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薄暮黄昏从《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以降,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它促成了情景交融的千年契机,也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系统的黄昏情结,成为一种普遍的象征,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生际遇和诗歌意境的浑成中,激荡出不同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君子于役》是《诗经》艺术形式的典范之作,诗篇风格充分体现了《诗经》“思无邪”的特点。从行役诗角度看,“黄昏晚景图”衬托出主人公的悲苦境地;从爱情诗角度看,黄昏景象巧妙地铺垫了主人公情感在岁月中的沉淀与升华。语言质朴恬淡,意蕴深远。运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使得叙事简洁、抒情悠长。  相似文献   

3.
《君子于役》是《诗经·王风》里一篇优秀的代表性作品,产生于东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该诗全篇都在采用农家口语化的言辞,并营造出薄暮黄昏的审美意境,以一个思妇的口吻,深情地吐露出她对久役于他乡的"君子"无尽的相思和忧念。可以说它对中国闺怨诗歌的创作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君子于役>这首诗中"日夕闺思"具有的母题意义的分析,阐明了"闺思"产生的特定社会背景.以及"黄昏"意象作为"闺思"情绪支点的特殊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日夕闺思"这一母题在中国诗歌创作中承继和重释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上次我们赏析了《诗经》里的作品《芣苢》,今天再跟大家一同赏析一篇《诗经》里的作品,那就是“王风”里的《君子于役》。诗分两章,每章八句,请阅读——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 曷其有佸? 鸡棲于埘。鸡棲于桀, 日之夕矣,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羊牛下栝。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苟无饥渴。这是一首妇女思夫的民歌。她的丈夫在外服役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个过程:摹仿—摹仿实物与摹仿心灵—意象审美—形象思维 (1)笔者曾于去年六月发表一篇专文《世纪黄昏:中国文学艺术宏观风景线》(见1996年第2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旨在揭示和描述后现代主义于九十年代后在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骚动。笔者使用了“世纪黄昏”这个时空观念。也就是说,笔者是站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位置作中国文学艺术风景线的观察的。在笔者看来,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到今  相似文献   

7.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与《天净沙·秋思》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入选篇目。它们作为写景抒情的古典名篇,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千百年来为后世喜爱和传诵。《君子于役》抒发了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被誉为“闺怨之祖”;《天净沙·秋思》表达了天涯游子的思乡情怀,被称为“秋思之祖”。二者的抒情主题不同,但在抒情艺术方面却有许多共同之处。1.寓情于景。这两篇作品都是写景抒情的典范之作,都将思想情感寄寓于景物之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情怀。《君子于役》描写了夕阳西下,暮霭沉沉,牛羊归圈的黄昏景象;…  相似文献   

8.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是大自然中最辉煌壮丽的一景 ,然而 ,古人又有“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慨叹。基于夕阳的这一特殊属性 ,古人赋予它双重意蕴 :辉煌中暗含着凄怨 ,壮丽中包裹着哀愁。夕阳意境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中的《君子于役》。“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 ,羊牛下括。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太阳下山了 ,鸡、牛、羊纷纷归巢 ,而亲近的人儿却不见回来。此情此景 ,怎不勾起妇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呢 ?《君子于役》奠定了夕阳寓相思这一主题的基调。唐代温庭筠的《…  相似文献   

9.
黄昏,在我国古代记时法中,表示一天的某个时辰(19点-21点)。如《孔雀东南飞》中“吨吨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人定”均指时辰。然而,漫溯我国古典诗词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黄昏不仅仅是一个表时间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内蕴丰富的传统古诗词意象。诗人们借此意象形象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尤为突出。笔曾以《宋十大名家词》为据对唐宋词中的黄昏意象进行过粗略地统计,发现在词集中黄昏意象多的竟占25%。  相似文献   

10.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抒写家人远离,亲人相互思念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比比皆是,而开启先河的就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中“国风”的精髓。在《诗经》中写相思之情,悲凉之感的作品又尤以《君子于役》为胜。如果要评一评《诗经》的代表作的话,无论从内容、形象、语言等各方面来说,《君子于役》都理当入选,它使男子汉震颤,使妇女们忧伤,那么是什么因素使之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魅力呢?诗作起句以陈述和感叹点明了丈夫在远方长期服役,不知何时回归的现实状况,以此奠定了金诗的感情基础,接着运用比兴手法,使感情客观化。作者为我们写出了下面一些意象:院子里的鸡、住房旁的鸡窝、徐徐落下的夕阳、缓缓下山的牛羊,这些朴实的现实生活场景是情感客观化的手段,它们组成了鲜明生动的意境:夕阳西下,黄昏到来,院子里的鸡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英国伤感主义的杰出诗人托马斯·格雷以一首著名的《墓园挽歌》把伤感文学推向了顶峰。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诗人在表达伤感内容的同时,在形式上又结合了古典主义的创作要求。《墓园挽歌》不仅成为那个时代,而且是今天最完美的诗篇。  相似文献   

12.
一些人认为中国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写诗人没有得到爱情的伤感的爱情诗,这是从表层上得到的认识。透过表面层次,我们会看到这首诗的象征性非常鲜明,诗人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典型性和个性统一的艺术世界:它既有对诗人童年、少年生活的触发,更有对诗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忧郁和苦闷的复杂心绪的抒写。  相似文献   

13.
陈铨在诗集《哀梦影》中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叙事空间,分别是充满诗意的地理空间、孤独感伤的心理空间、色彩鲜明的图像空间。三种不同空间的互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陈铨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祈盼。陈铨在《哀梦影》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飞扬的灵感,也为诗歌涂上浓郁的个人的情感色彩和理想色彩,呈现出另一种抗战新诗。  相似文献   

14.
王士禛诗歌在神韵说指导下,追求言外之意,含蓄深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真谛,纠正了明七子貌袭而“神”遗之失,弥补反复古派强调个性之真而忽略诗“韵”的偏颇,与清初变化了的社会心理合拍,触及感伤的时代情绪和失落心态,也为传达志找到安全合宜的形式。而雅正清远的神韵之什,又是营造稳定、太平的“盛世元音”,被皇权着意选择,以之“振兴诗歌”,扶轮大雅,他也受到康熙帝的眷遇和擢拔,登上诗的“开国宗匠”之位。这除了个人的因素外,也是诗歌自身发展与历史、时代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词中表达了豪情、韧情、亲情、爱情、艳情、真情、怡情、民情、同情、傲情、乡情等.故称苏轼为词中"情圣"乃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6.
伤逝诗,即悼怀逝者的诗篇,在中西诗歌中都是屡见不鲜的。分析了中西方诗人对于这一主题相同和相异的情感态度和生死观念,并试图从文化角度来揭示其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E.E. Cummings is an American poet who is famous for his fantastic poems. L(a,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is a unique visual poem that shows Cummings' feeling of loneliness and takes readers into a sentimental scene. A great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this poem focusing on the morphology, visual effects, tonality and Cummings' inner world. However,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is poem has hardly been made. Thus, this paper sums up some representative comments of these aspects, doing a literature review of it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own interpretation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future studies of the poem.  相似文献   

18.
中晚唐时,歌咏钱塘名妓苏小小的诗出现热潮。究其原因,是因为苏小小形象堆积了中晚唐诗人的多重情愫:追求风流富艳的生活方式、时代、身世感伤等。通过对其中艺术成就最高、流传最广的李贺的《苏小小墓》的分析发现,李贺的吟咏苏小小,既是自伤身世,又有时代感伤,还是探寻生命价值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纳兰词中雨意象出现频率颇高,统计起来,在纳兰性德的三百四十三首词中,雨出现了八十七次之多。可将雨意象归纳为四类,分别是思妻之雨、悼亡之雨、思友之雨和怀乡之雨。雨的意象的形成,与词人个人独特的感伤性格、词人自己一生的遭遇、词人的伤感的审美观以及传统的婉约词尤其是北宋词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死亡的意象,主要包括以冬节、白雪、风雨、黑夜、黄昏、黑色、坟墓等象征死亡的意象作为诗的题目,以天国、坟墓、尸骨、鬼魂、乌鸦等象征死亡,以黑色和白色等色彩意象象征死亡。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使其诗作呈现出一种死寂的诗歌氛围。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这些意象有效地表达了他对黑暗和死亡的向往,弗罗斯特以死亡意象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