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仅从宏观角度对清代前期的农业和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水平,及其发展迟缓的原因作一些探索,以期引起史学界进一步的研讨。清代前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经济出现了许多与以往所不同的新趋势和新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黔东手工业大发展的阶段。文章从农副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分别考察了清代黔东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文章认为,清代黔东手工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的模式,而带有很强的商品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奚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经济类型以畜牧业为主,兼有狩猎业、手工业和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奚人的各种经济类型发展程度不一。畜牧业贯穿始终,是奚人的主要经济类型,生产生活方式大都以此为主导。狩猎业既是辅助行业,也承担着独特功能,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起着重要作用。手工业门类多依畜牧业、狩猎业而生存。自唐末开始,部分奚人开始经营农业。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黄河三角洲的手工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制盐业、纺织业、草缏业等低成本的轻工行业较为繁荣发达。尽管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地域和行业布局不够均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印记比较浓重,但是,晚清时期黄河三角洲发达的手工业经济,却在上关国计、下系民生的重大领域,发挥着独特的富国强民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南地区是元代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手工业发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在结构体系上,官营手工业机构规模超前又具地方特色;民营手工业结构稳定且吸收了更多的劳动力,并出现新的形式。经营方式上,官营手工业生产扩大且分工更加细化;民营手工业从兼业向专业发展,雇佣劳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王朝毓一全国以后,由于全国出现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大统一的政治局面,内蒙古地区近三百年的封建割据状态结束了。清代这种政治形势的出现,为我国各民族相互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客观前提。经过清代二百多年的发展,在经济上,内蒙古地区已经从一个以游牧业为主的地区变成了一个既有牧业、猎业,又有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多种经济并存的地区;在民族关系上,内蒙古地区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包括汉、回、满、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偷春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是内蒙古经济和民族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时代,而其中农业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本文试图就鸦片战争以前内蒙古农业发展的原因、规模和意义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赵国的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力发达,冶铁业、铸铜业、制陶业、酿酒业等手工业生产已成为赵国社会经济的支柱。随着商业市场的发展,铜铸布币广泛流通于市场,庞大商人阶层的积极商业活动,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使之货币的流通区域日趋扩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清代呼和浩特地区的手工业,目前尚无专文论及。本文利用所接触到的史料,对清代呼和浩特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表现、特点、意义和影响等几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欧隐修运动盛期,修道院经济趋向繁荣,以农牧业为依托,修道院在磨坊业、酿酒业、冶金业、采石业、采煤业、盐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保留、革新并传播罗马时代的手工业技术,为西欧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福建人民出版社在2005年5月推出了由魏明孔先生主编的4卷本《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可以说是中国手工业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蔡锋先生撰写的《先秦秦汉卷》对中国手工业的起源、发展作了详尽的论述。该书脉络分明地勾勒出先秦秦汉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线索,使人们对先秦秦汉手工业发展演变的历程一目了然。本书分上下两编,其框架结构的安排基本相同,但根据研究的重点和研究资料的掌握程度,书中的研究各有侧重。先秦手工业发展论述的特点是在详细论述手工业门类之前都有一章手工业生产概论的内容,涉及手工业生产的管理体制及类型、手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对外贸易上所实行的闭关政策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但闭关政策的形成实际上是经过禁海-开放-闭关发展过程的,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是清代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同时它也反映出清代各个时期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以及它对各个时期海外贸易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澳门贸易对中外贸易和中国的社会经济有着独特作用 ,伴随着澳门贸易的建立、兴盛、曲折发展和衰落 ,澳门也经历了一个由繁荣到没落的历程。澳门贸易的兴盛既是历史的必然 ,又是时代的产物。它在明清这一中国走向近世的关键时期成为中外贸易的合法孔道 ,推动了中国传统对外贸易向近世贸易的转变 ,更成为中国入超的主要渠道 ,刺激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澳门贸易的罪恶演变 ,澳门也由此成为殖民主义的重要跳板。  相似文献   

13.
《江华条约》签订后,日本在朝鲜的势力急剧膨胀,严重损害了清政府在朝鲜的传统利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政府决定劝导朝鲜与西方国家立约通商,以牵制日本在朝鲜势力的继续膨胀。以往史学界对清政府的这种“劝导通商”策多持批评态度。但清政府的“劝导通商”策挽救了中国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鲜的主权,但清政府对朝鲜劝导通商使朝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一种消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明清晋商研究是对明清时期中国晋商进行的多角度的一系列研究。“诚信,仁义”是明清晋商的金字招牌,但诚信是无论古今及无论任何地方的商人都提倡的公序良俗,并非晋商独有。明清晋商对内部的管理强调等级制官场文化的“官僚君主制”,这种明清晋商特色的管理模式尽管对明清晋商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为明清晋商走向衰败埋下了伏笔。只有给明清晋商一个清晰、准确和基本的定位,才能为后续研究明清晋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关报告、地方志、领事报告、新闻报道等史料的分析,探讨了台湾在清朝统治时期和日本占领时期与温州之间的航运和贸易情况.清代以来,温州利用帆船航海的便利,发展了与台湾的航运和贸易关系,其中以戎克船(清式中国帆船)为媒介的猪、米贸易在温-台贸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温州米产量不多,从米作丰富的台湾输入米谷以补充本地的不足.而台湾民众日常饮食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的猪肉则有较大一部分来自温州及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热潮,这股热潮也自然波及到潮汕地区。当时有众多的潮籍学子留学外洋。他们满怀救国图强的爱国热情,在国外广泛地吸收新知,努力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民主思想。回国后,他们兢兢业业,发挥自己所学之长,为祖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奉献自身的力量。同时他们积极投身家乡的社会改革,启发民智,在潮汕地区的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清江南与江西地区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邻江南地区,因其地利之便,明清时期江南与江西的经济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两地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大庾岭商路作为清代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外贸大通道,从经济学角度讲,是非经济的,它是政府海外贸易尤其是清代实行一口通商的结果。明清江西与江南地区密切的市场联系也并非江西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真正体现。清代江西地区过境贸易的繁荣更多地是政府经济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晋商是明清之际的大商帮,曾经垄断了中俄交界的恰克图贸易。之所以形成如此历史现象,首先在于清初对蒙古及俄罗斯贸易的开放政策;其次,当时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为长途贩运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晋商自身的商业习惯、商业积淀则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汉口凭着它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的“纲盐”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批徽商到此经商。徽商在汉口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盐、茶、典当、米粮等行业尤为活跃。徽商促进了汉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提高汉口的知名度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称"七圣妈",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