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是通过有效整合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来实现上述课教学目标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思路 《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是新编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第二课的内容,阐述了青少年为什么要珍惜生命,怎样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以及如何让生命焕发光彩。这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培养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使其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莉 《小学语文》2010,(1):26-29
【教材解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此文属于第四单元,主题是关于“夏天的趣事”。教材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介绍了蜻蜒、蚂蚁、蝌蚪、蚯蚓、蝴蝶、蜘蛛等夏天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而其中大多数是昆虫。编排此文目的是借助儿歌识字,同时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然界。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产生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识字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课标要求]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  相似文献   

6.
把生命教育放在第一课,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爱护。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生命的自身超越。完整的生命教育,非但要关注生之安全,也应该关注生之意义,使学生在生命教育中守护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精神境界。所以,有效的生命教育课程应该指向的是人的生命意识的培养,这当然包含生命安全教育,但更应关注对生命历程的享受状态。生命教育课程在我们国家的课程体系中,基本处于边缘状态。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以下简称《课》),  相似文献   

7.
蔡敏胜  何建东 《科学课》2008,(11):30-31
本课是三年级《探访生物王国》单元的起始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来认识生命和生物。学生对生命和生物的了解在头脑中已有一定的模型,但这种科学前概念是零碎和不经意的、感性的。在这节课中,我们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8.
【活动背景】本课程是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形成,培养其尊重生命的素养和能力。【活动目标】1.课前组织学生搜集生命孕育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知道“我从哪里来”,了解胎儿形成、生长、发育过程,每个阶段胎儿的特点,了解自己的出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金鹏飞 《考试周刊》2014,(57):150-151
本文主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文章主要从认识生命的由来、懂得珍爱每个生命、欣赏身边的生命、倡导与自然界中生命和谐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命 生命》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武老师以读、演、说、看、写等多种方式对文本中“生命”这一话题进行了出神人化的演绎,让孩子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含义与价值。在教学技艺上,她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精妙的教学设计,让观课者看到了一节真实、朴实、扎实而又多姿多彩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单元目标概说】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本单元的主题。冰心《谈生命》借助自然界的生命成长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了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勃兰兑斯《人生》通过描写虚拟的“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的场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品德教育是一个师生共同生活的舞台,其价值诉求与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品德课程改革应该以生命教育为核心指导理念,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过程和生命的质量,这是品德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品德课程的编制(一)确立生命价值取向的品德目标,强调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实现品德课程的设计者要了解个体的生命发展阶段,遵循其生命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设计和编制课  相似文献   

13.
《探访蚯蚓的家》一课,以引导学生研究蚯蚓为载体,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蚯蚓的全过程,了解蚯蚓的饮食起居及顽强的生命力,并记录蚯蚓一生的变化。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性,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  相似文献   

14.
《谁吃谁》是《走进树林》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是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后意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树立生态意识。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后,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一步感知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妙。  相似文献   

15.
生命礼赞     
在《生命 生命》这一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在你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没想到,这些平时只爱玩玩具、看漫画,不屑与书本交朋友的孩子竞一个个变成了诗人和哲人。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以帮助生命成长和完善为目的的教育,生命至上是生命教育理念的基石。教师生命观是教师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观点,直接影响教师对待自己生命、他人生命和自然界其他生命,直接影响生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为参加市里的赛课,历练出一堂县内样板课,我们采取磨课形式,几多磨砺,几多修炼,趣味良多。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的故事,本次磨课过程使我们对大师所讲故事昭示的教育真谛有了更深的体会。口教学特色定调设计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上)第三课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说课后试上了一课,大家认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形式化色彩较浓,教者的优势没得到充分体现,特色不明显。对教材再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本课从课题到内  相似文献   

18.
《谁吃谁》是《走进树林》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是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后意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树立生态意识。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后,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一步感知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妙。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以唯心辩证法的观点,论述了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生命的规定是主观性。并提出了“生命就是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黄晨虹 《生物学教学》2008,33(11):43-44
初中生物学科中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在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课中,我尝试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整合到具体的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