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3年12月,直系军阀、袁世凯麾下的大将冯国璋,被袁世凯任命为江苏都督。从此,冯国璋坐镇东南富庶地区,大力扩充了军事实力,财源亦滚滚而来。袁世凯恐他‘尾大不掉”,遂进一步对他进行拉拢,把自己的家庭教师周砥介绍给冯国璋为续弦,并任命冯为宣武上将军。此时冯国璋55岁。北洋政府省一级的军事行政长官由都督改称将军,冯国璋也将都督府改称将军府。  相似文献   

2.
1915年元旦,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在汤山宴请梁启超,还请了杨度作陪.宴席上,袁克定列举了共和体制的很多缺点,问梁启超怎么看.梁启超以只研究政体不研究国体为由搪塞,心想袁克定为什么讲这些.梁启超回广东省亲的时候,特意绕道去南京见冯国璋,问袁世凯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实行帝制,冯国璋说不知道.冯国璋决定亲自北上,面见袁世凯问个明白.  相似文献   

3.
葛美荣 《档案天地》2011,(10):17-18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清廷极度恐慌,忙派冯国璋率军前去镇压。但冯国璋接到袁世凯的密令:按兵不动,坐等事态的发展。此时,袁世凯已被清廷罢官,在原籍河南彰德养病。由于形势危急,清廷不得不起用袁世凯,任命他为湖广总督,督办镇压起义军事宜。袁世凯以"足疾"为名,还是不愿立即出山,因为他嫌清廷给他的权...  相似文献   

4.
《档案天地》2008,(3):F0003
冯国璋(1857-1919年).字华甫.古隶河间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1895年,协助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任练兵帮办,后为教练总办共练成北洋六镇(师),为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电线走火,内宅尽毁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总统.10月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在南京宣布就职,仍兼江苏督军.冯以原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为其副总统府,并以国家元首的姿态公开接见中外记者,大谈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段祺瑞的官有多大?在蒋介石一统天下之前的民国初年,除了袁世凯,民国还有四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再加上一个大元帅张作霖,谁也比不上段祺瑞这个国务总理的权势大。况且他还当过“总执政”。总执政是什么官?那就是换了名的总统!  相似文献   

7.
冯国璋任直隶都督的令冯国璋(1857-1919年),字华甫,直隶河间人。189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1895年,协助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任练兵帮办,后为教练总办,共练成北洋六镇(师),为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12年袁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把京畿之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8.
1913年7月12日,以讨伐袁世凯为中心的二次革命开始,接着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各地也相继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由于各地讨袁军缺乏统一指挥,形同孤军作战,这次革命很快失败。本组选自馆藏北洋政府陆军部的详报档案,记载了冯国璋第二军、张勋第三军进攻南京的过程,对何海鸣领导的南京第三次独立及南军的英勇反抗亦有所反映。现选辑公布,供研究二次革命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6日,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夜场专场拍卖会,拍卖"南长街54号藏梁启超重要档案"。总计146个标的,100%成交,总成交价人民币6709.215万元。其中共计有287件信札,包括梁启超胞弟梁启勋收藏的梁启超信札240余件、康有为信札23件等,通信方涉及民国政坛风云人物袁世凯、冯国璋、孙传芳等人,内容涵括梁启超手书退出进步党通告、声援五四运动电报、讲学社简章、梁思成与林徽因定礼细节等;另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相似文献   

10.
柯云 《档案时空》2003,(7):10-11
关于冯国璋的坟墓,众说不一。史友彭贤明为了还原事实真相,他向笔者揭开了秘史的一页。彭贤明是个喜爱文史的复员军人。1965年参军,入伍不久,碰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后来,他们那个营奉命到河北支左,正碰上红卫兵要在当地挖掉北洋政府傀儡总统冯国璋的坟墓。支左部队的营首长本想制止这场破坏文物的灾难,可他见大势已去,又加上冯国璋不是个值得歌颂的正面人物,只好顺其自然。冯的坟墓神秘莫测。据当地传说,冯国璋因树敌很多,为防止后人偷挖其墓,除了在好几处地方设假墓以外,还学了曹操的葬法。曹操死后,究竟葬于何处,成为千古之谜,不过…  相似文献   

11.
冯国璋的生年,1979年版《辞海》“冯国璋”条说冯生于1857年,1980年出版的《民国人物传》第二卷李宗一:“国璋”传,说冯生于1859年1月7日,即清咸丰八年十二月初四日。两说互异。 据江苏都督府旧档,当过江北护军府民政顾问官的陈鸣绪,曾为贺冯国璋的寿辰撰写过一篇寿序,其文有“今年阴历十二月初四日,为公五旬晋六寿辰,适是授江苏都督任,大功甫就,不可无介寿之词以歌颂之”句,篇未署“民国二年十二月三十号癸丑年十二月初四日”。寿序提出冯国璋五旬晋六寿辰在癸丑年十二月初四,这是探讨冯国璋生年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在段祺瑞的一生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又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的,就是他在北洋建军时期(1895~1911年)的活动。作为段祺瑞一生事业的奠基阶段,是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的。本文即就段祺瑞在北洋建军中的作用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敬请方家指正。一在甲午战争后所兴起的练兵浪潮中,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虽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股肱干将的竭力弼助与同心效命,也无疑是其中的一大主要原因。尤其是段祺瑞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世唾骂。《百年袁家袁世凯及杨氏夫人后裔百年家族史》(王碧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则重点讲述了"家庭中的袁世凯"和"袁世凯的家庭"。该书全面展示了袁世凯及其杨氏夫人后裔的百年家族史,1 79幅珍贵的影像图片,构筑了一道百年袁家人物群像的专题长廊。复辟帝制失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日。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  相似文献   

14.
关于1909年袁世凯开缺回籍问题,学界深入探讨了其缘由,但对袁世凯遭罢黜之前的史实梳理尚显薄弱,特别是对袁世凯五十大寿及其影响重视不够。在清末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袁世凯五十大寿的排场、造势之大,刺中了清廷上层年轻贵胄们的心。因此,慈禧、光绪过世之后,这些年轻贵胄就肆无忌惮地把矛头对准袁世凯。其次,对袁世凯开缺之后的社会舆论反应亦注意不够,报刊舆论对袁世凯开缺的认识与同情,正好为袁世凯赚足了社会声望。最出乎清廷意料的是外国媒体所表现的惋惜与遗憾,而此正为之后历史发展埋下深刻的伏笔。放逐袁世凯加重了清末以来本已缓和的满汉畛域,导致满汉官僚矛盾激化,是清朝快速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直到1916年2月25日,这一持续83天的闹剧才落下帷幕,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万人唾骂中狼狈死去。天津《益世报》成立于1915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益世报》在雷鸣远的带领下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表示拥护。文章分析了袁世凯称帝期间《益世报》报道以及言论,对其拥护袁世凯称帝这一立场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李友唐 《北京档案》2011,(10):50-51
辛亥革命发生后,废除清朝、建立共和政体、清帝退位、由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为袁世凯的心愿。由南方革命临时政府和北方的袁世凯代表团达成共识。南京临时政府参议员制定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 原配于氏,是河南一个财主的女儿,不识字,也不大懂得礼节,袁世凯不喜欢她,生了长子袁克定后,就不再与她同居,只把她作为主妇看待。到袁世凯接任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场面大了,这位原配夫人就更加不能胜任“第一夫人”这一角色了。有一次新年,袁世凯接见各国公使,第一夫人陪同接见。  相似文献   

18.
近阅贵刊1996年第1期,有一篇文章题为《段棋瑞给蒋介石的一封密情》,段情的内容以往似乎未见披露,弥足珍贵,只是作者将信中段氏自称(兄),错误地理解为是恭维蒋介石了。段信说:“武昌起义.中山尚在国外,兄虽力为主持,无项城驮运其间,恐终难竟中山之志。”这里的“兄”,显然是段棋瑞称呼自己,并不是指蒋介石。查诸史实,辛亥革命爆发时,段棋瑞即被清廷任命为第二军军统,署湖广总督,旋接替冯国璋任第一军军统兼顿湖北前线各军。在此期间,段棋瑞忠实执行袁世凯的策略,与民军“不战不和”,更于1912年1月26日领衔率42名清军将…  相似文献   

19.
倪嗣冲与民初的“尊孔读经”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爆发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很快攫取了革命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出于复辟帝制的目的,极力利用孔子作为政治招牌而在全国各地掀起“尊孔读经”的逆流。附属于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卯翼下的各地方实力派也出于自己的利益,纷纷积极响应,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成为袁世凯政府“尊孔读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各地方“尊孔读经”运动的头面人物。其中,主政安徽的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重要成员倪嗣冲便是当时极力支持“尊孔读经”的都督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竹君 《兰台世界》2012,(22):19-20
袁世凯是清末创办地方警政的代表人物。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被清政府委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重任,在直隶创办警政,内容包括设立警察机构、制定警察规章、举办警察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此期间由袁世凯创办和提倡的各种形式的警察教育成效显著,对我国近代警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一、袁世凯在直隶创办警察教育的背景清末直隶省警察教育,是在新政初期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