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黎明 《考试周刊》2009,(29):61-61
一、教学环节设计的适应性把握好教学环节设计,实质是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的把握。对教学环节缺乏规律性认识,只为课件去备课或课件只是教师自己教学过程或教案的翻版,这都是不正确的。“教学、课件两张皮”。放弃了教学备课的主体——学生和教学环节设计,这方面的失误往往是课件设计中最致命的。课上只是依靠课件领着学生去学习。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课件无法往下进行,课堂环节也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此外,对教学环节把握不准导致按钮设计混乱。乱起名称,如“新授”等。也会对使用者和学生造成误解。还有些课件实际上等于课堂实录,大段大段录下教师自己的分析、讲述,特别是对段落、篇章的总结。在板书设计上,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下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课堂教学宏观上来说,这种“任务”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也就定下了师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课堂教学微观上说,这种“任务”就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优质的教学过程是由良好的教学环节构成的,虽然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学生情感和行为的变化教师会机智地进行调整,但这决不应影响教学环节的预设性。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围绕教学目标而提出的具体任务, 它常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连同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  相似文献   

3.
学生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来自教师、学生及其它三方面。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也有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对策,正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使学生达到会学并产生为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学过程粗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状,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在教学目标繁多、教学环节杂乱、教学任务琐碎、教学要求模糊、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发展等有效路径去实现。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当中的棘手问题,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常我们会把问题简单化,把评价与考试连在一起:评学生,谁的高考分数高就说明他学得好,谁的分数低就证明他学得不好;评老师,就看你教的学生得的分数,学生得的分数高,教师就算是教得好,就这么简单。而实际上评价的内涵比考试、测试  相似文献   

6.
罗园珠 《考试周刊》2008,(52):57-58
本文作者依据新课程标准,分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过程"这一教学思路,具体阐述了在备课、情景和问题环节中如何注重"过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恰当合理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巩固知识,串联教学的各知识点,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设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问题设计得是否巧妙合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认知心理学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几乎所有的教育学家都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可是,一涉及具体的教学过程,绝大多数教育家往往只阐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较少论及教师的教的过程, 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观察、记忆、理解和练习等4个环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等4个环节,达尼洛夫提出的准备、感知、思维、巩固、运用或练习等 5个环节,都将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的单边活动过程。这些教学过程理论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从学习理论向教学理论过渡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教学设计原理,阐述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斌 《教师》2012,(30):39-39
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碰撞,产生的新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式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教师的教学思路的激发产生的。教师事先并没有准备出这些内容的教学环节,但由于与学生们的对话环节引起了教师的教学灵感,从而生成出一个新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是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的、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随机性的。这其中,对“人”的关注是比较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的实际和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但是往往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提出来后,学生却无从下手,这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未如理想。其实,这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引导。  相似文献   

11.
目标设计与实施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用目标审视教学环节间的逻辑联系 教学的流程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着核心目标展开,是将学生的进步与具体目标相联系的过程。一旦目标虚幻,教学的过程设计就会显得飘乎不定,环节和环节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纽结。学习过程中,由于环节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逻辑判断跟进课堂活动,他们对做什么,最终达成什么目标并不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厌学是一个比较普泛的问题,其症结不只在学生一面.教师、教材、教学过程、考试诸环节的刻板、落后也是重要因素。与其说学生自己厌学,还不如说是教育本体各固素的粘合力使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13.
杜爱田 《吉林教育》2000,(10):28-28
报数教学是低年级学生的一项教材,但有时在教学过程中却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然而报数又是体育课开始部分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教师掌握本班人数的依据,振奋学生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提高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顺利地掌握好报数的方法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备好课并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备课时要从哪些环节着想,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开门见山,式的引入往往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学生刚上课时还没有进入状态,立即让冲锋陷阵,一出现阻力,就会有人落伍掉队,容易让失去信心,乱了阵脚.课堂引入,可以说是师生临战前的总动员,做得好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梅 《快乐阅读》2011,(26):123-124
情境教学激趣、问题教学诱思、实验教学促练、过程教学求真,通过教学的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现代教育的是培养和提高人才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育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文剑平 《湖南教育》2003,(11):51-51
营造创新氛围。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去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敢想、敢说、敢做,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途径为学生的创新创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每个学生的兴趣、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课堂成为每个学生思维自由活动的天空。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问题,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自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目标后,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会进一步促使其…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重点环节,紧扣教学的主要节点,认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效率提升。一、把握好教学设计环节,制订优质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基础,设计周密科学、具有针对性的教案,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有效引领,反之,则会降低教学成效。因而教师要强化教学设计创新。笔者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  相似文献   

18.
实用写作教学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日显其重要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瞌睡,教学效率很低。为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优化实用文的教学过程,其具体环节是:比较鉴别,模拟写作,批改多样。首先确保学生在实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比较鉴别各类实用文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变单向传授知识(教师讲解实用文的概念、写作格式、写作内容等)为学生多向学习知识,开设自学课、质疑讨论课、点拨答疑归纳课,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而“演员”却是每一个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变孤立地学习某种…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过渡是指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或由这部分教学内容向那部分教学内容的衔接。而过渡这一教学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这个认知过程,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角色,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控制和调节能力,以强化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过渡艺术表现为水到渠成,自然流畅,下一个环节是上一个环节的逻辑延伸,上一个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启发性开端。  相似文献   

20.
教学模式建构初期,在课堂运行中普遍存在"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在现实教学情境中,它不仅包括教学中因时间不够用而拖堂,也包括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因时间限制而匆匆带过,还包括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衔接不合理造成的教学时间的隐性浪费等。"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可以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过程多种因素寻求答案;而教学模式影响下的教学过程建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中枢神经,用一些现实的课例,进行分析与思考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