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霞  吕明慧 《科教文汇》2008,(20):145-145
物质世界的真与美从来都是统一的,物理学家往往借助美来认识世界、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有学者认为:“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大小,事实上就是它的美学价值的大小。”美学因素不仅仅存在于物理学理论创立的原动力之中,还渗透于其理论体系的构思与表达之中。杨振宁在《美和理论物理》一文中提出,物理学具有“物理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也有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  相似文献   

2.
庞丹  韩魁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5):848-852
  杨振宁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美学思想,本文从何谓“科学美”、“科学美”栖居于何处以及如何把握“科学美”等方面探析其科学美学思想,以启迪当今学者,并且将之加以进一步深入发掘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对称、反对称、对称破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发现宇宙和大自然的和谐美的现象和规律日寸总会感到兴奋,赞叹“天道崇美”;见到精美的艺术品时,也会有愉悦感。这种感觉因人而异,但又有共性。除心理因素外,还有客观共性。笔者在《中华文人和科学人的审美》(《科学中国人》2005.1)一文中给出“表1人的审美与美学要素”,其中“美学要素”就是客观共性,例如,在该表的最后一行中有:比例、对称、节奏、有序排列、明暗、色彩、简洁、和谐搭配、自相似等。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美学的对立统一在海洋学和气象学研究中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围绕海洋学和气象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文章立足于理性之美和感性之美两个角度,从地球气候系统之美、研究态度之美、研究方法之美、研究成果之美四个层面,结合海洋学和气象学研究对象、研究历史、研究特点和诸多经典案例,比较和探讨了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之美,以期唤起海洋和气象工作者的美学体验,骥求在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中,取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共同性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则明确地指出,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差别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感受到的科学之美,与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美,是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的;而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所感悟到的科学之美,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在数学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里,人们比较容易体验到科学之美.而在一些工程科学或应用性较强的领域里,科学之美的展现似乎要少一些,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也比较少.本文希望就工程科学的美,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酒茶之美 酒在汉语中一现身.就被置放到了强大气场之中。 《释名》、《汉书》、《周礼》、《诗经》等等诸多的典籍定制着酒的属性.它是美的代名词.是人与鬼神沟通的媒介,还是国家内外的礼仪之道,拥有着“美禄”、“天水”、“琼瑶”之类的非凡称呼。  相似文献   

7.
一、天地有大美 《庄子》“知北游”(见《老子、庄子直解》),有文如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明法,指四季周而复始运行的明显规律)而不议(不议,不自我评议),万物有成理(成理,指生长、消亡的规律)而不说(不说,不自我论说)。圣人者,原(探究)天地之美而达(通晓)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不作,什么也不做),观于天地之谓也。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提出有关大自然的问题,例如: “天何所沓(通“踏”),十二(木星运行,约12年为一周天,后来变成黄道的等分)焉分(如何划  相似文献   

8.
“纯粹现象学是一门本质上全新的科学”,“这门科学由于其本质上的特殊性而远离自然的思想方式”,“我们称它为关于‘现象’的科学”。①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简称《观念1》)一书导论的开头,胡塞尔便确立了现象学之根本任务,尽管在这几句话中,他仍...  相似文献   

9.
物质世界的真与美从来都是统一的,物理学家往往借助美来认识世界、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有学者认为:"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大小,事实上就是它的美学价值的大小。"美学因素不仅仅存在于物理学理论创立的原动力之中,还渗透于其理论体系的构思与表达之中。杨振宁在《美和理论物理》一文中提出,物理学具有"物理现象之美",  相似文献   

10.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的最基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美的本质,是美学思想的共同特点。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起源,它虽无一处直接谈艺术,但其。瞎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却对后世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从《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出发,探讨这一美学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庄子》美学,向来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逍遥游》文本出发,围绕庄子之“有用”与“无用”的讨论,浅析《庄子》“无用之大用”的超功利美学精神。探讨《庄子》“无用”何以成其“大用”。  相似文献   

12.
熊伟 《科学文化评论》2011,8(1):123-126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不言”、“不议”、“不说”表达了一种崇尚沉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唐静 《科教文汇》2009,(24):86-86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就同智者大希庇亚围绕“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经典的辩论。这便是柏拉图所记载的《大希庇亚篇》。美是需要引导的,教育也需要一种审慎的姿态。  相似文献   

14.
胡文康 《百科知识》2007,(1X):31-32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组织众多权威专家进行的“选美中国”活动,颠覆了世人的传统观念。他们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前3名分别是青海的青海湖、新疆的喀纳斯湖和西藏的纳木错湖;在入围的16个美湖中,西部地区占了12个。达3/4。而久负盛名的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无一入围,江苏的太湖、湖北的东湖也只不过入围而已,只有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位居“五大美湖”之末。众多西部湖泊的入围、入选,关键是胜在它们展现出的自然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科学家经过长期不懈的野外“追踪”,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完整的古海底“黑烟囱”,这些亿万年前生长在海底的“黑烟囱”不仅能喷“金”吐“银”、形成海底矿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关。这一成果刊登在今年第1期《岩石学报》上。这一杂志是唯一入选美国《科学论文索引》(SCI)期刊源的中文地质学刊物。现代海底黑烟囱及其硫化物矿产的发现,是全球海洋地质调查近10年中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因其和海底成矿、生命起源等重大问题有关而成为国际科学前沿。但因现代“黑烟囱”分布在海底,仅有美、德、法…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读了联名檄文《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发明与创新》今年第5期)和雷元星先生的《关于“科学非共体”》(今年第3期),深感鼓舞。长期以来,科坛上崇洋媚外、盲目迷信之风盛行,一些“权威”压制、封杀创新理论,鄙视、耻笑“小人物”,这是学术界腐败的表现。你们开始主动出击了,我表示最赤诚的支持!我预感到,一场科坛大辩论的帷幕正在拉开,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象《发明与创新》这样大胆发表挑战与争鸣文章的科普期刊,在国内恐怕仅此一家,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中值得讨论的重大问题何其多!《挑战与争鸣》专栏充满了智 …  相似文献   

17.
赵洪星  郭清杨 《科教文汇》2014,(23):183-183
《三峡》是《水经注》中的一段文字,虽只有一百五十多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在《三峡》这一课中,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目标主要有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悟三峡之美,提升审美情趣。然而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审美情趣这一目标的达成缺乏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南  许佳  王燕燕 《科教文汇》2010,(1):147-148
从美学形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剑的造型简练、优雅、光洁、修长而挺拔的整体面貌和独到之处,将中国古剑美学形态归纳为造型之美、材料与工艺之美、装饰之美和功能之美。  相似文献   

19.
如果用百度搜索“大道至简”这个词,可以发现很多关于“大道至简”的条目.有些条目说“大道至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经仔细查证,我发现《道德经》里并没有“大道至简”这几个字.其实“大道至简”是后人根据老子的哲学思想总结出来的,意思是“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同样,“大美天成”也不是庄子的原话,是后人从庄子的名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中引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鲤鱼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养殖鱼类,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它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质细嫩鲜美,乃食之上品,素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吉祥鱼”的美称。3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说。孔子得了儿子,国王鲁昭公送去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引以为荣,给儿子取名曰鲤,字伯鱼。早在2400年前,范蠡的《养鱼经》中就介绍了鲤鱼及其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