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橡皮事件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小刀不见了.就是铅笔掉了.等到做作业时就急得抓耳挠腮。 一天.我写作业的时候写错了一个字,想改正过来,可是打开文具盒却发现橡皮不见了。怎么办?我抬眼一看,我的同桌小杰的桌子上摆着一块又大又漂亮的小熊橡皮,于是就向他借。  相似文献   

2.
孔祥泽,哈尔滨市第116中学八年级学生。从跷着脚到腑下身,他记不清多少次把平时积攒下的零花钱悄悄地投进希望工程的捐助箱里。从一本儿童画报到一块小小橡皮,他不知道把多少书籍、文具  相似文献   

3.
上课伊始,学生受我的情绪感染,听起课来兴趣盎然,师生、生生互动热烈,一派师生相得益彰的场面。但渐渐地,孩子们的热情明显在减退。此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正沉浸在他的游戏世界中——"斗橡皮"(两块橡皮,把一块橡皮翻到另一块上,上面的那块赢),旁边的同学时不时的把眼睛瞄向他,我走进他,看着他,无语!  相似文献   

4.
一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一改往日的神采飞扬,蔫坐在书桌前,拿橡皮使劲地在擦着什么。该不是“橡皮综合症”吧?我在网上看了不少这样的报道。于是我悄悄走过去看了看,原来他是在擦一个红“X”。“这道题错了吗?”我小心地问道。“嗯,我已经改了。”他毫无表情地回答。“那就好。”“可是,我想把这个红X擦掉。”他继续擦着,直到把划“X”的地方擦成了洞,眼里噙满了泪水。  相似文献   

5.
橡皮     
“王进 !用橡皮时别使劲 ,轻点用 ,那可是我最好的香橡皮 ,五块多钱一块呀 !”这是陈华在叫。美术课上 ,王进画画没带橡皮 ,只好向邻座的陈华借 ,陈华倒挺大方 ,二话不说 ,把自己最好的橡皮借给了他 ,只不过时不时望一望王进 ,向他提些建议 ,说些要求。“喂 ,别用那头新的 ,用那头用过的……”“唉呀 ,你咋又用新的一头呢……”这时王进也不知所措 ,只觉得头皮发麻 ,拿着橡皮仿佛是千斤巨石 ,沉甸甸的 ,真是用也不是 ,不用也不是 ,可陈华根本没有去考虑王进的心理 ,还是不停地叫着 ,有时连画都顾不上画。平时 ,同学们向陈华借东西 ,他很慷慨…  相似文献   

6.
刘广杰 《湖北教育》2009,(10):35-35
今天.在给上三年级的儿子整理文具时,我发现在儿子的文具盒里除了小刀、橡皮和两支新铅笔之外,还有两三支七八厘米的小铅笔头。这些小铅笔头的笔杆都被淘气的儿子用小刀刻过,笔芯也都断掉了,显然是很久没有用过的样子。  相似文献   

7.
班上的鹏鹏是个出了名的“小刺猬”,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与别人争执。让人生气的是:每次与他谈话,他还振振有词,认为吃亏的总是他。这不,这个星期一,他又有事了。鹏鹏的同桌小华有一块与鹏鹏一样的橡皮,小华做作业时,随手拿起桌上的橡皮用了一下,结果却错拿了鹏鹏的。鹏鹏立即  相似文献   

8.
银筷子     
孟迎新 《小学生》2008,(1):14-15
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 当时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每人巴掌大的一块位置,勉强可以摊开书和本子,书包只能放在地上。我和阿闪之间的木板上有一个大大的洞,聪明的阿闪通过圆洞把书包带子从木板下面穿到上方,然后用一根木棍撑住书包带子,书包就晃晃悠悠地悬在了半空。我为他的主意叫绝,让他把我的书包也挂在了木棍上。  相似文献   

9.
唐雪芬 《班主任》2010,(8):36-37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好动贪玩。课堂上一支笔、一把尺甚至一块小小的橡皮,都会成为他们尽情展露天性的小玩具。如何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呢?  相似文献   

10.
有一段时间我去上法语培训班,老师要我们用“买”这个词造句。日本男孩岛原说:“橡皮买了一块我。”老师纠正道:“是我买了一块橡皮。”岛原继续说:“王老师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东西。”老师笑:“我什么时候答应你的?我怎么不知道?”岛原也笑,他又继续造句:“我要买  相似文献   

11.
先看三个真实的故事: 没糖吃的孩子:有这么一个孩子,刚入小学一年级不久,就被老师称为“木头疙瘩”。期末考试后,即春节放假前夕,班主任买了45块糖,班里恰好是45个孩子,他天真地以为自己也能吃到一块糖。而老师却把44块糖分给44个孩子,自己嘴里也吃着一块,唯独这个成绩差的、拖了全班成绩后腿的男孩没糖吃。那些幼稚的孩子们咯咯嘣嘣嚼着糖,齐声嘲笑这个没糖吃的孩子。而他,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全班学生用手指抹着脸蛋羞他。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带香味的、色彩艳丽、造型漂亮的橡皮和修正液等学习用品,不少学生到学校门口的小商店购买圆珠笔、橡皮等文具时,指定要买带香味的。带香味的文具也是品种繁多,有甜橙味、草莓味等。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说,他很喜欢漂亮且有香味的橡皮,无论自己用还是送给同学都很“长面子”,而普通的橡皮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原先的铅笔和橡皮头是分开的两样东西。大约在一个世纪前,有一个叫威廉的英国人去朋友家,看见朋友为了作画时方便,在铅笔的一端绑上一块橡皮。他由此得到启发。发明了方便实用的橡皮头铅笔。  相似文献   

14.
特殊的礼物     
梁军 《良师》2010,(10):26-27
艾米绕过教室对面的走廊拐角时,她迎面撞到了一个五年级的高个男孩。那男孩在避开这个三年级的学生时大叫“看路,小个子”,然后,他脸上带着厌恶的笑容,用手按在他的右腿上,模仿着艾米走路跛行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陶涛 《四川教育》2013,(9):21-21
故事缘起 批评褒扬皆教育,但要公正、公平合理,不偏袒,不过分。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和写字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近阶段笑同学书写生字成了我最“头痛”的问题。课堂集体分析字形时,他精力不集中;写字练习时,他又不能很快进入状态,比如:找橡皮、削铅笔等。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对社会有益,对国家有益,更重要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直以来,父母和老师们却常常感到苦恼,因为他们发现生活中存在很多他们感到困惑的现象。女儿中午回来跟母亲要3元钱。母亲问要钱做什么用,女儿说:“都怪你,给我收拾书包的时候没带橡皮,我借斌斌的橡皮用,他让我给他3元钱作为帮助费!”母亲说:“一块橡皮哪里值3元钱啊?你干吗非跟他借啊?”女儿委屈地说:“上午考试,我不借橡皮怎么办?斌斌说,关键时刻他帮助我,价钱就应该高一些。这叫奇货可居!”母亲哑然——在金…  相似文献   

17.
正父子两代不一样的童年我的小学,是在一所农村小学上的。说是学校,其实就是村里三间不用的仓库。教室窗户上糊着塑料薄膜,风吹过会发出哗啦啦的响声,课桌是用砖块和木板垒起来的,很窄,也不稳,黑板就是一块刷了黑漆的门板。记得当时是复式课堂,两个年级的学生在一间教室里上课。教我们的是一位黑瘦的男老师,他先教一年级认字,二年级的同学在外面玩;然后教二年级的同学数学,一年级的同学在教室外面玩。接下来  相似文献   

18.
任爱芬 《班主任》2014,(2):40-41
正中午,音乐老师跟我说小舟又捣乱了,不仅打同学,老师批评他时,他还顶嘴说:"老师,你把我当空气好了!"然后,整整一节课都赖在音乐教室门口不进去。了解情况后,我来到教室,她学生们或在认真做作业,或在全神贯注看课外书,唯有他一人斜坐在座位上,用尺子把橡皮切成一块又一块,然后抛向周围同  相似文献   

19.
梁军 《小读者》2012,(7):21-21
在艾米绕过教室对面的走廊拐角时,她迎面撞到了一个五年级的高个儿男孩。那男孩在避开这个三年级的学生时大叫“看路,小个子”,然后,他脸上带着厌恶的笑容,用手按在他的右腿上,模仿着艾米走路跛行的样子。  相似文献   

20.
问讯处     
正这个"他"应该是谁杜老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第4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在这一个句子中有两个"他",根据上文的句子"班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