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用初三化学教材中,演示“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的实验时,用三支试管做实验,其中用两支试管分别给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加热,以带火星木条证明未放出氧气以后,将二氧化锰倒入氯酸钾,再用带火星木条证明放出了大量氧气,这样做不免费时费力。若将试管予以改进,便可将后两个实验“合二为一”。只用一支试管,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智能陇县曹家湾中学邢林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智能,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直观演示,诱发思维途径在建立催化剂概念时,可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图1实验装置示意图先给右图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片刻,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木条...  相似文献   

3.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仪器石棉网 ( 3张 )二、药品氯酸钾 二氧化锰 木条 火柴三、装置见附图。附图 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如附图 ,在A石棉网上放少量氯酸钾 ,在B石棉网上放少量二氧化锰 ,在C石棉网上放少量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接触三张石棉网的药品。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MnO2△ 2KCl+3O2 ↑五、实验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氯酸钾 ,有火星闪烁 ,但木条不复燃 ;接触二氧化锰 ,木条无变化 ;接触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火星闪烁剧烈 ,木条复燃。六、说明传统的方法是先加热氯酸钾 ,而且须等到氯…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四年制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讲授“催化剂”时,课本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实验2-6】加热少量氯酸钾固体,几分钟后,可以看到,氯酸钾熔化后,才开始缓慢地放出气泡,这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管口,观察木条是否着火。如果着火,表明有什么气体放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一个重要的实验 .掌握好它将 1为以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个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采用加热固体法来制取 .其药品有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则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其反应如下 :氯酸钾 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氧气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二种方法1 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 ;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 验满和检验方法( 1 )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如…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有一个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实验2-5),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可用这一方法制取氧气。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第 1 5页《氧气的制法》里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 ,目的是为了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催化剂概念。此三个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实验 1—6 ]将KClO3 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放出气泡后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 ;[实验1— 7]是将MnO2 放入试管中加热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 ;[实验 1— 8]是把KClO3 放在试管里加热片刻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 ,木条不着火 ,把试管移离火焰迅速撒入少量MnO2 ,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实验时发现如下不足 :1、[实验 1— 6 ]中KClO3 需加热至较高温度 ,且加热时间较长 ;2、[实验 1— 8]所需时…  相似文献   

8.
在大试管中加入适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做为氧气的发生装置,试管上方放置一个球形横口试管(并用橡皮塞),用以收集氧气。加热大试管的混合物,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已充满球形横口试管后,按以下顺序做氧气一系列的化学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9.
一、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对课本中一些枯燥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 ,而对化学实验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 ,我着重在实验课上下功夫。化学课有很多实验要学生自己做 ,有一些是老师演示的实验 ,我把一些比较容易做且现象十分明显的演示实验交给学生做。如 :在讲到氧气制法的时候 ,需要进行三个演示实验 :①给纯净的氯酸钾加热 ,较长时间后放出氧气 ;②给二氧化锰加热 ,长时间加热均不能得到氧气 ;③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在较低温度下就能迅速放出氧气。如果按教科书的安排 ,三个实验要做很长时间 ,同学们在长时间看这三个实验时…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妥善地安排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新发现的感觉,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要把每个实验恰到好处地用以验证课堂进述的理论,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实验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或得出数据去分析或解释和规纳出原理或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获得更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要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好化学实验教学着手。 一、用实验教活概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本上的实验安排都是为了某一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有的并没有考虑到知识的延伸。如初中化学《实验1-6》把少量二氧化锰放在试管里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管口,木条不着火。这个实验验证了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没有氧气放出。但是在实验《1-7》里能起催化  相似文献   

11.
硝酸钾加热分解实验的改进山西榆次市经纬中学(030601)刘秋林,郝晓春按高一化学教材演示实验6-6,给试管里的硝酸钾加热到熔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很不明显,现改为给试管里的硝酸钾加热到熔融,用坩埚钳夹一小块...  相似文献   

12.
1 直观演示,在观察中诱发创造性思维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显著特点.其演示实验既直观形象,又鲜明生动,以极强的吸引力和操作示范性成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教材在教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有一演示实验:I.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Ⅱ.微徽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许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严密和完善的实验逻辑推理过程是学生理解并记忆概念的关键。九年级化学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有关催化剂概念的探究实验是这样编排的: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ml ̄5ml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下列实验: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的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星不变或熄灭)。2.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比较上述三种…  相似文献   

15.
李焱 《化学教与学》2013,(9):88-88,90
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P37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2-5](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现行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实验设计中已经有使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代替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的大趋势。各种版本的设计略有不同,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教材实验设计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现在不同版本的初中化学教科书设计时有所区别。2012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1]是这样设计的(如图1所示):(1)在试管中加入5 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  相似文献   

17.
上好化学实验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看好老师的演示实验在初三的化学课程中,老师要给同学们做许多演示实验。例如,在“氧气的制法”一节中,有四个演示实验。前三个实验说明,加热氯酸钾可以放出氧气,加热二氧化锰并不能放出氧气,但使二者均匀混合后,只要稍许加热就能迅速地放出氧气。最后一个实验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看起来简单,却使你认识到,什么物质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得到氧气,如何鉴别和收集氧气,什么叫催化剂及其作用等一系列的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现在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探究做如下说明。1分解速率探究教科书中对双氧水的分解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如图1  相似文献   

19.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中的传统实验,也是学生掌握气体的制取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原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在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33页课题3“制取氧气”中安排的实验是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在教  相似文献   

20.
一、硝酸钾的不稳定性 按高一化学教材演示实验6-6,给试管卫的硝酸钾加热到熔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很不明显。现改为给试管里的硝酸钾加热到熔融,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投入试管,可以看到木炭的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燃着的木炭好象一个红亮的小球,在熔融的硝酸钾表面不停地跳动,小球逐渐减小,直至完全消失,现象非常明显好看。 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关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现在之所以再次提出它,就是因为按高二化学教材实验3-1的操作观察不到白色絮状沉淀的生成,一些资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