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媒体近日公布网上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中学生课外书阅读量太少,有72.27%的学生在一年中阅读的课外书不到10本,其中有5.94%的学生表示在同期间并没阅读任何课外书。调查还发现,许多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对经典名著感到陌生。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5.51%阅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而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江宁 《学周刊C版》2011,(12):201-201
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每天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不到1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也没有超过30%。如果把范围缩小到经典,那比例更小得可怜,这就是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现在的学生,在给他们上课时,很多东西不得不从头讲起。  相似文献   

3.
正读书专指传统的"纸质阅读"。据调查显示,我国保持阅读习惯的"阅读人口"目前只占总人口的5%!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而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这组数据足以说明目前大家对阅读的缺失。现在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能够静下心来读课外书的更是寥寥无几。我们班(四年级)47个学生,居然有10多人从未读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家里除了有限的几本优秀作文书,没有别的课外书。他们课余时间不是跟伙伴玩就是看电视、上网。  相似文献   

4.
"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香港大学对6000名中国四、五年级小学生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一的孩子(有些班级甚至是一半以上的孩子)存在阅读障碍,他们自称除了教科书,平时几乎从不阅读任何课外书,就连四大名著的书名都说不清楚.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中国学生群体中,除了教科书,每年阅读书籍人均居然不到一本,而俄罗斯是55本,美国21本,日本17本.  相似文献   

5.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的现状与原因 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素质的高低与阅读面宽广有很大关系.然而,绝大多数的初中生不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需要增加.可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50个城市的学生做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如果考虑到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6.
吕丹 《考试周刊》2014,(46):28-28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的"必修课"。阅读课外书不仅能巩固课内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相识,是在1995年。那年,我读初三。中考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父母没收了我所有的课外书,嘱咐我务必认真读书。普天下所有为父母者最朴实的愿望,无非是子女能奔一个好前程,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嗜书如命的我一下子没了着落,我的世界顿时寸草不生、荒凉无比。那是一个午后,我的脑袋昏昏沉沉的,语文老师拿着一本《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走进了教室,说:"这本杂志有时间可以看看。"我的动作远没有他人敏捷,  相似文献   

8.
2009年我校承担了南宁市"十一五"规划C类课题"城郊结合部小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研究",到今年7月份,课题已进入研究的中期阶段,我们在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方面,获得了一些非常有效的经验。通过对3~6年级共373名学生发放的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实验班的学生每月读课外书7本以上的占67.2%,有一部分学生每月读课外书多达25本以上。学生阅读课外  相似文献   

9.
老师: 我的父母老反对我看课外书,我该怎样说服他们,又该怎样阅读课外书? 山西某读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  相似文献   

10.
毛衣     
2003年秋季,笔者在本校高二年级菜一班级中,开展了一项“建造班级课外小书库”活动。从暑假开始,要求每一个学生买一本课外书,读一本课外书,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学后,每一个学生都“奉献”出了一本课外书,很快就“建成”了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型“阅读书库”。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中国人读书量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据报载,中国人年平均阅读量是4.77本,韩国人是7本,日本人是40本,俄国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套《普希金全集》……
  中国师生阅读的缺失
  作为从小就应该养成读书习惯的中学生们,读书情况就更为窘迫了。《广州日报》记者曾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中高考指挥棒下,学生们被沉重的教科书和堆积如山的教辅书压得气喘吁吁,课外阅读成了奢求。在阅读时间和计划上,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的学生只占7.6%;有50.3%的学生阅读时间“不固定,隔几天才会看书”。而在双休日,有43%的学生躲在家里“用来做一大堆作业习题”;25.7%的学生忙于“参加各类型兴趣班、辅导班”;11%的学生“经常上网QQ聊天、玩游戏和看电视剧”;只有18.3%的学生会“经常安排一定时间阅读课外书”;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班隆重纪念的日子。因为这天它变得很好玩,我们叫它"睡衣阅读日"。顾名思义,睡衣阅读日就是在一天中穿着睡衣来读书。为了使它更好玩,我让孩子们拿了心爱的抱枕和最喜欢的课外书。这样你就可以想象早晨上学时是怎么一番有趣的景象:身穿粉嘟嘟的睡衣,肩上一个书包,左手一个抱枕,右手一本课外书。有孩子调皮地说:"我把整个家都搬来啦。"睡衣阅读日,整整进行一天。从早晨开始,在晨光阅读的时间,孩子们抱着抱枕,听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在学习过程中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而课外阅读就是其最好的途径。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凑,为了对付升级和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他们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根据一项调查表明,每天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15%。他们在星期天与节假日进行的课外阅读实际上只是课内阅读的变种而已。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加上特殊的年龄阶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其次是来自课外阅读。大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爱读报刊与课外书的好习惯,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阅读方法。在素质教育中,中学生多读好书是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南宫中心小学是一所由六校合并的农村小学,60%的学生来自于附近村落,其他学生均为外地务工子女.2005年初,所做的"学生阅读"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除所学教材外,没有一本课外书;80%的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每天自主阅读的时间为零;86%的家长为初中或以下学历:95%的家长没有带孩子逛过书店,平常根本不读书.这样的阅读现状,与<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诗文背诵及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6.
《广东教育》2006,(4):58-59
调童:孩子们在读什么书 根据南宁市的一份调查显示,当问到小学生爱看什么课外书时,得到的几乎是标准答案:漫画、脑筋急转弯、神话、作文选。而中学生阅读面要广一些,涉及娱乐、电脑、武侠、游戏、童话、科普、军事、体育、唐诗宋词、校园小说等众多门类。从南宁市14中初一学生提供的112本已阅读书名中,漫画独占鳌头,有31本;魔幻、悬疑、爱情、武侠、校园小说共37本;中国名著9本。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告诉我们把中学生的阅读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读这么多的课外书到底能给中学生带来怎样的  相似文献   

18.
教师阅读量持续走低令人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数以上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到6.69本■5.1%的教师几乎没时间阅读"目前,有半数以上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到七本。"6月27日,在北京市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在经典与时文中成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堪忧,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为印证这个看法,笔者曾做过一个抽样调查,在308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统计分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学生、老师、学校均不重视课外阅读,统计数据中学生偶尔读课外书的达70.5%,支持学生读课外书的老师竟然不足30%,而有高达94.4%  相似文献   

20.
略谈中学生课外阅读芜湖县一中洪福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需要拥有大量的知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跨世纪人才的中学生,在学好教科书的同时,对课外书刊的阅读,也成了他门增长知识和增强能力的重要渠道。根据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表明:一个初中生每学期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