽是科普说明文,但耐读性强.  相似文献   

18.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慧 《地理教育》2005,(1):35-36
依据课标从知识技能、探究方法、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对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内容进行了单元学习目标的设计。下面以“气候”学习目标评价为例,介绍我们设计的学习目标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9.
转动的地球     
《小学生天地》2011,(12):52-53
从白天到黑夜.一天就过去了.大人们说这是地球不断转动的结果.为什么我们跟着地球转却没感觉呢?  相似文献   

20.
徐卫华 《物理教师》2011,32(7):45-46
高中阶段,计算离开地面任意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值,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利用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