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子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人的面子情结源远流长,甚至形成了独特的面子文化,影响着人们的面子心理也调节着社会行为和关系。面子文化的形成既与自然条件有关,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它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的特点,并对个人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互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和礼貌策略作为研究外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理论背景,具体分析了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威胁面子的各种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补救对策.  相似文献   

3.
面子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观念,是中国人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研究中国人心理及行为的较好切入点。面子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和获得的。当个体不与他人发生社会互动时,面子无存在的意义,也不起什么作用(陈虎强,1999)。因此,“没有无面子的交流”(There is no faceless communication) (Scollon &Scollon,2001 : 45 ) .  相似文献   

4.
外语课堂互动及课堂气氛对英语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切入点,从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强加程度三方面来探讨以面子理论为基础的分组教学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也从这三方面去探析一些在课堂上减少面子威胁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面子观念──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对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面子”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面子”是一种中国人进行社会互动的社会交换资源,“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面子”的个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二,“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三,“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英文商务书信语篇礼貌的语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书信语篇是言语行为的序列组合,Lakoff的礼貌规则,Leech的礼貌原则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论不仅适用于言语行为,而且适用于篇章行为的礼貌语用分析。英美人在实施言语行为时,首先考虑彼此之间的消极面子不受影响,同时更多地借助于句型来表达不同礼貌程度的言语行为。文本类型和语篇结构则是篇章行为对“面子”产生威胁作用的主要因素,必须有效地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面子威胁行为(FTA)理论是布朗(Browm)和列文森(Levinson)提出的,他们认为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普遍使用的社会因素: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和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别。本文认为影响面子威胁行为大小的参数还有场合。场合对面子威胁行为大小有重要影响,主要在于场合的公开度和熟悉度。  相似文献   

8.
教学互动是改进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社会互动角度来看,"课堂"是研究生教学参与的重要场域,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分析发现,研究生课堂教学参与受"价值合理性、目的合理性、情绪的、习惯的"四个维度价值导向的引导,而作为"听者"的研究生群体丰富了课堂教学参与以"行为和语言"为载体的传统观念,同时发现习惯的迟滞性和"面子心理"是影响研究生课堂教学参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浅析面子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几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Bmwn & Levinson 将与面子有关的行为划分为威胁面子行为和维护面子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委婉语、幽默语和使役方式的选择等维护面子.  相似文献   

10.
面子现象是影响中国人交往行为的常见心理现象,对其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通过回顾有关面子定义的研究、探讨面子的实质以及分析各类面子的异同点,文章认为面子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是人们调节交往行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是一个困扰许多英语教师的难题。本文着眼于英语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有利的英语互动环境,建立互动教学模式,优化提问策略,旨在利用互动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以最大限度地减低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了多媒体投影在促进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方面的优劣势,着重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在课堂互动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宁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147-147,152
交互式教学法因其灵活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特点在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实施,而基于此教学法的教学如何在教与学之间找到契合点是大学英语教师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对新旧教学法进行对比后论证了实施交互式教学法的可行性,井详细阐述了交互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语用学正成为跨文化交际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其基本原理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一些实例,阐述了语用学的基本原则以及语用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更好地了解语用学这门新兴学科,同时将语用和交际教学法相联系,具有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本科生培养计划的一次次修订,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学分不断压缩,课内实践内容不断加大,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新建本科高校,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新建本科高校英语教学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新式互动教学,对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的探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语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听力教学已经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交互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如何将其应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刘娇  常世财 《海外英语》2014,(21):100-101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refers to a dynamic process of teaching in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will affect each other. It offers language learners a chance to communicate and exchange information frequently. Group cooperative leaning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s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English writing,one of the essential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high or low level of English writing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various abil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clas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bility of English writing, thus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of learning to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class.  相似文献   

18.
赵红梅 《成才之路》2021,(13):116-117
交互式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英语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体验。文章从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入手,从激发学生口语兴趣、创造英语口语环境、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几个方面,探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者从小学至大学都努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但是收效甚微。本研究在此背景下尝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课堂语用知识教学实践,并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可行性和方法。尝试性地提出了“1+3”语用能力培养互动模式的构想以期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双向或多向的交流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科学地运用了该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分析大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及原因,并从互动式教学的观点出发,对如何有效地实施精读课教学的互动模式进行详尽阐述,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