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为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是学校建制最早的系科之一。目前,文学院拥有汉语言文学(下设师范、非师范、高级文秘三个专业方向)、汉语言和对外汉语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经省教育厅批准,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2002年开始一本招生。文学院目前共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等10个硕士授权点,其中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大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在第八轮课程改革 中普遍面临艰难与迷茫.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文化视野、教育理念、专业能力达不到课改要求;但追本溯源,却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学到应有的东西.这是因为汉语文学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空洞、认知错位、视野狭窄.因而,重建专业理念、培养目标和文化视野,这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回归本位的前提,也是其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之需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教育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核心素养视域下,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教学不仅要立德树人,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思辨能力、职业道德、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量化考核及终结性考核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下,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浅层状态,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性评价模式契合深度学习所具有的学习过程视角下的理解与建构、学习效果视角下的迁移与应用、学习目的视角下的自主与终身等特征。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从评价标准和考核内容两个方面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过程性评价模式做以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五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增加了一大批的新建本科院校,又由于这批本科院校多是从过去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而来,原来的专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一变而为综合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专科应用型、师范型的特征转化为综合型(带有强烈的师范印记)、应用型的特征。由于升本时只是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图书数量、固定资产规模等,因而升本伊始,在专业建设上和课程设置上多是模仿老本科院校的做法。比如,湖南科技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便是众多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典型,湖南科技学院原名“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本时…  相似文献   

5.
外国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外国文学课程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三方面改革:夯实学科理论基础是改革的前提;重视过程评价;考核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湘南学院学报》2021,(6):104-107
实践教学是增强师范生专业素养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环节。目前,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认识不全面、定位不够准确、体系欠科学以及随意性较大等问题。面对现状,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进行整合完善,一是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全程融合和分层优化;二是对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力争科学严密并能有效激发潜能。  相似文献   

7.
一、对师专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的特点的认识: 首先,师专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本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既要注意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专科性),又要注意到它的师范性。这是与其他高等院校不同的地方。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也就不明确,其他一切便谈不上了。  相似文献   

8.
吴金涛 《广西教育》2009,(33):32-33,36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既应重现对学生进行教学知识培养,更应加强学生对教学对象相关知识的培养。本文以陕西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阐述了该校重视实践环节,通过系统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师范技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F0003-F0003
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在原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哈尔滨市教育学院中文系、哈尔滨大学文法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的基础之上,于2000年3月升为本科专业,是校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10.
课程的设置深刻影响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的设置因高校和地区的不同,存在一些差异。文章在分析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差异现状的情况下,提出了重视专业理论学习、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和改革教育实践模式的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升格师范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建立"一条主线、三个层次、四项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要求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而河南地方高师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有反应但相对滞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呼声: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培养方向综合化、专业化;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模式;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技能;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刘祥文 《教书育人》2011,(18):26-27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综合类与师范类院校中设置最普遍的一个传统的基础性文科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复合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理工类与财经类院校也纷纷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改变  相似文献   

14.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一个基础性文科专业,其应用性却常受到质疑。传媒学院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院校,对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成为新时代转型发展高校专业建设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阿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文科”“新师范”建设中主动创新,对应用转型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与实践,系统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转型的“4-3-7-3”实践育人模式。实践表明,“4-3-7-3”实践育人模式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五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增加了一大批的新建本科院校,又由于这批本科院校多是从过去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而来,原来的专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一变而为综合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专科应用型、师范型的特征转化为综合型(带有强烈的师范印记)、应用型的特征。由于升本时只是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图书数量、固定资产规模等,因而升本伊始,在专业建设上和课程设置上多是模仿老本科院校的做法。比如,湖南科技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便是众多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典型,湖南科技学院原名“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本时定名为“零陵学院”,2004年改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地处湖南永州市,经济上为欠发达地区,是一所典型的地方性新办本科院校。其中中文专业办学历史最为悠久,因为文革后本地区中学亟需大量师资,因而其最初的科学定位就是培养初中语文教师。恢复高考直至2002年升本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至少为本地中学培养了70%以上的语文课师资,  相似文献   

17.
弓海涛 《现代语文》2009,(1):115-116
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较古老的课程。这里的古老不仅指该课程设立地较早,还指该课程所学内容较为久远。国家教委师范司1991年12月颁布《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其中明确指出:“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两大特征:一是学科呈梯形结构,即学科基础平台深厚但并不刻意追求高尖端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二是不取研究型大学的狭义的"文学"概念,而取广义的"文学"概念。由于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与职业的具有"对称"与"非对称性"的双重特性,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既不是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专才",也非高职高专的"职业匠才",而是"职业专才";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不是培养"有用的工具"。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改革猜想有三:首先是以"泛文学概念"改造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加以改造;其次是建议国家高校学科目录中增设"汉语言文学写作",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第三是建议高校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文学"之下设置"汉语言文学与企业文化"专业,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都普遍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设立最多、设立时间最长的专业。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社会行业需求稳定、技术实力雄厚、就业范围广泛的特点,所以一直以来其都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基础专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社会的人才战略观念和教育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这对于传统的人文类专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本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背景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特色,分析了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够正视问题,摆脱困境,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曾晓梅,女,1964年12月生,汉族,贵州赤水人。先后毕业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2001年评为副研究馆员,2012年晋升为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汉语言文献、碑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