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已经渗透到农业全产业链,在降低农村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等方面成效显著。“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温州市已成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发展中仍面临网络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物流体系建设落后、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及品牌化程度低、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因此,农村电商应注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能力及加强农产品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将创新思维注入农村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从而使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好地为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7,(3):65-68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各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普遍形式,其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为促进农产品物流配送、解决农民信息滞后等农业问题创造了机会。本文以我国农业大省——安徽省为例,从"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流电子商务"的基本内涵剖析入手,对安徽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深挖安徽农业物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安徽农业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为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针对农产品的特殊属性,发展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困扰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才能不断为优化我国农产品企业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在提升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农业结构调整、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范围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是不容忽视的。而农业作为特殊的产业,其生产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加之我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薄弱,使农业电子商务的开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农业和电子商务必须寻找适当的结合点,走一条与其他行业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正在受到诸多质疑,城市农产品价格暴涨与农民朋友低价甚无法销售农产品等现象,形成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令人困惑的问题。究其原因,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言"农产品流通环节是整个流通链中最薄弱的。流通环节过多不仅会造成价格上涨,而且还会造成农产品的浪费。"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完善农产品流通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让农民朋友受益,让消费者受益。总而言之,优化农产品流通链,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期货从农产品现货发展演变而来,与农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波折与落后的期货教育密切有关,而当前"期货农业"兴起,农产品金融化、期货化趋势更是对农业类院校培养期货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对如何在农业类院校开展期货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多与农业金融方面的教育人士重视并加快对期货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浙中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观念滞后、网站"空网"严重以及重信息少商务、交易信息对称性差、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当务之急是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融合区域资源构建一个浙中地区的电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政府和企业携手创建电子农务信息服务物理平台,实行多方合作共赢的市场运作模式,组建农业信息服务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以此推动浙中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电子商务在农村中悄然兴起并迅速向纵深方向发展.安徽是农业大省,开展安徽农业电子商务研究对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SWOT分析,在既有资源基础上,指出安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特色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然而,由于大别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严重制约着大别山区农产品的流通,导致各种买难、卖难事件频繁发生。文章介绍了大别山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及大别山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了大别山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大别山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材料:经过农村经济改革,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还应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就将增加300亿元以上。目前农业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平均已达到3﹕1,我国仅为0.6﹕1;发达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达到全部农产品的80%以上,我国尚不足40%。根据材料,谈谈当前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应采取什么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分析,从科技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城镇化、转移富余农村劳动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必须改革完善现行农地制度。因为现行农地制度的小块分散经营方式存在制约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土地所有权模糊,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大量资金外流,削弱了农业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土地使用权不完整、征地补偿过低、土地潜在保障功能等制约农转非进程,不利于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民增收难、致富难;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不利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从生产力这一决定性因素来理解,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物质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民素质。由于农民整体上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缺乏等原因,导致其收入增长缓慢。本文总结了贵州农民技能培训的有益经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子商务与农产品销售结合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农业发展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农业生产与销售模式难以满足人们的更高要求。文章从目前中国的背景现状、电商与农业现状、农商案例、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建议、建模等方面对将电子商务与农产品销售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试图找出这一命题的利弊所在,从而进一步减少不足,延伸优点,将农业与科技结合,促进科技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春香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55-57,64
农产品绿色物流建设对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产品绿色物流对广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保护优化广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开辟广西农民增收新途径;极大地促进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广西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及广西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6.
浙江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以丽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欠发达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民培训面临的问题多,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发展任务重,因此需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联动、分类培训”的全覆盖农民培训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农副加工品在传统的贸易流通模式下,交易手段单一、流通困难、供求信息传播滞后。针对这一问题,借鉴国内外电子商务的经验,根据农副加工品的品种多样性和网络交易的应用性特点,运用互联网技术拟建一个针对性强的农副加工品电子商务平台。便利从事农副加工业的生产商、供应商、采购商开展农副加工品的网络交易,并为在平台上开展网络交易的各方提供洽谈、支付、物流、安全认证乃至担保服务,起到一个网络交易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SWOT分析的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并促使其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是南阳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南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必由之路.使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化和标准化,完善特色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未来南阳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成功转移不仅对四川农民就业和增收、四川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四川农业发展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建议从加强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管理、加速四川城镇化建设、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减少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消极影响,以此促进四川农业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区域性党报在做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发挥好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外,还要突出农民报特色,服务好全省"三农"工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广大农牧民增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