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江方言的程度副词有“怪、可、很、最、好”等等.其中“最、好”作程度副词,“可”作表强调的副词和词缀的用法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本文只讨论“怪、可、很”作程度副词时与普通话不一致的用法和语法意义.“怪”音[kuε~(312)],“可”音[k ‘(?)~(?)],“很”音[xen~(34)].下文中的引出引、语的结构助词一般读[ti.1],与“的”同音,也可以读作[te.1],为了与普通话一致,本文一律写作“得”.  相似文献   

2.
在凤阳方言中,"可"([k‘γ^53)具有特殊的用法:作为否定副词,用来表示否定的回答,其否定的语气比用"不"字要重一些。凡是能用"不"进行否定回答的问句一般都可以用"可"([k‘γ^53)代替进行否定回答。用"没"、"没有"进行否定回答的问句有时用"可"[k‘γ^53)表示否定的回答,有时为了简洁和顺口就不用"可"([k‘γ^53)表示否定的回答。"可"([k‘γ^53)是由"可([k‘γ^53)"变调形成的。研究凤阳方言中"可"([k‘γ^53)这个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可以补正《方言大词典》对"可"([k‘γ^53)的注释,也为古代汉语中存在破读现象提供一个有力的方言证据。  相似文献   

3.
"子"缀是怀远方言里的常用后缀。通过描写怀远方言"子"缀的用法,并与普通话"子"缀和"儿"缀进行比较,发现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数量丰富,语法分布广,"子"缀可以用来辅助构成名词、量词、代词和副词,在语义功能上起到了区别意义、添加附加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工程位于邯郸西部,在方言划分上属于河北省晋语区邯磁片.在工程方言中,"圪"是普遍存在而较有特色的一个词缀.它在本地的读音,声母是舌塞音[k],韵母是央元音[(e)],带有比较明显的喉塞尾[(?)]."圪"一般没有词汇意义,不能区别词性,大多数情况下只起标音作用,有时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5.
仁怀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方言特色的词汇,本文就其中几个特色词,如:正正[tsn~(13)tsn~(13)]、恁[ln~(13)、些[ei~(44)]、着[tsau~(21)]、一头子[i~(22) t‘ou~(21) ts~(42)]、非[fei~(44)]、惨[ts‘ε~(42)]、够干[kou~(13) kε~(13)]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6.
射洪方言中的"刮"除了普通话中常见的动词意义,还可以用作名词或程度副词。文章对射洪方言中"刮"的特殊用法予以描写,进而探讨了"刮"特殊用法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方言词语是不同方言之间的重要表现形式。威海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烟威小片。威海方言有许多特殊的程度副词,是普通话所没有或使用有所不同的,包括"血、死、老、溜、铮、刮"等26个。它们主要可分为两种语义类型:超量级程度副词和高量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8.
怀远方言的反复问句是"可VP"式,通过"可"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动词不同的体貌特征。可1表示未然,可2表示已然,其分布与疑问焦点结合紧密。"可"在各方言的不同语音形式是其语法化过程中语音虚化的体现;怀远话可2的读音是由于类推和挤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安阳县西南部地区由于高山丘陵的阻隔,当地方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独具特色,与河南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都有所不同。调查发现此方言点存在着许多特殊的程度副词,如"嗐/xai^33/、专/tsua^33/、可/k‘e^33/(碟)、瞎/ie^33/、将/tiaη^214/、□/saη^33/、大/t ^214/、端/tue^33/"等。主要从语义差别、语法特点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来探讨这些特殊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0.
"嘎"是昆明方言中一个很有特色的词,可作句首语气词"嘎_1[ka~(44)]",无实义;作句中语气词"嘎_2[k?~(53)]/[ka~(53)]",表提醒、警告的语气意义;做句末语气词"嘎_3[k?~(53)]/[ka~(24)/ka~(53)]",表祈使、不满、商量、催促、感叹的语气。能与语气词"了""呢"连用,有停顿照应、凸显焦点信息、缓和话语的语用功能。"嘎"的虚化、具体语境中对听说者心理认知因素的影响使得语气词"嘎"凸显出主观性。  相似文献   

11.
东北方言作为与普通话最为接近的一种方言,其中一些词的使用方法虽然与普通话有相同之处,但仍具有一些特殊用法。东北方言中"的"除与普通话有相同用法外,还可以与否定副词"不、别"、疑问代词"咋"组成常见搭配,其意义和用法具有特殊性,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不同。"的"在东北方言中的使用,体现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使东北方言在表述上更加简洁。  相似文献   

12.
刘祥柏 《中国语文》2016,(4):500-503
1.问题的提出安徽省六安市"六"字究竟读lù,还是读liù,近些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古音的遗留,代表古地名"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跟数字"六"读音和意义不同;有人认为这个读音是当地方言一直传承下来的读音,地名读音应该名从主人。要讨论这些问题,需要分析"六"字历史音韵和方言读音,以及普通话相关语音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圪"在怀远方言里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兼作词缀和不表义入声音节。怀远方言中的"圪"与晋语中的"圪"相比语音用字相近,语法构词相似,语义表达相通。两种方言在"圪"字使用上的相似性应该为历史移民所致。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中的儿化增音现象,读音类型主要有两种:复辅音声母型或者是类似双音节型。所增加的音值也有两种情况:闪音或边音。如果结合河北方言中儿化增音成因的个案研究,同时结合与儿化相关的"儿"音值演变过程可以看到:(1)"儿"音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读[lr]音的阶段,有些方言中的"儿化音",是读边音[lr]类的"儿"与前一音节的合音;(2)儿化后的增音,来源于合音时"儿"音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对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四川大邑方言中的读音进行分析,揭示其演变规律。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大邑方言中基本合流为舌尖前清声母ts、ts‘、s,基本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声母t?、t?‘、?一致。部分声母例外读音的发音部位与普通话相同,发音方法上稍有差别,是语音历时演变不规则在共时层面的反映。还有极个别字不符合大邑方言语音演变规律,读音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发音相同,原因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16.
"可"作为副词时,大多数学者虽然承认能表达程度深的意思,但更倾向于将其归入语气副词。在信阳方言中,"可"主要是程度副词,而且作为程度副词时,有别于语气副词"可"。论文首先论证"可"在信阳方言中归入程度副词的依据;然后分析"可"做程度副词时的语音特点(即重读)和句法分布;最后简析一下程度副词"可"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归纳了兰州方言中表示总括的副词,并根据其语气强弱的差别,将该方言中"都"类总括副词分为三个不同程度的等级。并根据马真(2004)所列举的现代汉语中四种类型的例句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兰州方言中"都"类总括副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王东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10,25(3):103-107
河南罗山方言中的副词"搞搞儿"和"搞下儿"比较具有方言特色,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表示动作经常发生;二是表示动作不经常发生.这两个副词的用法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差异.二义相反而兼统同一句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称为"反训".前人研究"反训"多从古籍中搜寻例证,很少关注方言中的活证据.对罗山方言中的"搞搞儿"和"搞下儿"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不仅能为中原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也为汉语"反训"现象提供方言中的活证据.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对于"很"与"老"这两个程度副词许多学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与普通话程度副词"老"的用法相同;二是东北方言特有的,与普通话中"很"的意义用法类似,但在许多层面存在差异。本文从程度副词后跟形容词、动词、名词性成分这三个方面来比较东北方言"老"与普通话"很"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可"经常作程度副词和语气副词使用,但在具体语境中,"可"除了具有副词的用法外,还有助动词和其他一些固定用法,"可"的句类分布也十分灵活,而且轻重读音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