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在胡适之前说法较多;自胡适《红楼梦考证》发表之后,学界虽时有异议,但基本认同《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近年来,有人不断提出新说,否定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其实,《红搂梦》本身和脂批的不少记载明确告诉我们《红搂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同时代人永忠、明义、袁枚、周春、沈赤然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明文记载着曹雪芹创作《红搂梦》这一历史事实;乾隆以后的大量诗文资料明确记述《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不难理解,这些证据若不能推翻,便不能剥夺曹雪芹对《红楼梦》这部不朽巨著的创作权。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赏读苏轼的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及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深入理解苏轼对亡妻的真爱和思念,认识悼亡文学,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八年级学习的宋词共有七首,分别为上册李清照的《渔家傲》《如梦令》、晏殊的《浣溪沙》、欧阳修的《采桑子》、朱敦儒的《相见欢》,以及下册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首先,这些宋词作品都是名家名篇,时间上的跨度涵盖了宋词发展的主要阶段。其次,这些词在情感表达上都丰富饱满:有借歌颂梅花品格表达自己气节的;  相似文献   

4.
<正> 《红楼梦》的“梦”是广义的“梦幻”的意思。由于当时文字狱的重压,不能直抒胸臆,故以“梦幻”的“满纸荒唐官”来寄寓自己的“一把辛酸泪”。而作者在小说中又写了许多真正的梦,这些形形色色的梦体现了作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艺术特色,也表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造诣。本文试就《红楼梦》中对于梦的刻划描写,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与唐代白行简《三梦记》、薛渔思《独孤遐叔》以及李玫《张生》有着不可否认的渊源。与《三梦记》、《独孤遐叔》、《张生》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凤阳士人》在人物塑造和内涵揭示中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写梦或者写与梦有关的内容,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梦幻审美意识和梦幻创作方法。《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来源于理性原则与客观现实的悖谬或不相容性。这种荒诞的梦幻意识不但贯注于《红楼梦》的艺术构思、思想倾向和审美表现之中,而且直接影响着主题的揭示、结构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的客观真实性与主体倾向性是统一的,是作者用来表达其审美理想和深化人物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一书,于乾隆前期问世后,以抄本传抄行世,书名为《石头记》,仅有前八十回。乾隆五十六年(1791)冬,程伟元、高鹗在北京李文书屋将其祥行,书名更易为《红楼梦》,已补足后四十回,共一百二十回。此刻本途大行天下,抄本逐渐地不为世人所重,反而成了后人罕见之物。世人极喜欢此书,郝懿行《晒书堂笔录》中云:“余以乾隆、庆庆间人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梦痴学人《梦痴说梦》中亦云:“《红楼梦》一书:£庆初年,此书始盛行,用后返于海内,家家喜阅,处处争购,故《京师竹枝词》有云:‘开…  相似文献   

8.
在《赤壁赋》第二课时教学中,在学生对苏轼人性的复杂性感到困惑时,教师适时介绍《红楼梦》与《赤壁赋》更多的契合之处(不同于在第一课时介绍的以作者比较为主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攻克难点,帮助学生真正读懂苏轼。以阅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红楼梦》是明显地受到苏轼美学思想影响的。它在思想上承接了老庄佛家的传统自不待言;在表现形式方面,它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除了小说的主体文字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其他如诗、词、曲、赋、歌、谣、谚、赞、诔、偈语、灯谜、酒令、拟古文等等,应有尽有,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我国的一部古典小说名著,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 的最高成就.200多年来,人们热烈地阅读它,谈论它,研究它,其 中,对于它的作者是谁,就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不少学者 认为《红楼梦》的前80回是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鄂所续,但也 有人提出质疑.《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人们曾从各个方面进 行考证、分析.令人感兴趣的是一些专家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红 楼梦》的作者问题,取得了目前最让人信服的成果. 一般地说,作家写作时,某处的遣词用字由于其写作习惯与文 风的影响,往往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喜爱《聊斋志异》要从《红楼梦学刊》说起。 香港回归不久,《红楼梦学刊》编辑部来了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要求购买创刊以来全部的《红楼梦学刊》。学刊编辑部主任孙玉明教授接待了老人。他解释:现在仅有部分过去的学刊,要想补齐,已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预习要求:1、高三年级学生大都读过苏轼、辛弃疾等宋代大词人的一些词作,对宋词有点滴了解,这两首诗,课本注释较为详细,因此,课前可让学生结合注释,先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2、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视其具体情况,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文章或某些书籍的有关章节,使学生对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些文章和书籍是:《唐宋词一百首》前言及29、105页;《宋词小札》第54页;《宋词赏析》第26页、162页;夏承焘《漫谈柳永的〈雨霖  相似文献   

12.
以《红楼梦》中的诗词为研究对象,以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韵文十三辙为押韵标准,对《红楼梦》诗词的押韵情况进行系统考察。通过对《红楼梦》诗词韵脚字系联,将《红楼梦》诗词押韵韵辙分为十三类。《红楼梦》诗词基本上能按照明清十三辙押韵,偶见出辙押韵现象。其诗词出辙押韵,多是受时音、方音、古音等因素影响。从《红楼梦》诗词押韵中,透露出语音的时代信息、作者的方音痕迹以及作者对古音的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13.
脂砚斋在《红楼梦》一开篇就掷地有声:此回中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读者醒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而作者在第一回中又说大旨谈情。本文认为,这两旨就是灵性与佛性,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梦文化的背景上观照《红楼梦》,解读《红楼梦》的命意,可以发现,《红楼梦》是梦幻文学的巅峰──梦文化的形象写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以自己的精心描绘、杰出创造,提供给人类的又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中的果报故事不能简单地以宣扬封建迷信视之,它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包含着劝善惩恶的积极内涵,由最初的自神其教转变成为作者弘扬和阐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形象化文本。同时,因果报应不仅成为故事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为小说的一种情节结构模式,在小说叙事方面起到了结构作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职和中学语文教材共有的一篇课文,可见其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地位。本教学设计,受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论苏轼赤壁的豪杰风流之梦》(《文学遗产》2010年05期,第89页)一文的启发,一改传统的教学思路,尝试从探讨周瑜的风流形象入手,去感受作者苏轼的内心感受与情感。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文学史上,宋代以词著称,而苏轼辛弃疾相继冲破了词以婉丽为宗的传统藩篱,开创了一代豪放词风。高中语文第四册选用的《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清平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是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根据教材特点和高中二年级实际,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计以两课时分四步引导学生精读两词并比较  相似文献   

18.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职和中学语文教材共有的一篇课文,可见其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地位.本教学设计,受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论苏轼赤壁的豪杰风流之梦》(《文学遗产》2010年05期,第89页)一文的启发,一改传统的教学思路,尝试从探讨周瑜的风流形象入手,去感受作者苏轼的内心感受与情感.  相似文献   

19.
脂砚斋在《红楼梦》一开篇就掷地有声:“此回中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读者醒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而作者在第一回中又说“大旨谈情”。本文认为,这“两旨”就是灵性与佛性,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的底蕴。  相似文献   

20.
朦胧美是《聊斋志异》的美学特征之一。它写的人物变化,不是有客观条件为依据,而是虚幻的、想像的,因之也是模糊的、朦胧的;其艺术世界的情景和人物,使人产生心理距离,距离感产生模糊体验紫朦胧美;《聊斋志异》的人物塑造,千姿百态,作者主要用“虚”笔,笔端变化,用多种自然形态的类比以传其神,具有很大程度的朦胧美。《聊斋志异》的评点家对小说的朦胧美是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