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实验装置说明 :①为弯成螺旋状的铜丝 ,②和③为玻璃导管 ,中间用乳胶管连接 ,在乳胶管上有一止水夹K ,B试管中装有 1molNaOH溶液。2 操作过程2 1 照图 1所示装置安装。2 2 打开止水夹K由漏斗向装置中加入浓硝酸 ,直到浸没Cu丝为止 ,关闭止水夹K ,Cu与浓硝酸剧烈反应 ,产生红棕色的NO2 气体将浓硝酸压回漏斗 ,铜丝和浓硝酸脱离接触反应停止。让学生充分观察产生的红棕色的NO2 气体 ,断开玻璃管③ ,由漏斗口倒出浓硝酸 (倒酸液时打开K)。2 3 重新固定U型管连上玻璃管③由漏斗中加入 1∶3(体积比 )稀硝酸 ,稀硝酸将U型管中的…  相似文献   

2.
初三化学课本第八章第四节讲到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时,例举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但是并没有安排一个演示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我们把这一化学反应设计为喷泉实验.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在一个与容量为500毫升的烧瓶相配套的橡皮塞上打一个大孔,两个小孔,大孔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再连上一段乳胶管和一段直玻璃管,夹上止水夹;用作向烧瓶中喷水,两个小孔各插人一支多用滴管,多用滴管内吸满40%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如下页图.二、实验方法1.止水夹夹在乳胶…  相似文献   

3.
1 改进的目的  简化实验操作、缩短实验时间 ,增强实验现象 ,减少有毒气体H2 S和SO2 对空气的污染。2 实验用品  蒸馏烧瓶、大试管、烧杯、铁架台 (带铁圈、铁夹 )、三通玻管、滴管、止水夹、导气管、橡皮管、燃烧匙、FeS、Na2 SO3 晶体、浓H2 SO4( 1∶1 )、稀盐酸、品红溶液、NaOH溶液。3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4 实验操作4 1 将与烧瓶配套的木塞上插入燃烧匙和滴管 ,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检查气密性 ,关闭活塞b ,打开活塞a。4 2 将燃烧匙中放入几小块硫化亚铁、滴管里吸入稀盐酸 ,再将一定量的N…  相似文献   

4.
1 实验一设计一个实验 ,能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现象 ,说明CO2 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用品 ]:集气瓶、烧瓶、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导管、橡皮管、弹簧夹、烧杯、量筒、水、CO2 气体、NaOH溶液以及你认为所能用到的仪器和药品。 [要求 ]:(1)选用上述实验用品 ,画出设计装置图。 (2 )简述操作并说明能明显观察到的现象 ,证明CO2 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这道题本身比较简单 ,但它的设计结果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同学设计了如图 1的装置 ,并说明 :当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时如果看到水槽中水被吸入到烧瓶则…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 ?”这个问题实验室里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说明 :图 11 按图 1装置 ,在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Na2 O2 后 ,在通入CO2 之前 ,应事先把弹簧夹K1和K2 夹好 ,目的是 :防止试管Ⅲ内的Na2 O2 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2 试管Ⅰ内的试剂X若为浓H2 SO4时 ,打开弹簧夹K1、K2 ,加热试管Ⅲ约 5分钟后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 ,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 ,而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故可得化学结论 :过氧化钠与干燥CO2 不反应。3 试管Ⅰ内试剂若…  相似文献   

6.
一、制取二氧化碳气体1 实验装置如图(1)。2 操作步骤 :①在一U形管右侧配一带导管的橡皮塞 ,并在导管上安一止水夹 ;②在破底试管内加入几小块石灰石 ,在U形管内注入稀盐酸 ,使之离开小试管底部 ;③在U形管左侧配一带气囊的胶塞 ,打开右侧止水夹 ,挤压气囊 ,使稀盐酸上升 ,与破底试管内的石灰石反应。待气体收集满后 ,松开气囊 ,稀盐酸与石灰石中断反应 ,夹好止水夹。3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 +H2O此法可用于H2 、H2S、C2H2 等气体的制取。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1 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7.
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改进称取2克氢氧化钠放于烧杯,加进60毫升96%酒精,不断搅拌,使成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贮入试剂瓶备用。取3毫升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于试管,通入CO2,则产生白色沉淀,这是生成的Na2CO3。将上述生成物分装于两支试管,一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沉淀溶解;另一试管中滴加盐酸,产生CO2气体,用点燃的火柴伸入试管,火焰熄灭验证。2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装置如图①、图②圆底烧瓶配上双孔橡皮塞,一孔插上直角玻璃导管,另一孔插入长约15cm的尖嘴玻璃管,用橡皮管与长约5cm的直玻璃管相连。橡皮塞上再插上反焊…  相似文献   

8.
一、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的改进及教学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托里拆利玻璃管,B为粗、短玻璃管,C为乳胶管,D为胶塞,E为与A管等粗的短玻璃管。实验时,将图1所示的装置倾斜灌入适量水银(用细铁丝排出残留的气泡,水银灌满胶管即可),用止水夹将胶管中部卡死,改为图2所示,固定在铁架台上(可仿照调拨仪器中的水平滑动配件装置,使A、B两管均可向上或下,向左或右移动,亦可用试管夹固定),松开止水夹,即为托里拆利实验了。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没有特殊明显现象发生 ,我在课堂上曾设计过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方案一 :   1 材料分液漏斗 ,锥形瓶 ,气球 ,直玻璃管 ,双孔橡皮塞等。2 装置见图 1。图 1   3 操作过程与现象在锥形瓶内收集满CO2 气体 ,塞上如图 1所示的双孔橡皮塞 ,此时气球变瘪。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向内滴入少量的NaOH溶液 ,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方案二 :   1 材料两只气球 ,镊子 ,细线 ,CO2 气体 ,氢氧化钠固体等。2 操作步骤与现象用镊子夹取氢氧化钠固体于一只气球内 ,另一只不放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10.
1 实验目的  使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有效地防止有毒物质H2S和SO2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装置图2 实验用品  铁架台、万能夹、单孔橡皮塞、药匙、玻璃管、自制弯滴管、Na2S(固)、Na2SO3(固)、NaOH溶液、浓H2SO4。3 实验装置(如装置图)4 实验操作41 按图连接实验装置,向玻璃管A端放入少量Na2S晶体,B端放入Na2SO3晶体。42 分别将两端滴管中的硫酸挤压入琉璃管内,A端反应生成H2S气体,B端反应生成SO2气体,过一会,两种气体相反应,使玻璃管内壁上附着淡黄色固体…  相似文献   

11.
题 1 下述实验装置和操作 ,回答有关问题。图 1   ( 1 )按图 (a)中所示装置 ,用两种不同操作分别进行实验 ,观察B管中的现象。      操作 1 :先夹紧止水夹a ,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操作 2 :打开止水夹a ,使A管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 )上述装置的实验结束后 ,取A管内反应所得溶液 ,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再高温煅烧 (有关装置及操作均已略去 ) ,最后留下红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  相似文献   

12.
贵刊在 2 0 0 0年第 8期刊登了《Na2 O2 与CO2 反应演示实验设计》。作者解释了实验原理 :反应生成的CO2 ,经过除杂 (HCl气体 )干燥后 ,较纯净的CO2与Na2 O2 接触生成O2 ,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可检验出O2 。有一点 ,本人认为不妥 ,这里指出与本文作者及各位同行商榷。Na2 O2 与干燥的CO2 是不反应的 ,与潮湿的CO2才可反应。Na2 O2 与潮湿的CO2 反应的实质是 :Na2 O2 +2H2 O 2NaOH +H2 O2 ( 1)2H2 O2 =2H2 O +O2 ( 2 )CO2 +2NaOH =Na2 CO2 +H2 O ( 3)将 ( 1)、( 2 )、( 3)方程式合并可…  相似文献   

13.
1 实验装置如下图A 用离子交换柱弯制的玻璃管B 用玻管弯制的长滴管C 安全漏斗 D 铁架台E 止水夹 F 温度计G 玻璃盖片 H 玻璃活塞I 小气球 J 15 0ml锥形瓶K 酒精灯 L 垫木M 5 0 0ml烧杯2 实验步骤2 1 在 1 5 0ml锥形瓶中注入约 5 0ml水 ,在烧杯中注入适量冷水 ,向玻璃管中注入1 5ml浓硝酸 ,再逐滴滴加浓H2 SO42ml,用长弯曲的滴管取 1ml苯插入带有安全漏斗的橡皮塞中 ,塞紧管口 ,挤压滴管胶头滴加苯。2 2 打开止水夹放出冷水 ,然后向烧杯中注入热水 (约 6 0℃ )。2 3 插入温度计 ,在 6 0℃水浴…  相似文献   

14.
Na_2O_2与CO_2反应实验的改进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55G600)郑胜文一.原理利用人体呼出的CO2气体与Na2O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产生氧气和大量的热,从而引发干燥的棉花剧烈燃烧.二.仪器,药品石棉网一张,玻璃管(约20cm)一根,Na。O。?..  相似文献   

15.
乙醇结构式测定的新方法宣兴市中学(214200)徐申扬装置如图:实验操作:在烧瓶B里灌满水,塞上带双导管橡皮塞,使引出的短导管和乳胶管里也充满水,夹上止水夹,倒置过来固定在铁架台上。将50ml注射器润滑后并使注射器前端导管也充满水,按装置图连接好。这...  相似文献   

16.
CO的还原实验因气体产生及还原 ,贮存装置较复杂 ,又因CO有毒 ,初中化学教学实验中 ,多数老师对CO的化学性质实验只讲不做 ,这种现象对学生学习CO知识不利。本人结合教学实际 ,将CO的性质实验作如下改进 ,较为方便易行 ,可供参考。1 装置连接  按装置图顺序连接 ,烧瓶用 2 5 0ml的 ,加入约 5 0ml98%的浓H2 SO4,分液漏斗中盛甲酸约 1 0ml。如用草酸代替甲酸 ,因生成的CO中混有CO2 ,故前面的澄清石灰水装置要换用浓氢氧化钠溶液以洗去CO2 。装置图2 实验步骤2 1 检验气密性 :将末端导气管伸入水槽中 ,给浓H2 …  相似文献   

17.
Na_2O_2与CO_2和H_2O的反应的综合演示实验江苏铜山侯集中学(221121)孙洪登一、操作过程取一干燥洁净的大试管并收集满CO2气。将Na2O2粉末小心地加入此试管中,接着迅速用事先准备好的装有二根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具体装置如下:A.H2...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装置的改进如图 1所示 ,在较粗玻璃导管的两端 ,一端用附有止水夹的乳胶管封住管口 ,另一端套上单孔橡胶塞 ,塞紧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在乳胶管的另一端套上同样的带有橡胶塞的玻璃导管 ,塞紧装有空气的瓶子。实验时 ,只需打开乳胶管上的图 1止水夹 ,两瓶中的气体彼此进入对方 ,结果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 ,颜色变得均匀。2 装置改进后的优点用附有止水夹的导管代替玻璃片 ,克服了有害气体外逸。两瓶放在桌面上 ,安全性比较好。3 需注意的问题为了增大不同气体之间的接触面 ,节省实验时间 ,玻璃导管要粗 (直径约 1c…  相似文献   

19.
药品:过氧化钠、酚酞试液、二氧化碳气体. 仪器:250ml烧瓶、烧杯、单孔塞、玻璃管、止水夹.  相似文献   

20.
1 实验原理  氨通过三氧化二铬催化剂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续氧化生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4NH3 5O2Cr2 O36H2 O 4NO2NO O2  2NO23NO2 H2 O   2HNO3 NO2 仪器和药品  仪器 :锥形瓶 ,圆底烧瓶 ,烧杯 ,硬质双通管 ,鼓气球 ,双孔塞 ,单孔塞 ,玻璃管 ,胶管 ,石棉绒 ,酒精灯等。药品 :氨水 ,重铬酸铵或 (三氧化铬 )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蒸馏水等。3 实验装置图A 鼓气球 B Cr2 O3 C 石棉绒D 氨水 (5∶1) E 蒸馏水 F NaOH溶液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