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论语》共有疑问句326句。其中特指问64句,是非问44句,选择问7句;反问句共有183句;测度问句共有28句。反问句的数量大、形式多样,是《论语》疑问句的一大特点。是非问句句尾都有语气词来帮助表达疑问。在测度问句中,多用语气副词“其”来配合。  相似文献   

2.
张黎 《现代语文》2007,(7):3-44
根据有疑而问,还是无疑而问,问句分为疑问句和反问句.如果疑问词是疑问焦点,答问时就疑问焦点回答,则是疑问句;如形式上有疑问词,但实际上并未负载疑问信息,只是一种否定方式,它施行否定的结果使问句的意义与句面表达的意义相反,则为反问句.疑问句和反问句在形式上有时难以区分.因此疑问词作为疑问焦点,是否负载疑问信息对于区分疑问句和反问句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3.
0.《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口语性较强的著作,本文描写该书的疑问句,想藉此展示汉语疑问句在六朝时期的发展面貌以及与先秦时期疑问句的差异。 1.《世说新语》中共有疑问句527句,从形式上可分作两类:a.有形式标志的疑问句,b.无形式标志的疑问句。a类在频率上占优势,共465句,b类有62句。  相似文献   

4.
反问句是一种形式与意义相反的疑问句,在汉语口语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表达的意思非常丰富,反问句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询问句与反问句的区别来谈反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反问句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语第七册(人教版)第4课《加了一句话》最后一句“:这位盲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心呢!”对于这句话,有的学生甚至很多老师认为是感叹句,有的则认为是反问句。是反问句还是感叹句,首先要明确定义。感叹句是表示赞美、惊讶、愤怒、恐惧等感情的句子,句末常用感叹号;反问句又称反诘句,是疑问句的一种,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把答案寓于问话中并加以强调,激发对方从问话中思考出答案的句式。感叹句和反问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但并不否定它们之间存在联系。反问句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情感,当一个句子通过反问强调不足以…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又称《国策》,西汉刘向编著,它是先秦的一部重要文化典籍。在此对其中的疑问句进行考察和研究。据统计《战国策》中共有疑问句899句,它们类型复杂多样,根据不同的使用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语气可以分为询问句、反诘句、测问句三大类,在这里把疑问句分为两大类,即由疑问词构成的疑问句628句和由疑问结构构成的疑问句268句。通过对其中疑问句的各种类型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与同时期的文化典籍进行比较研究,以梳理出该书疑问句在结构和使用上的特点,借以管窥战国时期疑问句的某些特色和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论语》疑问句的研究,主要存在如何准确辨别《论语》中的疑问句以及正确分析疑问句句法结构的问题。在《论语》中,"乎""与(欤)"等语助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疑问句的辨识,但在不同语境中却可标志感叹句、反问句、测度问句等句式,故同时也要考虑表揣测语气的"其"、表反问语气的"岂"等语气副词的作用,才能准确辨别疑问句,从而正确理解句意。疑问代词"何"具有作宾语、状语、定语等多种语法功能,以"何"的句法地位分析为例来剖析疑问句的深层结构,这是辨别疑问句的一个方法,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理解语意。  相似文献   

8.
反问句和设问句的教学○邬建华(宜春地区教委教研室)一、通过比较,认识反问句和设问句。在学生知道句末用了问号的句子都是疑问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问句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1“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第二册《学词学句》3)2“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  相似文献   

9.
一个“呢”字疑问句是不是反问句不是由语气词“呢”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语气词“呢”本身不表示反问。一个疑问句要成为反问句,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句可以成为反问。条件B中的反问标记是指问句中的一种形式标记,有了这种标记,问句就能构成反问。条件C指的是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句式中,句子就是反问句。一个问句如果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之一:A、句外语境的支持;B、句内有反问标记;C、特定句式选择特殊词语。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红楼梦》中的间接感谢语为着眼点,对间接感谢语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假设句、命令句、否定句、感叹句这7种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通过对表现形式的分析,得以从语言的背后窥探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韩非子》一书反映了战国末期的语言特点,是汉语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语料。在对《韩非子》疑问句穷尽调查后发现,其疑问句几乎都是由疑问词来发问的。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疑问副词和疑问语气词;疑问句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反问句和测度问句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记述唐太宗君臣"贞观之治"政治得失的历史典籍——《贞观政要》,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后世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统治者高度重视《贞观政要》,学习其治国之道,亦在史籍编纂中频加效仿.  相似文献   

13.
吴兢是与刘知几齐名的唐代史学家,所著《贞观政要》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本文在论述其人其书的基础上指出:今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他直笔书史的董狐精神,并且要充分发掘《贞观政要》的现代价值,从而为当代史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宋晓蓉疑问代词是构成特指式问句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区分特指式问句与非特指式问句的形式标志。前者有疑问代词,后者则没有疑问代词。特指问句又分为特指式疑问句和特指式反问句,特指式疑问句是指对事情的某一部分有疑问,在问匈中用疑问代词把...  相似文献   

15.
唐代史学家吴兢编纂的《贞观政要》是值得重视的一部古典文献。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太宗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与魏征等诤臣在贞观年间的历史面貌。《贞观政要》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如以仁义为本的民本观、求谏兼听得君道观、防贪鄙的廉政观、居安思危的自省观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感谢语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表达形式,也是文学作品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以间接感谢语为介绍对象,结合《红楼梦》中间接感谢语的使用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归纳出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假设句、命令句、否定句、感叹句这7种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并通过这些表现形式,探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的末尾都有问号,都以问的形式作标志的,形式十分相象,所以,常常有一些同学甚至个别老师把三者混为一谈,弄不清什么是疑问句,什么是设问句;也分不清哪个是设问句,哪个是反问句。其实,三者虽然十分相似,但它们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因为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来说的,而设问句和反问句是从修辞的角度来说的。三者有一定的交叉。  相似文献   

18.
《贞观政要》是唐太宗关于治国思想言论的汇编,书中的记载涉及唐太宗治国的各个方面。历史典籍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根据相关的史料,对《贞观政要》中关于唐太宗与封德彝论选贤的时间、魏征谏阻太宗失信于民的时间、赐李纲步舆的时间等十处讹误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介绍的是《水浒全传》中反问句的“问”的形式、“反”的内容(否定项目)及其主要特点。材料取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11月第1版的《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一、是非问形式的反问句《水》中,是非问形式的反问句有230多句,其中39%不带反问副词,61%带反问副词 1·1不带反问副词。这类反问句可分字面肯定的和字面否定的两小类。  相似文献   

20.
问号怎么用?它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可以用在疑问句后面: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也可以用在反问句后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也可以用在选择问句后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