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我国审美文化研究既有别于抽象的美学玄思,也有别于具体的物质文化实践,实质上是美学应对文化世俗化的一种选择.它切合了新的时代语境,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美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美学研究偏于思辨的范式.审美文化研究兴起的原因复杂多样,既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文化的转型有关,也深受现代科技文化和新兴媒体文化的影响.当代审美文化研究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各种视角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进行了多维透视.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也存在着人文内涵不足、视野偏窄、观念迂腐老化的缺陷.因此,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应该强化人性关怀意识,重视审美文化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重视跨学科研究,把握当代审美文化的后现代性征.  相似文献   

2.
影视艺术以面对真实受众的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体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了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当下影视艺术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最活跃的部分,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但它需要更进一步的引导与规范。以有利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既有其独具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又有跟共和国同步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从农耕民族的朴素美、和谐美,到加速进入工业化而被迫面对环境的制约而呼唤"生态美",这些审美特征和文化背景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将提供借鉴和启迪.在审美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美学环境下,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当代广西文学,以审美超越性特征探讨文化对经济的超前性问题,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构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散文热的兴起与当代社会转型、当代审美文化语境有密切关系;散文热中的三个卖点是:怀旧、学问、女性;散文的发展既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又不忽略散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5.
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审美文化是异彩纷呈的,也映射出当代大众审美价值观的蜕变。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当代的大众审美文化可谓喜忧参半。厘清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救赎",对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史,就是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历史,也就是这三种类型文化交替占据审美文化中心地位的发展史.笔者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特征及现状的把握入手,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未来格局做出了总体把握和宏观描述.  相似文献   

7.
当代审美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更多的是“道不远人”这一传统审美文化根本精神的当代“复活”。审美之道既不在超现实的形上天国,也不在非人类的物化自然,就落实在日常现实的世俗领域和生活世界里,归结到感性实在的人性经验和人生活动中。“世俗性”和“超越性”的浑然不离,就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中国审美文化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流行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具有传承性、技术性、图像性、展演性和实用性特征,是中国文化稳态发展和文化主体性的表现;当代流行的本土化了的西方审美形态体现了西方血统与中国精神的融合;当代中西相通的传统审美形态,具有普遍性、愉悦性和大众性特点,表现了中西审美形态沟通的现实性;当代正在生成的戏仿、冏和风貌等审美形态,具有开心、巧智、解构和无美而乐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价值观。当代中国审美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展现了中国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传承性、主体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中话语转型的学理诉求和审美对一般文化领域强势介入的姿态促成了当代美学的文化转向。审美文化在当代更是消费大众审美狂欢的盛宴,繁荣的表象却遮蔽了"小众"生产者制造的审美文化"传播假相",由此带来当代审美文化的感官化、娱乐化、虚拟化和可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化似乎是大众文化占据着整个文化的主导地位.大众文化借助流行文化而对精英文化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大众文化的盛行带来了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物质主义、感性至上等生活态度;从美学的视角去看待,审美教育必须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缓解或抵挡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力求让人成为健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反思当代审美文化的角度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通过分析当代审美文化的特征,指出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根本缺陷,并探讨构建健康审美文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中国,湖南卫视《快乐女声》无疑是目前国内最为成功的一栏中国大众娱乐秀节目。它不仅成为了国内选秀节目的风向标,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还成为了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缩影。因此,在中国大众娱乐秀这样一个"秀场"遍地的社会背景之下来观照和剖析这一文化现象,对其进行批判,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审美场研究始自 80年代中后期。较早运用“场”的理论是林兴宅。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场研究 ,则是李欣复、章海荣、葛启进。上述论者对审美场的构成、审美场结构的动态性、审美场中主客体对应关系、审美场的类型、审美场效应等理论问题作了阐释。真正建立审美场理论体系的是袁鼎生。其《审美场论》从现实时空的审美场深入到了心理状态的审美场 ;对审美场的各种力作了精当的描述和剖析 ;深入论述了各对应力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审美场研究始自80年代中后期。较早运用“场”的理论是林兴宅。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场研究,则是李欣复、章海荣、葛启进。上述论者对审美场的构成、审美场结构的动态性、审美场中主客体对应关系、审美场的类型、审美场效应等理论问题作了阐释。真正建立审美场理论体系的是袁鼎山。其《审美场论》从现实时空的审美场深入了心理状态的审美场;对审美场的各种力作了精当的描述和剖析;深入论述了各对应力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审美文化的崭新背景面前,以往审美教育所存在的许多空白点暴露出来,审美教育面临着一个如何调整自身的策略、目标、计划和方法的问题。今天的审美教育应成为一种广义的教育形式,一种大教育形式。在此意义上,当代审美教育应以培养新型的文化品格为目标,包括价值观念的塑造、人格境界的提高、精神个性的发展、趣味格调的陶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美文化以伦理政教为中心.中国审美文化从古代到近代旨在维护伦理政治的正统地位,表现出一种建立深度模式的努力.然而这种努力在当今却被消解了,当代审美文化削平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时期文学一贯倡导的人文深度模式.当代审美文化又面临着重大的抉择,人们致力于以思与诗为现代人文精神的流布鼓与呼,这分明仍与中国人自古以来魂萦梦绕的中心问题和深度模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成为其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姚文放先生的新著《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眷注于“批判”的思维方式,以美学的新话语和新视野,去考察当今的审美文化,将批判的美学和美学的批判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诞生了当今中国意义上的学术批判和文化批判,是为美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学理性质的批判意识构成了《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的一个鲜明的理论特征。众所周知,康德最早为“批判”这个概念规定了分析、推理、考察、反思等哲学内涵,使其提升为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工具。《当代审美文化批判》沿循着康德的“批判”的思维路径进一步前行,它着力于…  相似文献   

18.
快餐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具有负面影响。我们应合理利用快餐文化通俗化、趣味性、便捷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解决当代大学生审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古典舞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来自外部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审美.造成了当代中国古典舞在审美中表现出媚俗与玄幻的倾向性。实际上,这是时艺术市场的一种妥协。为了适应当代中国古典舞具有多样化、多元化、市场化的发展特征,社会大众还要关注对当代中国古典舞审美转向的社会生态批判.对这种审美转向的纠偏.关键在于加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创作和媒体传播,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从而保持中国古典舞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涛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2):77-78,91
在当代中国的文化现实中,在全球化的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审美文化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使用,但是它的真正的内涵却被忽视,甚至被曲解.本文从审美与生活的关系的探讨中,阐释审美的真正本质,还审美文化一个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