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史铁生由现实主义写作转向形而上的写作。转向人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时.作家的创作发生了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创作上因形而上的思考而采取“主题先行”.他的这种手法有别于那种脱离生活实际的“主题先行”.是一种“意在笔先”的“主题先行”;另一方面作品的风格达观而平和.这源于作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更主要的源于作家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文体新闻导语的写作中,存在着冗长、平板、老套等弊病,充斥着重复信息和无效信息,严重影响了新闻作品的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新闻导语的写作,尤其是文体新闻导语更要抓住特点求其短,描写画面求其活,不拘一格求其新,从而使文体新闻写得更加活泼,更有生气。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7,(1):84-90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自问世以来,在受到读者欢迎与好评的同时,却未受到文学史的重视。就当代文学史写作而言,文学史家的史学观念、文学思潮以及文学史写作中的主观性都会影响到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叙述;就作家及小说而言,作家自身的写作策略和文学观念、作品自身的局限性也影响其在文学史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读了李正存老师的《先确定中心还是先选材》一文(见《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5期,以下简称《先》文),笔者对文中“先选材后确定中心”的观点不敢苟同。现谈谈个人的看法。“主题先行”是作家们的写作经验总结。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写作过程中,一向都是主题先行。诚如《先》文中所说,成年人的写作过程虽和小学生的写作过程不同,但  相似文献   

5.
结合传记文学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围绕把握传记文学中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精神核心、作家在传记人物中的价值与主张及作品在人物经历中的哲理与价值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作名人小传。通过“任务驱动,评价先行”展开写作教学:围绕精神核心词,关注典型事件;结合传主典型事件,聚焦细节描写;了解传主相关经历,还原时代背景及在对照中反观自我,如实评价传主。  相似文献   

6.
徐颍 《天津教育》2023,(10):47-48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短评主要是针对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和分析,可归于议论文教学。文学短评写作贯穿于高中语文学习全过程。在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等多个任务群都有关于文学短评写作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写作资源、写作知识与写作情境。同时,文学短评写作也能促进深度阅读,读写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是王安忆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作品中因其本身的女性性别身份以及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表现出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女性写作立场和女性话语方式,通过作者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出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文章主要通过《长恨歌》中叙事方式和王琦瑶的形象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简·爱》作品的认识,分析该作品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作为女性作家其写作具有的时代束缚性:她无法摆脱当时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她的影响,没能塑造出真正独立自主的简·爱。同时,深入探讨其作品具有时代束缚性的具体表现,并对产生时代束缚性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使广大读者在了解《简·爱》作品的同时,也更加了解夏洛蒂·勃朗特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写作之途的变迁—作家余华精神现象试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余华作品为基本材料,结合其自传、文论、访谈录等,对余华传递的作家精神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作家余华的创作具有创伤的特征,写作彰显了其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本文认为写作之途的变迁主要是与作家对自我的体认,精神世界发生的整合相关。本文描述了一种可能的作家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10.
老舍作品大多用北京方言写作,以渗透着浓郁的京味儿著称。该文试从建国前后老舍写作语言中京味儿浓淡变化入手,探讨作家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对其写作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复活》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书无论是在主题提炼、人物设置与刻画手法,乃至为消除社会弊病所开设的济世药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法国作家雨果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将幻想与现实、历史和社会视角等融合在一起,他作品中营造的世界,会令人同时联想起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同时又从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口头文学传统中寻找写作的出发点。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最近几届  相似文献   

13.
从《孤岛》到《推拿》,创作近二十余年的毕飞宇,已成功地迈向一个成熟的作家。在多年的写作生涯里,毕飞宇一直秉持着"时时创新,时时突破"的写作态度,力求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丰富当下文学。在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狂热的历史情结"、"王家庄的世态人情"以及"女性的疼痛书写"都是在遵循着一种循序渐进的生命探索,它们之间有其内在的写作规律,展现了作家奇特创作个性和独有的魅力写作。毕飞宇在贯穿"疼痛"主题的过程中,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现实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仅体现了作家深厚的人性关怀,也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宽度。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文学代表作家维.苏.奈保尔的作品大多被当作后殖民、流散文学的典型研究对象。细读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文学创作上的自然主义倾向。本文正是以他的代表小说《河湾》为主要分析对象,揭示其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他文学创作中真实性的写作原则、文学作品中人原始兽性的本能表现、被动的环境决定论等写作特色上。  相似文献   

15.
阿瑟·黑利(1920—2005),出生于英格兰,被誉为著名畅销书作家、欧美行业小说之王。阿瑟·黑利擅长于行业小说写作,将人物放置以相对固定的场所为背景的小说中,并且通过白描的写作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使得作品引人入胜。本文通过对作家阿瑟·黑利的行业小说《航空港《》汽车城》《最后诊断》等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作者阿瑟·黑利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白描手法,展现其艺术创造方面的才华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文学代表作家维.苏.奈保尔的作品大多被当作后殖民、流散文学的典型研究对象。细读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文学创作上的自然主义倾向。本文正是以他的代表小说《河湾》为主要分析对象,揭示其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他文学创作中真实性的写作原则、文学作品中人原始兽性的本能表现、被动的环境决定论等写作特色上。  相似文献   

17.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5):192-192
1.大学写作研究:全国高校学报中独一无二的特色栏目,刊发大学写作学科建设、教学实践等相关理论文章;2.黑龙江作家研究:与黑龙江省协会联办栏目,刊发与黑龙江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有关的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作家们的创作态势具有独特的“当下”意识:即其作品中所描述的浮躁纷乱的现实生活内容和作家们所形成的创作意识和写作策略。具体表现在平面化写作、欲望化文本、个人经验化的写作立场及戏仿、反讽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9.
管理学科博士论文撰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研究方法论角度概括管理学科博士论文写作的要点和规范。论述“阐明问题”阶段主题先行和假设树构造的必要以及“论证方法”阶段假设落实到变量层次的要求。指出了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思想和各部分内容易出现的弊病。描述了论文评阅人评价论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儿童视角是文学作品中一个独特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对于作品的创作有着独特的意义。作为单纯、独立的个体,儿童可以表达更加纯粹的认知,很多作家在作品中都会运用儿童视角,那么在儿童自己的写作中,是否可以鼓励其学会用自己的视角进行写作?成年作家运用儿童视角有怎样的意义?儿童使用儿童视角又有着怎样的好处?我们又该如何鼓励儿童运用儿童视角进行写作?如何借此来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都是值得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