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杰小说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主要发生在社会、命运、人性、人本四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悲剧又各有其特质和表征.悲剧的共同成因在于主体的超越性,与作家的人生经验、创作理念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密切相关.四个层面的悲剧呈逐级递进性质,也标志着作家思想的逐步深化.在人本层面的冲突中,小说传达出一种现代悲剧思想和现代文化意识,表明作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2.
论萧红小说的悲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在萧红小说的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散文化”作为萧红小说的基本美学特征。诚然,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萧红在小说“散文化”方面的探索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但仔细地品味她的小说就会发现,“散文化”特征并非其小说最本质的审美属性,因为单是这一点,不足以使萧红区别于废名、沈从文等具有散文化创作倾向的作家,真正使萧红区别于上述作家的,是渗透在她作品中的悲剧力量。失去了这种力量,萧红小说的魅力就会减少许多。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入手,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萧红,理解她的作品。重新认识其小说创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端木蕻良的小说作为讨论对象,分析了端木小说的悲剧意蕴。端木在小说中暗含浓郁的悲剧氛围,这种悲剧意味正是作家独特审美趣味、创作个性的彰显。本文探讨端木蕻良小说悲剧意蕴的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4.
钟菱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2):154-156,162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大多是凡人悲剧,而非英雄悲剧。二、注重表现主人公身上的欲望即物欲、情欲是张爱玲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三、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强调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四、善于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烘托悲剧色彩。张爱玲创作悲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跟她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二是跟她自身不幸的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的生存悲剧——论康拉德小说中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文教资料》2008,(25):25-27
西方现代悲剧主要是一种本体异化的悲剧.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小说创作较早地体现了西方现代悲剧发展的某些最初征兆.本文探讨了康拉德小说中所表现的自我的孤独与世界的荒诞,认为这预示了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重要的悲剧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的创作核心就是"五四"反封建的思想,其强大而沉实的创作力就是潜藏在作家灵魂深处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经过近十年的"咀嚼"和"扩大",到三十年代就演变成为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文艺此时也充分显示出了革命性和行动力。所以,二十年代乡土小说是从思想到行动的过渡,没有这种深沉的"挑战"式的悲剧意识,就没有文学后来者的越来越敏锐,越来越稳健;没有这种积极的"应战"式的悲剧意识也就没有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的觉醒、改变,以及三十年代以后的革命文学了。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的创作核心就是“五四”反封建的思想,其强大而沉实的创作力就是潜藏在作家灵魂深处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经过近十年的“咀嚼”和“扩大”,到三十年代就演变成为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文艺此时也充分显示出了革命性和行动力。所以,二十年代乡土小说是从思想到行动的过渡,没有这种深沉的“挑战”式的悲剧意识,就没有文学后来者的越来越敏锐,越来越稳健;没有这种积极的“应战”式的悲剧意识也就没有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的觉醒、改变,以及三十年代以后的革命文学了。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的创作核心就是“五四”反封建的思想,其强大而沉实的创作力就是潜藏在作家灵魂深处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经过近十年的“咀嚼”和“扩大”,到三十年代就演变成为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文艺此时也充分显示出了革命性和行动力.所以,二十年代乡土小说是从思想到行动的过渡,没有这种深沉的“挑战”式的悲剧意识,就没有文学后来者的越来越敏锐,越来越稳健;没有这种积极的“应战”式的悲剧意识也就没有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的觉醒、改变,以及三十年代以后的革命文学了.  相似文献   

9.
《还乡》是哈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性小说,标志着作家文学生涯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大胆地将悲剧文体运用于小说,自觉地承袭了希腊的悲剧元素。此后,悲剧主题就一直贯穿于哈代的小说创作中。《还乡》中凝聚着哈代浓郁的故土意识和悲剧情结,充分诠释了他独特的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10.
余华小说的创作局限主要表现在悲剧精神的缺失。这一缺失集中体现在作品的时间观、主体性和暴力叙述三个方面。导致这一创作局限产生的根本原因既有作家自身的局限,也来自中国文化传统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6,(3):13-16
悲剧在作家东西的小说创作中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他的悲剧意识已深入骨髓,成为他创作时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悲剧意识的由来有着深刻的根源,并在其作品中得到不断地展现,成为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法国作家拉辛的悲剧被公认为古典主义悲剧创作的典范。人欲横流,权力之争,命运观念构成了他悲剧创作的主要内容;在情节设置、内心刻画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又尽显古典主义的艺术规范。其思想锋芒之锐利,艺术探索之完善,使拉辛悲剧的思想艺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一位富有才华的现代女性作家,她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饱受着凄凉与寂寞,她的许多小说的素材都来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其创作情节大多是她悲剧人生的写照和体现。本文剖析了萧红的悲剧人格和小说的悲剧意蕴,同时分析了萧红独具蕴味的文体风格,以充分认识这一悲剧并富有才华的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重要诗人,他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同他的长篇小说一样体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文章试从语言、人物关系、偶然和巧合以及象征四个方面来分析哈代在这篇小说创作中所运用的悲剧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鲁迅以自觉而明确的态度创作出了许多撼人心魄、发人深思的悲剧小说,以实现他“为人生--反封建、启蒙思想、改造国民性、变革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悲剧的冲突成因和审美感受两个角度,鲁迅的悲剧小说可划分为“社会悲剧”与“个性悲剧”两种构成形态,以及“情感型悲剧”与“理智型悲剧”两种接受形态。  相似文献   

16.
论文剖析了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创作的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白先勇笔下的台湾女性遭遇不仅仅是个人悲剧,而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同时分析了白先勇创作风格,指出作家不仅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接受了西方文学创作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主要创作形式是小说。她的小说打上了她的悲惨人生履历的烙印,常常以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和女性对爱情渴求的破灭作为表现内容,蕴含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小说情节往往在对环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悲剧性刻画中展开,极尽渲染了故事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9.
将《小城三月》文本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按照启蒙的眼光,从作家的文学理想、审美创作和坎坷人生经历的研究层面进行分析,我们将会“发现”:小说里浸润着启蒙意识、悲剧意识,同时还传达着深层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伟大作品,他的许多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深入生活的创作手法也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不朽。路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就是中篇小说《人生》。路遥在这篇小说中描述了一个陕北青年高加林在爱情和事业上的悲剧,这个悲剧带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人性内涵。如今它所产生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带给我们的对时代发展进程的审视和人性的关照仍然鲜活,它的社会价值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消失,重读小说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在很多时候作家和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内在对应性,而路遥本身也正以其个人的命运和爱情悲剧带给我们不尽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