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职教育要摆脱当前办学模式单板陈旧,办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困难,因而导致招生难,学生流失严重的局面,必须改变当前办学模式,根据市场与社会需要,灵活办学,实行“多学制多层次”办学模式,培养真正能适应社会的多层次人才,实现学生、学校与社会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信息窗     
长春改革中小学办学体制吉林省长春市将于1995年下学期开始办学体制改革试点。作为试点校的18所基础较好的中小学将分为四种模式:一是国有民办,实行“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的办法,允许学校部分招生自主,实行收费入学,偿还教育成本;二是公办民助,即国家办学,社会组织与个人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委托办学,即地方部门主动投资,参与建校或投资改善办学  相似文献   

3.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主招生是高校适应自主办学和素质教育要求而实施的重要变革,受高校、政府、基础教育及社会舆论推动。这项改革增强了招考的选择性与适应性,但也存在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不利于农村考生和弱势群体的平等竞争,自主选拔成本高、效率低,也未能降低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升学竞争程度。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选才面;应全面理解自主招生的含义,兼顾高校办学要求和国家、社会的根本利益;改进招生选拔方式,提高选才效率;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扩大自主招生的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4.
一、高校自主办学的基本涵义就高等教育系统而言,高等学校是办学主体。高校自主办学是指办学主体运用有关法规所赋予的办学权,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自己决定办学行为和发展方向,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即高等学校运作实行自主决策、自主执行、自主监督。具体地说,就是高等学校拥有并能够行使以下的权力:(1)校园土地、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权;(2)人事自主权。包括校级副职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任免,教职工职务、职称的确定、聘任和解聘;()教育、教学自主权。包括决定学校办学规模、培养目标,自定招生标准,自主招生,确定专业设…  相似文献   

5.
根据招生模式、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教育移民”办学模式可分为短训定向、区际招生、联合办学三种转移模式。随着国家对区域教育联动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区际联合办学、学生异地求学、毕业生异地就业”为核心的联合办学模式将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教育移民”办学模式的和谐运作,应从打通区际招生链切入,通过理顺人才培养链、拓展实习就业链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职教信息     
福州市职业教育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 2003年3月20日召开的福州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 1.扩大职校的办学自主权实行六个“允许”在国家和省、市规定的范围内,允许学校自主确定招生计划;允许学校自主确定收费标准;允计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允许中等职业学校免试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允许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省内外招生、跨省联合办学;允许一年多次招生。  相似文献   

7.
论扩大高校招生工作自主权与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校招生工作自主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法>第32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高校招生工作既要确保学校的发展规模,又要保证生源的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项工作日益引起高等学校的普遍关注.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最关键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教师水平;二是学生质量.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可以说生源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8.
张桦  佚名 《高中生》2008,(6):62-63
一、参加自主招生的三个步骤实行自主招生,目的是使试点高校能够根据自己的办学要求来选拔适合学校特色的优秀考生。考生想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被试点高校录取,要过三道关。  相似文献   

9.
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既是世界大学通例,也是大学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我国部分高校5%自主招生指标所引起的教育公平及涉嫌腐败的质疑,表明其信任资源的缺乏及公正形象的低矮.只有遵循教育逻辑,真正的教育家办学,高校才可能将公平、公正、文明、理性的精神融汇于招生活动之中,并获得社会由衷的信任和尊敬.所以,高校自主招生的前提是真正的教育家办学.  相似文献   

10.
《教师博览》2003,(7):8-9
今年,全国有22所重点高校将开始自主招生试点。从国际一流高校的办学实践看,高校自主招生确实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途径。而且有利于破除我国现行考试制度一考定终身等弊端。另一方面,联想到近几年发生在招收保送生、特长生和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丑闻,社会又担心这些有权自主  相似文献   

11.
漫话"社会力量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力量办学”是根据我国“穷国办大教育”国情提出的概念,旨在改变历史形成的“国家包揽办学”的格局。惟“社会力量办学”这个组合词中,“社会力量”与“办学”两个单词指称的对象(什么“社会力量”办“什么性质学校”)不确定,“社会力量办学”的规定性也就含糊不清。 所谓“社会力量”,可以指称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甚至还包括作为独立政党的民主党派,实际上指的是“非政府的”机构与中心。 笼统的社会力量“集资办学”中,有捐资助学与投资办学之分,所举办的学校可以是公立学校,也可以是私立学校与所谓“民办…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对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进行了新的部署,并强调进一步扩大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 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从2014年开始,湖北省民办普通高校可结合办学成本等因素自主确定学费标准;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核定的办学规模自主确定年度分专业招生计划和跨省招生计划;可开展试点学院改革,如与公办高校联合开展专业硕士教育试点等。这些均属于突破性政策新举。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自主招生为选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严重的缺陷,民国时期的自主招生也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样是由学校"自由招生",也有一些"成法",应正确认识自主招生的正面与侧面。对于现行自主招生存在的自主招生权有限、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性等问题,可适当吸收民国时期做法,适当降低自主招生的高考门槛,强调自主招生须以教育家办学、社会经济发展为条件,并设立自主招生委员会,统筹不同行政区之间、政校之间的招生事宜,同时兼顾统一高考与自主招生,使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自主招生与高校的自觉、自律和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是指高等学校在政府批准的基础上,从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的比例,根据高等学校自身的办学要求,选拔适合学校特色的有特长的学生。这种自主招生从2003  相似文献   

15.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试行,扩大了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助于高校对优秀人才的自主选择,提高办学质量。但是,自主招生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使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和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旨在分析自主招生发展现状,并针对自主招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招生就业体制改革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宣传和稳步的实践.现在已经平稳地全面推进。1997年所有的高校实现了并轨、学生缴费上学、毕业后自主择业的新运行机制。1998年,第一批并轨后的自主择业学生,将按新的就业机制进行运作。高校招生就业的并轨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社会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毕业生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同时也使高等教育面临着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性变革,对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点,专业结构设置,办学…  相似文献   

17.
背景:“自主招生”就是允许高校在同批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上,不受1:1.2调档比例的限制,自主提出调档比例,择优录取。今年,江苏省在自愿中报的基础上,选择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六所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尝试。其中,南京大学、海河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是第一次尝试“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浙江等省份探索一种新型的自主招生模式——"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将由"中学推荐"的方式,改为每位考生根据高中会考成绩自荐报名;改变了考核内容,减少了对知识的测试,强调对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独立思考、抽象概括、批判性思维等学习能力,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对社会公益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保持了自主招生"非零和博弈"的利益冲突,在博弈过程中达成互惠互利;探索建立了一种多方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五位一体"办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指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企紧密合作,实现“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一体化,从而促进教学、科研质量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本文阐述了“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内涵,分析了“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区域特征与保障机制,论述了“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晓震 《教育》2008,(12):18-20
名校办民校的滥觞或许始于1992年5月。当时,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的北京十一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公办学校的“五自主”办学体制改革新思路,即“自主筹集日常办学经费、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主工资分配、自主教育教学实验改革”。1993年1月,该校校长李金初进一步将改革思路概括为:“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