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位于铁岭市银州区文化街,依托清代郝浴创办的银冈书院而设。银冈书院在清末变法维新时,院内设小学学堂一处,现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0年,12岁的周恩来曾就读于此。银冈书院是东北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书院。1979年9月,经中共辽宁省委批准,铁岭地委把银冈书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1995年进行大规模维修,全部修复了1910年的原貌。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2.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3.
肖英 《兰台世界》2005,(11):59-59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清代东北第一书院”的铁岭银冈书院(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由清代原湖广道御史郝浴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对清代早期铁岭文化的影响具有着开发和发展的意义,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今天的铁岭本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刻的渗透。为此,从铁岭近代文化状态、银冈书院的产生和发展、银冈书院教育对铁岭文化的贡献、银冈书院对今天铁岭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繁荣和发展铁岭现代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周恩来,字翔宇,乳名大鸾,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城驸马巷。周家原为当地望族,祖辈相习为“绍兴师爷”,但到大鸾出生之时已家道中落。大…  相似文献   

6.
银冈书院     
《兰台世界》2015,(6):3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  相似文献   

7.
银冈书院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冈,便"卜地结庐,造屋三间",命名为"致知格物之堂",并在此寝食诵读,兼  相似文献   

8.
代晓丽 《兰台世界》2003,(12):38-38
每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他的创始人郝浴。郝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中山是他的号,直隶定州人。郝浴一生崎岖坎坷,年轻的时候是在流徙中渡过的。他正欲大展抱负,又因积劳成疾而早逝。他两次为官,前后13  相似文献   

9.
任辅臣(1884-1918),字佐卿,1884年4月生,辽宁省铁岭县河夹心村(今属铁岭县镇西堡镇)人,祖籍山东泰安.任辅臣幼年家境贫寒,聪颖好学,少年时代因家贫无力读书,只好随舅父念了五年的私塾,后家境好转,于1896年考入铁岭城南门内的银冈书院学习. 1898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开始修筑东清铁路支线(哈尔滨经铁岭至大连线),在铁岭招收雇员.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15岁的任辅臣被沙俄当局招收为东清铁路银州雇员,做录事(即书记员)工作,并且学会了俄语.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任辅臣因会俄语,被俄军强行拉去当通事(翻译).  相似文献   

10.
<正>四、筹建60年,仅存10年历史上的襄平书院名噪一时,影响深远,是科举时代辽阳的最高学府,不少名人举子都出自这里。它与沈阳的萃升书院、铁岭的银冈书院齐名,被称为清代"盛京三大书院"。不过,这样的"辉煌"来得非常不容易,因为它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创建过程。辽阳是一座具有2400年历史的古城。历代都有名人辈出,文风昌盛。可由于战火连年,直到大清取代了大明政权后,文教之于民,又是从零做起。从康熙朝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将明代的书院都做了修复和改建。唯有辽阳这座古城,不但没有修复明代遗留的文武二书院,而且也未建新的书院。  相似文献   

11.
孙玉梅 《兰台世界》2005,(8):140-140
1958年春节,周恩来总理指示:“任辅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后就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的先烈,他的革命事迹是我们国家的光荣。”被周总理称为“我们的先烈”的任辅臣,也是银冈书院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一年秋,湖北省竹溪县税务局一位干部向我们提供了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另一名“烈士”仍健在的重要新闻线索。这位老人现年63岁,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记叙的烈士张贵生姓名一字不差,在向我们提供上述情况时,税务干部还带了老人的复员军人证件。我们很快找到了张贵生。他说,他入伍后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三营九连,与李玉安、邢玉堂、井玉琢等人在同一个班。当时,我们觉察出“三营九连”,与魏巍所写的“三连”不相符。张贵生解释说:“九连在三营即第三连”。张贵生向我们详细讲叙了书常站战役(即松骨峰战役)战斗经过。我们看了张贵生头部,确有不少伤疤。在他的臀部有一个乌黑色深窝,他说是取弹片留下的“纪念”。初次采访,使我们增添了信心。采访组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铁岭市清代流官郝浴创建的文化教育遗址-银冈书院,距今已有近三百五十年的历史了。它是清代东北最早的为准备科举应试而研习经史的场所,在培育人才、振兴地方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东北文化教育的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庄严肃穆的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里,埋葬着一位出生自山东的红色传奇"间谍"。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中共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他在2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获得过无数重大情报,最精彩的是和项与年等人拿到了蒋介石对苏区第五次围剿的"铁桶计划",而使红军主力转危为安,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卢志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0号烈士证书。  相似文献   

15.
周宁 《历史档案》2012,(2):127-130
保定莲池书院始建于1733年(雍正十一年),为直隶省级书院①,其历任山长多为一时之选②。吴汝纶久慕莲池盛名,1889年主动辞官,接替张裕钊出任山长③。吴汝纶在馆期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④,他对莲池一职也十分满意,曾言"此间书院园亭之乐,全省所无,弟以冀州易此,真乃舍  相似文献   

16.
刘新颖 《军事记者》2006,(1):44-44,50
1990年4月23日,全国许多新闻媒体报道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作家魏巍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再三讴歌的十三烈士之一——李玉安还活着。从此,活“烈士”李玉安成了一个在全国持续报道两年之久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人物。时间虽然过去十几年了。但笔者作为当年第一个采写报道这位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人物的新闻工作者,回想起采访报道活“烈士”李玉安的得与失,和活“烈士”李玉安面世背后的故事,仍像口  相似文献   

17.
正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收藏有日本东亚同文书院档案,分为图片档案和文书档案两部分。本文拟对东亚同文书院档案及其价值作一简述。一东亚同文书院档案由来东亚同文书院系1900年5月日本所谓的民间组织"东亚同文会"在中国创办,初名南京同文书院,办学宗旨为"学习了解中国国情和政治经济文化,加强中日贸易交流"。同年8月,迁往上海,改称东亚同文书院。东亚同文书院在1900—1920年间只招收日本学生,人数大约50—100左右。学习科目有政治  相似文献   

18.
作为辽宁农业大市,铁岭农业比重大,全市3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207万,人口比重达到69%,如何办好农民爱听的广播,是铁岭广播电视台一直努力的方向,从2013年年末铁岭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改版以来,铁岭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从三方面着手,着重加强为农民服务,引导农民致富,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办农民自己的广播。一、把广播办成农民致富的好参谋办乡村广播,首先要清楚农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听到的是什么。在改版之处,铁岭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的领导到农村进行了广泛调研,听到最多的就是希望通过广播了解农民致富信息,学习人家的致富经验。因此让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两个体系”,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我去年秋天开始提出来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琢磨,档案的最大价值应该是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各种需要,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社会中最大多数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档案服务。这就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档案资源体系应该覆盖所有被档案记载过的人,否则,有的人在档案资源中就是空白,当他需要利用有关他的档案时,捎案工作者就无法满足他的需要;第二点,档案利用体系应该方便所有想利用档案的人,否则,即使档案资源中有他想利用的档案,他的利用愿望也会落空。  相似文献   

20.
一在美国,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的名字老幼皆知,家喻户晓。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75—1977年连续三年举办的关于美国领袖人物的典型调查中,他均当选为“美国十位最有影响的决策人”之一,而且是唯一的一位新闻记者。在这同一调查中,他还被选为美国电视界“最有影响的人物”。1972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著名人物的信任指数,即在公众中受信任的程度的调查中,克朗凯特遥遥领先,他的信任指数为73%,而美国参议员们的平均信任指数为67%,州长们的平均数为59%,而当时的总统尼克松为57%。曾有人预言,如果克朗凯特竞选美国总统,他肯定当选。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