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九八一年五月,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来自全国的训诂学专家和教师一致呼吁:高等学校、语文学界应该高度重视训诂学,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能及早恢复或开设训诂学课,其他学校努力创造开课的条件,争取尽早地开课,以使这门实用价值很大的科学得到普及。时间刚刚过去一年,据初步统计,开课的学校已达二十七所,至迟到明年就要开课的还有十六所。这是一个相当振奋人心的数字,标志着振兴训诂学的事业正在踏踏实实地前进。训诂学虽然是门古老的科学,但系统全面地讲授,这在旧中国的大学里也并不多见,因此作为一门课程它又是年轻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更急需解决。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尽快提高训诂学教学的质量,就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的提高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我们谨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传统训诂学由语学转向语言学的新开拓时期,百年来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和训诂学的性质,发展趋向等理论问题的探讨都有很多成果,尤其古白话俗语词考释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三、训诂学与文言文教学也许有的语文老师说,虽然训诂学与文言文教学的关系密切,可是我没学它也教了这么多年书,足见训诂学不是“必修”的。不错,我们有很多教师对于文言文具有很深的修养,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有些人曾经学习过“古代汉语”课程,目前不但胜任教学工作,而且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即使是比较年轻的同志,因为有各式各样教学参考资料的帮助,完成教学任务一般说来也是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训诂学的特色,旨在彰显训诂学在语言学界有着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从其由来和发展讲,先秦训诂学的萌芽说明它是为了读通典籍和"经世致用"而产生的;到了汉代,训诂学体系已基本成型,并奠定了其在经学中的地位;魏晋南北朝、隋唐并宋元明时期,是训诂学的继承和完全定型阶段,其内容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迨及有清乾嘉年代,为训诂学大繁荣时期,堪为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渊海,无论在文字、音韵、训诂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近现代为训诂学的平稳过渡期,训诂学研究方法应作进一步调整亟需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是全国传统语言学、训诂学工作者自愿结成的非营业性的学术团体。所在地在北京。学会宗旨是:继承、整理、研究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训诂学的应用研究,以促进训诂学的社会功能;编辑出版训诂学书刊及资料,评价传统语言学著  相似文献   

6.
徐复先生兼综章、黄。克绍师裘,完成了“经验训诂学”向“理论训诂学”的转化,成为章、黄之后的一代训诂学大师。其训诂学说包括七个方面:全凭语言事实材料得出结论,以声音阐明训诂,以上古音通训诂,借文法求训诂,视校勘为训诂的首要环节,发展并运用王国雏的二重证据法,从训诂学向词汇学过渡。  相似文献   

7.
<正>一、什么是训诂学 训诂与训诂学——训诂学就是语言解释之学——破除对于训诂学的神秘感二、训诂学的内容 从词到篇都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核心问题:解释词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具体性——词义的系统性——词义的由来——词义的辨析——词义与典章制度——词义与修辞  相似文献   

8.
王宁先生主编的《训诂学》是一部体系科学、内容新颖而又充实的训诂学教材。首先,本教材建立了科学的、有利于初学者入门的训诂学教学体系。其次《, 训诂学》在内容上充分吸收了章炳麟、黄侃、陆宗达、王宁先生的训诂学研究成果:从理论上阐明了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的差别;澄清了造意和实义的区别;阐明了义与训的关系;对于词义考证的步骤、类型和结构作了详尽的介绍。但是,本书的理论体系在局部地方还有补充、改写的必要,个别地方也存有常识性失误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训诂学是在两汉经学家们通经致用,研究经学的基础上形成并日趋完善的。两汉的训诂学始终是经学的附庸,并服务于经学,且影响深远,以致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训诂学始终不能完全摆脱经学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朱熹注《四书》,既不象汉唐诸儒那样信古无疑,遵修旧文而鲜有创新,也不象一般宋儒那样蔑古轻经,空衍义理而学无根底,而是既继承传统训诂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融合了时代的精神,从而形成了他那独具风格的训诂学。长期以来,朱子的义理之学一直被看成是与传统训诂学无关的东西而遭到诋訾。实际上朱子的义理学是训诂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训诂学深入向前发展的结果,朱子训诂名物或阐发义理皆有所本,不蹈空言,不加妄测;他以注疏治训诂,以训诂通义理,同时又能以义理明训诂,训诂义理两不废。  相似文献   

11.
传统训诂学以解释词义为首任,训诂方法多种多样,《春秋公羊传》正文训诂主要采用了据境索义和因声求义两种方法。据此认为,传统训诂学在先秦已经萌芽,在《春秋公羊传》时期已经基本成熟。穷尽性地整理与研究古籍中的训诂资料对于新时期训诂学的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训诂学是我国的一门传统科学。“文化大革命”中,这门科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以至濒于绝灭。粉碎“四人帮”后,训诂工作者通过“拨乱反正”和对传统训诂的整理与评介,使训诂学逐渐复生;1981年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成立后,在一些老专家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训诂学研究发展很快,出现了生机蓬勃的气象,进入了兴旺时期。总起来看,  相似文献   

13.
传统训诂学要想在当今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行现代化的转型与重构。首先,需要明确训诂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重构后的现代训诂学当是一门具有独特学科品质的、既保持传统精华又富有时代人文精神的古汉语语义解释学。  相似文献   

14.
《容斋随笔》除在文学上和史学上对后人影响较大外,在训诂学上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容斋随笔》作者洪迈敢于疑古创新、踏实沉稳的治学态度,反映出来代训诂学发展的一些特点。洪迈自觉地运用多种训信方法,涉及训诂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也反映出训诂已成为当时学者治学读书必不可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义训”质疑──兼论训诂方法和训诂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训”是非常古老而且经常使用的训诂术语,但是,“义训”的定义和内容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坛,含糊不清,缺乏科学而统一的界定和说明。这不仅使得训诂方法和训诂形式陷于分歧混乱,自相矛盾,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训诂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立,给训诂学的教与学普及与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一、“义训”诸说简介“义训”这个训诂学术语,各家训诂学专著中,或经常用到但内容分歧;或有意回避而只字不提,情况颇为复杂,现仅就手边存书所及,稍作归纳介绍。(一)“义训”的归属:齐佩《训诂学概论》、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括了洪诚先生《训诂学》的特点:1.以语言历史发展观点指导训诂学研究;2.充分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和言语的个性化特性;3.以语法为突破口,为训诂学研究指出了新的途径;4.观察细微,思辨缜密;5.强调训诂研究必须结合古代社会文化;6.重视地下实物资料与传世文献相印证;7.求真求实,学风严谨;8.关注研究动态,及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训诂学对句子的解释也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而句子既有其严密的语义结构,又自有其完整的语法结构,还往往有其特定的修辞方式。训诂学家在释句时为了阐发其意义,对句子进行了语法结构的、修辞方式的分析,而语法结构和修辞方法的分析使句意的阐发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依据。因此传统训诂学释句的主要方法有:句子的语义解释方法、句子的语法分析方法、句子的修辞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在《诗经》训诂研究中点燃火炬,开辟新路:突破了“以古证古”的局限,把《诗经》放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进行释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训诂资源;把《诗经》训诂与美学,心理学,民俗学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从而使传统训诂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总结出许多新鲜的训诂理论,为录代《诗经》训诂学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的贡献不仅有利于当代训诂学,也利于中国阐释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各家通论性训诂学作,学科体系往往比较粗疏,行重点也略有差异。最近,有人对冯浩菲先生《中国训诂学》一书的学科体系提出了质疑。实验上,冯书的学科体系有其合理的因素并有鲜明的特色,不必妄加指责。  相似文献   

20.
正文训诂是文献本身所舍有的解释形式,在训诂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训诂用语、训诂方法和训诂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尸子》正文中的训诂特点,总结规则.阐明条例,探求《尸子》正文训诂对训诂学的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