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商务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情报科学》2007,25(9):1317-1320
伴随着全世界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信息技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中需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方式。电子商务的出现,给图书馆提供了机遇。本文对电子商务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高校图书馆应用电子商务进行信息服务是大势所趋,是加速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体育作为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通过自己的实践,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异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忠  李世雁 《情报科学》2005,23(5):669-672
信息技术的异化首先体现在时空的异化过程之中,在信息的空间压缩、信息对时间限制的突破过程中,信息技术异化产生了信息的对立物熵增,从而信息失去了自然本真;在信息技术的制造、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这种信息的对立物熵增,使信息技术的异化成为环境危机的原因之一;信息技术异化也使社会趋向无序。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快捷便利的服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人的自主发展。图像为核心的信息表达方式对人抽象思维的淡化,信息管理安全隐患对主体地位的冲击,快速更迭的技术分工加剧个体的碎片化发展趋势,信息占有差距对群体发展失衡的影响等等。只有实现资本逻辑到人的逻辑的转变,旧式分工到自觉分工的转换,建构互联网为依托人的全面交往,才能突破信息技术对人发展的限制,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媛钦 《现代情报》2003,23(4):31-32
随着现代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迅速,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县有许多自己的特征,同时它又与传统教育一样需要许多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其中图书馆在硬件设施、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服务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现代化手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使信息的存贮、处理和传递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普遍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服务方  相似文献   

7.
焦微玲 《情报科学》2006,24(12):1874-1877
本文首先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信息技术生产过程中创新环境形成的条件和创新的模式。然后重点论述了美国信息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在我国优先发展信息技术创新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信息来源的创新、创新人才的储备、风险资本的筹措以及各类企业有针对性地选用创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对创新环境理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经济进入了信息文明时代。在信息化的浪潮下,各国纷纷发展信息技术,以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基于此.文章从历史发展视角考察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演变历程、人们信息活动方式的特点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晰的了解到人类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其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我国未来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信息经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信息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而言的,通常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物质基础的,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主要由信息活动、信息资本、信息劳动者和信息职业四要素构成。对信息经济进行核算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翔 《内江科技》2010,31(12):16-16
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网络技术给人类社会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空间,谁能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技术的优势,谁就能掌握更大的信息权并处于信息社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应当尽快适应这种新技术应用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通过不断的革新,使图书情报工作机构成为全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