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知识》1996年第11期蔡尤臻《诸葛亮的疏忽》一文说诸葛亮的《出师表》开头有“益州疲弊”一语,意为“蜀汉的军备薄弱,财力不足”,而下文请命时有“兵甲已足”一语,意为“武器装备已经充足”,显然前后矛盾,蔡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说“这显然是他的疏忽”。我认为蔡文失  相似文献   

2.
史峰  尉学君 《师道》2006,(2):28-29
听了尉老师讲授《草船借箭》一课,大开眼界。上课了,老师说:“这一节课,我们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节语文辩论课。《三国演义》中评价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从不用险,唯‘空城计’为生平唯一一次用险。同学们同不同意这种说法呢?”一个学生回答:“老师,我不同意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评价。诸葛亮实际上是个用险专家,他常常用险,比如‘草船借箭’,就是诸葛亮的一次险胜,甚至险于‘空城计’。”老师:“这么说来,你认为孔明此次借箭是‘险招’,对吗?”“老师,是的。”又一生起立:“老师,我认为‘草船借箭’并不是用险,而是诸葛亮胸有成竹,稳操…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休息日,不上课,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明珠快乐了一天。可到了晚上,诸葛明珠把快乐收了起来。诸葛亮问女儿:“你为什么发愁?”诸葛明珠说:“一想到明天又有作文课,我的头皮就发麻。”“你这么害怕作文课?”“只有做梦的时候我才不害怕作文课。”“你做过这样的梦吗?”“做过!”诸葛明珠来劲了,“我梦到去学校。个子很高的高老师走进教室,对我们说:‘这节课是作文课,但校长另有安排——’”“改成其他课了?”“不。高老师说:‘作文课仍是作文课,不过不是我出题让你们作文,而是你们出题让我作文。’”诸葛亮笑了:“这下你们乐翻天了?”“可不…  相似文献   

4.
近读1993年7期《语文知识》刊黄德灿《子曰·诗曰·书曰》一文有云:“在读古文时,‘子曰……’句明确告诉我们:‘子’的本义是‘老师’,约定俗成,特指孔子。”笔者认为此说有误。因为:一、“子”的本义并非指“老师”“子”是一个象形字,《说文》释为:“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并引李阳冰语:“子在襁褓中,足併也。”《说文》所收“子”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四月,我读了杨骁同学发表在贵刊上的《诸葛亮“亮”错了》一文,读过之后不禁拍案大怒。诸葛亮呕心沥血,处处为黎民百姓着想,堪为后世之楷模。没想到,在他逝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竟有人说诸葛亮“错了”。不行,我要为我的祖先———张飞的顶头上司来辩护。杨骁同学说诸葛亮“错了”的原因有三:一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二是逆时代潮流错择主公;三是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咱先说这一,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是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如此贤德的刘备,怎能说是“大野心家”呢芽如果孔明不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怎能称得上贤德之人呢…  相似文献   

6.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陈大伟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来。当一学生提出“为什么刘备不让童子叫醒诸葛亮呢?假如诸葛亮一直在那里睡的话刘备会不会失去耐心,就走了呢”这一问题时,教师以“诸葛亮睡着了吗”进行了替代。笔者认为,教师的这一问是不该问的。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背景。黄厚江老师说过,文言文教学应是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言”指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文”的内涵就是文章、文学、文化。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言”达到“文”的彼岸。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为农民工子弟随迁学校,学生对“文”“言”的感知理解能力较弱,在课堂上教师一般偏重“言”的铺垫和积累,而笔者尝试从课文的预习指导入手,开展一次“文”“言”结合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笔者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文’;为了人,才有‘文’。因此语文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文课。一、淡化分析,引导学生逐层的感悟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王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他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设计教法,环节不多,却“针针见血”:1.通…  相似文献   

9.
拜读贵刊89年第12期上的《姓名里面有文章》一文,颇有得益。但文中对诸葛亮的“字”的解释,似觉欠妥。该文在谈到古人的名与字有联系时,列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字孔明,孔中显明就是有光亮之意。”显然,作者将“孔”作名词“小洞”解  相似文献   

10.
王利琴 《现代语文》2009,(9):120-121
一、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今年教师节,学校为每个老师做了一个“知心话语袋”,便于学生们给老师写悄悄话。笔者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留言,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但其中一份让笔者印象深刻。那是同年级别的班上的一个孩子写的,他说:“敬爱的王老师,或许您不认识我,但我对您印象特别深刻,在文学社选修课上您那会意的一笑及精彩的点评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您还记得《给诸葛亮的一封信》那篇文章吗?作者是我。其实我觉得我那篇作文写得并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听课教师在教室后面挤满了往日空闲的所有空间。授课教师正在引导学生为《草船借箭》一文分段。在学生读书、思考之后,教师让学生说出分段结果,有的学生说分三段,有的学生说分四段,教师又经过一番讲解,最后小结到:这篇课文分成四段更好。第一段讲周瑜限 3天让诸葛亮交出 10万枝箭,第二段讲诸葛亮找鲁肃做借箭前的准备,第三段讲诸葛亮向曹操借箭的经过,第四段讲诸葛亮如期交箭。这期间,有一个女同学一直把手举得高高的,还一纵一纵,她就是刚才坚持分三段的学生之一。老师叫她起来问:“你是不是明白为什么分…  相似文献   

12.
妙对巧解困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因此总是想找理由和机会杀掉诸葛亮。为此,在一次酒宴上,他故意对诸葛亮说:“不是说你有才吗?我吟诗你来对,如果对不出就杀头。怎么样?”这是一个明显不合理的约定,但诸葛亮自恃有才,因而微微一笑回应道:“君子无戏言,如此请先说。”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在讨论《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请鲁肃来帮他做事的原因时,一位学生说:“因为诸葛亮觉得鲁肃是个老实忠厚的人,所以才请他帮忙。”这时,另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鲁肃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他尽忠于诸葛亮,必然背叛周瑜。况且,周瑜这么信任他、重用他,他吃里扒外,怎能说忠厚老实呢?”一些学生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周瑜对鲁肃很好,鲁肃怎能这样对待周瑜?我想不通。”“诸葛亮请鲁肃这样的人做事,看来诸葛亮的  相似文献   

14.
郝玉梅 《师道》2002,(3):31
语文课上,一名学生正在读《难忘的一课》(人教版第十册):“……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有孙中山。”“不对,顺序颠倒了。”我耐心地说,“不要紧张,把顺序读正确!”那学生又读了一遍,仍是“错”的。这时其他学生不干了,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读得没错。”拿过学生的课本一看,原来跟我的教本  相似文献   

15.
胡蓉 《湖南教育》2006,(11):20-20
本刊2006年第9期的“教学思考”栏目里刊登了胡红波老师的《这样的“标准”合适吗?》一文,笔者很敬佩胡教师这种勤于钻研、不依循于常规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教学精神,但笔者对其中有的观点不敢苟同,现将自己的认识说出来与胡老师共同探讨,恳切希望得到专家与同行们的赐教.  相似文献   

16.
《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6年11月号“教学思考”栏目刊载了申立红老师的《因“祸”得“福”》一文,笔者读后非常佩服申老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欣赏申老师不循常规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教学精神.但笔者对本文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现将本人的感受说出来,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7.
这是我校的一节语文教研课,执教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ll课中的《草船借箭》。听课的有校长、教导主任、全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老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读懂课文。接着老师检查预习:师1 :昨天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生1 :我知道。当时是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就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出了“草船借箭”这个方法除掉诸葛亮。师2 :你知道了时代背景,真好。谁再接着说?生2 :他说的不对,不是周瑜想出“草船借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的交通运输工具 ?由于缺乏可信的史料记载 ,1 0 0 0多年来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集》中的《作木牛流马法》进行研究 ,宋人高承认为 ,“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 ;流马即今独推者 ,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即把木牛流马俱视为“两种适宜在山区道路行走的运粮车”。这种推测颇有影响 ,后世学人贤达多从此说。在笔者看来 ,将“木牛”看成是一种靠人力牵引的运粮车没多大问题。《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初次采用木牛运粮是在祁山 (今甘肃省礼县境内 …  相似文献   

19.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20.
请看一份关于《再塑生命》的教学简案:检查预习情况。进入课文学习。一、选读课文,说理解的话师:课文较长,但很美,请选取一段你认为最美的文字读一读,然后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学生选读,说一句理解的话。二、速读课文,说概括的话课文分三部分: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唤醒灵魂。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抽象事物——理解“爱”。三、细读课文,说品味的话用“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的老师,我从文中品味出来”的句式说话。用“我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位的孩子,我从文中品味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