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在论及文学翻译时曾经说过:“译者要向原作者负责。作者写的是一篇好散文,译出来也必须是一篇好散文;作者写的是一首好诗,译出来也一定(要)是首好诗。所谓好,就是读者读完以后要愉快。”(转引自刘重德《浑金璞玉集》许渊冲序)胡适在这里为文学翻译提出了一个标准:译得好才是对原作者负责。但怎么叫译得好呢?读者读完之后愉快才叫好。乍一看,胡适这段话也跟他的为人一样随和,宽容。一个“好”字作为对原  相似文献   

2.
一、法文译本毛泽东诗词法文译本有三种:1.G.G.Stephan Chow 和 Robert Des-mond 合译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Dix-huit Poèmes),巴黎 Pierre Soghers 出版社1958年出版。2.Paul Demiéville 译的《毛泽东诗词十首》发表于巴黎出版的 Mercure de France杂志1965年4月号上。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词为诗之余。若诗词通论,那么,山水花鸟词当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开卷之作《关睢》。可见我国的山水花鸟诗词源远流长,其数量之浩瀚不言而喻。这对于一部收词不到百首的《山水花鸟词译解》(陕西人民版)而言,甄选之难,恐怕不亚于沙中淘金吧。但曾著过《宋词三百首今译》和《清词三百首今译》的弓保安深知:《宋词和清词是中国词史上并峙的两座高峰,尤其是宋词中群星灿烂,名家辈出。故在《译解》中,他反复比较,精心  相似文献   

4.
阳春三月,首都一些工地、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有关人员纷纷来到朝阳区文化馆,索取一首新歌的光盘,这首新歌不是什么明星的最新力作,而是由一群“泥腿子”自己走进录音棚录制的《民工兄弟三大纪律三个注意歌》。  相似文献   

5.
汾阳市     
《记者观察(上半月)》2009,(7):F0002-F0002,I000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在汾阳杏花村所作。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纷纷来华,影响最大,留华时间最长者当属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von Bell,1592~1666)。2000年乌利·弗兰茨与其生活伴侣阿坦德拉·克斯特尔所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在上苍的阴影下》在德国出版,随即便引起巨大反响。德国科隆报纸予以连载,很快便先后译  相似文献   

7.
《出版史料》2004,(2):27-29
景端同志:我翻译的《堂吉诃德》里,没有翻译开卷十一首塞万提斯自撰的赞美诗。我不翻,是经过再三斟酌的。翻译这组诗的一位英语译者说:绝大多数译者不译这十一首开卷诗;这一组诗,虽然说不上有什么好,却和全书宗旨是协调的,而且《前言》里已提到了,不该略去。我亦深以为然。我细细读了塞万提斯的《前言》(Prologo),  相似文献   

8.
清代诗人袁枚,曾用四言诗的形式,写了三十二首(每首十二句)诗论,名之曰《续诗品》。这组诗论侧重于创作理论与方法的总结和探讨。披阅之下,觉得它言简而意赅,有许多精到的见解,很能给人以启迪。创作诗歌与杂文,形式虽异,而其理却处处相通,阅读之暇,曾随手把它作了译释,目的是让不懂古文的青年人也看得懂。译释之后,又觉得意犹未尽,便“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在“浅说”的名目之下,发一些议论,谈自己对为文的感受和见解。虽自知浅陋,但仍希望它对文事的繁荣能有  相似文献   

9.
众望已久的汉译《里尔克诗选》经著名诗人绿原译编,已于1996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出版。这部诗选包括从作者早期诗作到他的诗体墓志铭及未编稿和残稿共长短诗篇368首,由此呈现出诗人一生的创作足迹,亦可谓一部心灵的编年史。除了一些国内已知和未知的名篇外,尤堪称道的是其中包括迄今未有汉译的《杜伊诺哀歌》(共11首)和《致俄耳甫斯十四行》(共55首),即作者  相似文献   

10.
“唱诗班”给了诗人和歌者一个再次拥抱的机会1974年,当罗大佑的一段美妙乐曲遇到徐志摩译自英国诗人罗赛蒂的诗作《歌》,诞生了罗大佑生平第一首发表作品《歌》。1999年,万晓利遇到诗人顾城的《墓床》,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料》2006,(1):103-103
唐五代词人张泌《浣溪沙》十首,其九云:“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但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花间集》卷四)1931年鲁迅在读到这首词后,还译成白话诗:夜赶洋车路上飞,东风吹起印度绸衫子,显出腿儿肥,乱丢俏眼笑迷迷。难以扳谈有什么法子呢?只能带着油腔滑调且钉梢,好像听得骂道“杀千刀”!鲁迅是在《唐朝的钉梢》杂文中引出的,后收入《二心集》中。这首古诗今译的表现手法自成一格,值得玩味鲁迅一首译诗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鉴于“公私储籍灰灭,寒唆艰于得书”的现实,首设金陵书局,刊刻经史古籍并廉价发售,开晚清官书局之滥觞。其后,风气所及之处,各省督抚纷纷仿行,多有设局刊书之举。  相似文献   

13.
张婧 《大观周刊》2011,(31):27-27,43
《关雎》以《诗经》首篇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诗中所体现的意象和明快的音韵,使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其英文译本也不断涌现。各有特点。本文将对比分析王方路先生的英译本和汪榕培先生及任秀桦先生合译的英译本,揭示两个译本在翻译中体现《关雎》诗歌之美的巧思高见。  相似文献   

14.
俄国著名思想家、作家赫尔岑的代表作《往事与随想》近日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最新全译本,这部由“欧洲知识分子百年精神史”之称的鸿篇巨著,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惊人的思想力与批判力,深刻影响了俄国乃至世界几代学人。本次出版的最新全译本,由已故著名翻译家巴金生前与臧仲伦共同翻译,是该书首个译自俄文原版的译本。  相似文献   

15.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上市两个月以来,已经坐稳了全国各大书店的图书销售排行榜.在图书市场纷纷将"少量多印"作为至高原则的今天,这本书首印达到了15万册.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图书情报学家W·A卡茨的《参考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ReferenceWork)(2卷本)第一版于1969年问世,自此它一直受到西方图书情报界的重视。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图书情报学院或系纷纷将该书作为英文工具书、外文参考的教科书或参考书。1986年10月我国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该书1982年第四版第一卷的中译  相似文献   

17.
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了一套音像制品:《英译中国古词精选》配书录音带。全套带从原书110首古诗词名篇中,精选中国唐、五代、宋、元、明、清古词45首。经旅美爱国归侨龚景浩先生(曾任“美国之音”书报评论栏目撰稿人和世界银行高级中、英文翻译,在“华盛顿地区公认为首屈一指”中译英能手)译成英文。以汉英对照、配乐朗诵形式出版。她与原书形同姐妹。相伴面市。该套作品既重选材也重配乐,一除广大  相似文献   

18.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老学校,从19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不少著名学者都任教于华师,如钱钟书先生的父亲钱基博就曾是华师的教授,翻译家韦卓民是华师的老校长,杨东莼是改制后的华中师范学院首任院长,著名革命家恽代英、首译《资本论》的学者王亚南等都出自华师。  相似文献   

19.
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宪法日”。各地纷纷开展宪法宣示教育活动。 宪法,神圣而庄严。对于通过庄严程序制定的宪法,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应该对其充满敬畏和敬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宪法只能被束置高阁,仅仅成为一个共和国的摆设和供品。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瞿秋白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国,为了辟一条光明的路,以《晨报》记者的身份,奔赴世界革命的中心——苏俄,寻觅救国救民的圣火。他首译《国际歌》,三见革命导师列宁。1920年10月18日深夜,瞿秋白在张太雷的送行下登上了从天津北去关外的列车。同行者除北京《晨报》记者俞颂华和李宗武两人外,还有中华民国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